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11-18 11:56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范围扩大。将“蚂蚁运用信息素”的特点与能力说成“蚂蚁、鸟、鱼”具有。)
2.D(特殊性变普遍性。“人类活动”错,“公交车”只是一个特定的场合。)
3.D(绝对化。“没有互动规则”错,原文是说人群没有超出局部互动规则。)
4.B
5.C
6.B
7.(1)郑雍推辞说:“中丞因为我的言论而失去职位,而我自己却填补他的空缺,这不是用来让风俗淳厚的办法。”(以、厚、所以,每点1分,句意2分)
(2)如果不是先帝神明,疏远而不任用他,那么,他造成的损害,怎能说得尽呢!(远、所败坏、胜,每点1分,句意2分)
【解析】
4.试题分析:1125年契丹为金国所灭。
5.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文段的大意是:嘉王、岐王长大成人,还居住在宫中,郑雍献上四封规诫书,并且委婉劝导他们请求搬出皇宫住到诸王住宅。因此可这样标点: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曾上表推荐韩琦”的说法同文本不符。
7.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
第(1)句中的“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厚”,使动用法;“所以”表凭借。
第(2)句中的“远”是使动用法,疏远。“所败坏”,名词性短语,造成的损害。“胜”,尽,(说的)尽。
【参考译文】郑雍,字公肃,是襄邑人。考取进士后,调任兖州推官。韩琦上表推荐郑雍的文章,朝廷征召郑雍任试秘阁校理、掌管太常礼院。英宗去世,郑雍主张宗室不当嫁娶,和当时的主张不一致,任峡州通判,掌管池州事物,后来又回到太常礼院,任职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年间,法令有所变更,士大夫们大多改变初衷来迎合新法,郑雍独自沉静默然不肯改变。之后改任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嘉王、岐王长大成人,还居住在宫中,郑雍献上四封规诫书,并且委婉劝导他们请求搬出皇宫住到诸王住宅。郑雍一共在王府七年,按照年资长短,凭转运使的官阶留在王府。宣仁皇后了解郑雍的贤能,待到临朝执政的时候,提拔郑雍为起居郎,进职中书舍人。
邓润甫被授予翰林承旨,郑雍负责起草任命诏书,诏书没有草就,有五个向皇帝进言的大臣交互上奏章攻击邓润甫,(朝廷只好)更改任命邓润甫为侍读学士。郑雍说:“这两个职位都是天下的重要职位,鉴于邓润甫错误轻微,不应该撤销前面的任命;(如果)认为他是奸邪小人,就不应该留在皇帝身边。现在朝廷内外都说朝廷因为这个阻塞言路,像这样那么奸邪和端正从哪里可以区分,善良和邪恶从哪里可以明辨呢?如果每一件事情一定要人来挑毛病,这种赏罚的权利,是不得已才运用的,不是用来在天下人面前立信的方法。”邓润甫还是担任了翰林承旨。周穜请求把王安石的牌位立在神宗的庙宇里。郑雍说“王安石主持国政,对上不能完成朝廷的委任,如果不是先帝神明,疏远而不任用他,那么,他造成的恶劣影响,怎能说得尽呢!现在,周穜以一个小臣的身份妄加议论,希望皇帝治他的罪。”皇帝听从了郑雍的意见。
郑雍出使契丹回来,调任右谏议大夫,说:“朝廷用人重内轻外,选用州郡的长官,很少从朝廷里派人,总是以功劳阅历轻浅的充数量,不再为将来打算。希望从现在起逐渐积累资质和威望,来逐渐的尝试着去做。”吴中发生大的饥荒,正在商议赈救抚恤,却因为那里的百姓习惯欺诳,命令所属官员挨家挨户检查清理(户籍?)。郑雍进言说:“这个命令一发布,官吏专门清查百姓而不去救灾,老百姓都被饿死。现在朝廷富足拥有天下,为什么要计较这小小的贪欲,而轻视了到处饿死的百姓呢?”哲宗醒悟,追令制止了错误的做法,侍御史贾易假装真情骗取名誉而自鸣得意,中丞赵彦若懦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郑雍一起弹劾了他们俩,(朝廷)于是罢免了贾易,贬降了赵彦若的官职,让郑雍担任中丞,郑雍推辞说“中丞因为我的话被免官,而我去担任这个空缺,不是风俗所提倡的事情”朝廷没有答应他。
刑部审理囚犯,宰执判定杀掉囚犯,有官吏认为可以不杀,没有执行诏令,获罪。郑雍说:“这件事本应该判他(有司)的罪,然而推究他的用意,还在于弘扬好生之德,如果立即把这个做法作为他的罪状,我恐怕(天下人)会认为我们嗜杀成性,现在假使有司想要杀囚犯,而朝廷要使他活下来,还恐怕恩德仁义不大白于天下呢,何况反过来呢!”哲宗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囚犯于是得以活下来。
元符元年,掌管崇福宫,回来,没有到家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