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01 17:30

【答案】
(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小说情节结构和作品艺术特征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 案】回答B得2分;回答C得1分;回答E得3分。
【解析】A项,没有结合主题分析;C项, “有意无意”含糊;D项,最后一处释然、健康;E项,“社会不良风气”指婚外恋情。
(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级(鉴赏评价)。
【答 案】①表现了“他”怀疑消释、石头落地的宽慰心情。②表现了他对“她”的真心安慰、关心。③照应“她”把钱“存起来,放家里不安全”的意见,反映“他”有意把钱放在家里,猜疑而又看重情感的心理。④照应标题,引人深思,突出了作者关注社会风气问题的倾向、态度。(社会风气问题比不法侵害更值得关注)(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
【解析】先通读全文,看看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考生很容易联想到点题的作用;再思考男主人公为什么说“钱偷了是小事”(揣摩心理);还可以从情节的角度考虑,照应前文。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 案】①麻痹大意,轻信他人。随便按照牛皮癣广告上的电话用座机打电话安装防盗门,多次出现蹊跷事还不往这个漏洞上想。②猜疑多虑。对“她”无端猜疑,电话那头没出声,只往“她”隐瞒欺骗方面想。③固执,自以为是。喜欢钻牛角尖,用“怕不是又打错了吧”“电话坏了是不是该拿去修一下”等话语设置圈套,自鸣得意。④用情专一,精明大度。“他”毕竟尊重事实、证据,没有贸然行事,在了解真相后有和解的表示。(每点2分,其中指出性格特征1分,分析1分;本题最多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男主人公形象特点的情节主要是围绕妻子接到电话,引起他的猜疑展开,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所以,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 案】参考示例:高潮是两人吵架,“她”气得直掉眼泪,碗一推就离了桌子这个情节。(2分)“她”因为怕他多心而撒了谎,难以自圆其说,无从辩白,气急无奈;(3分)“他”看到“她”打电话时态度和蔼可亲,觉得这神情与对待普通同事不符;而又没听到通话任何一方的话语,内心焦虑无奈。(3分)此时,双方矛盾激化,痛苦之状无以复加。(2分)本题最多得8分。
【解析】先确定什么是小说的“高潮”即小说的故事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通常也得是中后端。就是矛盾最尖锐,看起来最紧张最关键的地方。所以一个以故事为主的小说的高潮,也是一个故事轴心,前面的事情发展是为它的出场做铺垫,后面的是因为这个轴心产生的影响和收尾陈述。因此可知小说的高潮是第6段。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情节在小说中,在结构和表现人物及主题方面的作用,概括而言,就是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前后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起线索作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