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三县(市)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D(假设关系不成立) 2、C(选项说法太绝对,原文是“几乎每一次”) 3、B(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 4、B(分析结构层次,弄清人物关系,抓标志性词语,如“言”;显然,“请对”与“具言”非同一人的内容,因此可以排除答案C D,“人主非时”句子不完整,语意不清,而“近侍咸望恩宥”和“辇下诸军亦希赏给”构成并列关系,因此答案是B) 5、D(《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 6、C(原文是“恶其名不取”,就是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 7、(1)、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大意2分,“所以”“ 导”“ 过”各1 分,) (2)、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大意2分,“愀然”“语”“比 ”各1 分,) 8、①主题都是表达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思想。(2分)也有怀才不遇之苦。(1分) ②《南园》连用反问,直接表达上战场为国建功,自己也可画像挂入凌烟阁,获取万户侯之爵位的渴望。《马诗》借骏马带上金笼头在边关大漠肆意驰骋来表达内心对功业的渴望。(2分) 9、①《南园》直抒胸臆,(1分)“吴钩”“收取关山”等直白的语言,痛快淋漓的表达作者内心思想;(2分) ②《马诗》托物言志(1分)通篇用比喻,借骏马带上金络脑来间接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抒情委婉,耐人寻味。(2分) 10、⑴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⑵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⑶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1、⑴选D项3分,A项2分,B项1分。 (B项“劳尔已经决定挽救这段婚姻”过于绝对,应为“劳尔开始自责并同情邦妮”。C项“贯穿全文”有误,前几段没有出现蓝宝石戒指。E项开头写夫妻俩决定离婚的主要目的是交代家庭的婚姻危机,与结局形成鲜明对比,侧面表现哈利对挽救这场危机的重要作用) (2)前后并不矛盾。(每个要点2分) ①夫妻俩打算平静的离婚,同时也不想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在轻松的环境中与儿子沟通;②描写劳尔一家人走在“铺满金黄叶子的乡间大道上”,暗示着一家人最终能够保持团圆,生活幸福;③描写哈利的回答“我们三个人永远在一起”为下文哈利采取一系列挽救家庭危机的行动埋下伏笔。 ⑶(每个要点2分) ①小说写邦妮第一次哭泣,“听到儿子的回答,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表现由于自己的 离婚打算对孩子单纯美好的心灵即将造成伤害的无奈与心酸;②小说写邦妮第二次哭泣,“忍着泪水使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表现她在褪戒指时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过去丈夫将“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的戒指送给自己时的信誓旦旦,现实又不得不放弃危机中的婚姻的极度痛苦的心理,同时肢体的疼痛又加剧了她内心的痛苦;③小说写邦妮第三次哭泣,“将戒指取了下来,邦妮躲在卫生间嚎啕大哭”,表现邦妮决心结束危机中的婚姻时的绝望和痛苦之情。 (4)(每个要点2分,答到符合文意的4点即可) ①当父亲问自己选择单独与父亲还是母亲生活时,哈利“突然停下了脚步”回答“我们三个人永远在一起”表现出对敏感话题的警觉心理和深爱父母珍爱家庭的少年形象; ②当敏锐地看到母亲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时,“帮母亲擦眼泪”,边问父亲“你们是不是 不再相爱了”,当得知父母打算离婚时“沉默良久”,展现出成熟懂事、明察秋毫的少年形象; ③当得知父母要分离时,机智地唤醒记忆,拿“代表着永恒的爱情和忠贞”的蓝宝石这一敏感话题问父亲,看到母亲“使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时恳求父亲不要收回蓝宝石,展现出为了挽救父母婚姻危机从而设法触动父亲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回忆、又设法博得父亲对母亲的同情的机智少年的形象; ④看到母亲进卫生间时,紧密跟踪,发现离婚对母亲来说“是噩耗,不是喜讯”,进而在母亲准备将戒指还给父亲时“突然一把将戒指夺过去”,展现出对母亲关心备至、面对家庭命运的转折敢于抗争的少年形象; ⑤母亲褪下戒指的那个晚上,偷偷用胶水将戒指粘到母亲手指上,被父亲发现后“满脸泪痕,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展现了为挽救父母婚姻危机而寝食难安、痛苦无奈、令人同情的少年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