湖南师大附中201 6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参考答案 1.A(“李自成的失败,使落后的满族接受并且强制推行了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是强加因果,原文是“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 2.D(“《红楼梦》应该定位于深刻的感伤主义”分析不当,根据文意,《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 3.B(“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说法有误,《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分别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说法有误。) 4.A(齿:动词,并列。) 5.C(根据文意判断。) 6.B(“都嫉贤妒能”的说法有误。) 7.(1)在这时,太学祭酒的职位空缺,(又)恰逢阳城先生出任道州刺史,结果未能留住何蕃。(译出大意给2分。“于是”“阙”“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这样以后才能有所建树,难道只是何蕃是这样吗!(译出大意给2分。“有待”“所立”“独……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陆诗中的“雪堆”指梅花,诗人将梅花比作“雪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树树梅花绽放之繁盛。(2分)张诗中的“南雪”指向阳之雪,诗人以南雪的易于融化来凸显梅花不易凋零的坚贞品行。(3分) 9.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都借梅花表达了对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2分)陆诗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极言对梅花的痴情;以“雪堆”喻凌寒遍开的梅花,将之与千亿立于梅前的诗人形象相互映衬,表达了对梅之清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2分,答对一点即得满分)张诗则借怕污损梅花的心理,表达对梅花的爱惜之情;以拟人手法,凸显其不随俗浮沉、坚贞美好的品性;以竹梢、野桥、冷月等意象,烘托出其清高坚贞。(2分,答对一点即得满分) 10.(1)浔阳江头夜送客 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A、E两项分析准确,但E项相对局部一点。B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分析欠妥;C项的举例、分析不当。D项,错在“不允许熟悉情况的村民去怀疑”。) (2)①渲染狼山恐怖的气氛,交代狼山没有开发的一个原因。狼山本不知名,有此情节后,更无人问津。 ②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当有人呼救时,因有这一层顾忌所以无人搭救;村民没能在第一时间确认是否有狼,为镇政府的勘测、宣传提供了可能,才有了后文关于狼山是否有狼的议论。③揭示小说的历史环境,呼应前后,形成狼山发展的历史轨迹,暗示各个时代的隐痛,丰富、深化主题。(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3)①第二段说“名不副实”是因为名为狼山却没有狼,是交代狼山真实情况;结尾处说“名副其实”是因为造假使许多人相信狼山“有狼”。②这样的措辞变化,使小说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丑陋的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发人深省。(每点3分) (4)用意:①暗合“狼来了”的寓言故事,暗示狼山“有狼”不过是受利益驱使的一场策划,增强作品的讽刺效果。②标明小说线索,点明小说内容,小说围绕狼山是否有狼行文,先讲狼绝迹,再叙狼现身,继说狼新闻,后言狼确有。③揭示小说的主旨,小说直击一些人的逐利心理与行为,深刻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某些病态,昭示我们那些怀揣利益的人进了狼山,才是真正的“狼来了”。 启示:当今社会为利益所驱不择手段者大有人在,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一时利益所驱,要尊重事实、脚踏实地、守住底线。(用意每点2分,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B项,原因列举不全。A项,“自己预备给烧掉的”错,原文是“有许多人就把诗集词集叫做‘待焚稿’,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D项,“自叹不如”的说法有误。) (2)①方东美认为完备的哲学家具有诗人的资格,主张“哲学与诗是会通的”,因而文章主要选取方东美对古典诗词的热爱的细节,既符合其学术主张,又表现其诗意情怀。②作为哲学家的方东美已广为学界认可,不必要过多赘述,因而文章侧重于介绍方东美作为诗人的一面。③过多介绍方东美的哲学成就,难免抽象单调,而有关他诗意人生的传奇经历,则更为读者喜闻乐见。(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满分。从反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3)①补充交代传主的人生经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使读者对传主的了解更为全面。②进一步突出了方东美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并表现出方东美诗意烂漫、勤勉创作、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③援引方东美的至亲的回忆,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每点2分) (4)①天资聪慧,禀赋超群:幼读诗经,过耳成诵,有神童誉。②国学根基深厚:自幼受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