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11-07 22:12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认为,像贾谊这样的政治人才要想站稳脚跟,就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掌权者虚与委(wi)蛇,交往酬酢(zuò),使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然后才有可能挤进那个圈子,捞到权柄。
B.惊蜇后第一声蛙鸣,让人恍悟季节变更。印度人在《梨俱吠(fèi)陀》中以“默默沉睡了一年/似(sì)婆罗门守着誓言/青蛙现在说话了,说出这雨季最潮湿的语言”表达初闻的欣喜。
C.俄罗斯与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一种像钉书机一样的新型医用缝合器,由镍钛合金制造,可快速缝合血(xuè)管,也能有效避免交叉(ch)感染,很受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
D.寺院经堂和僧舍四周,格桑花争奇斗艳。寺庙喇嘛“收养”的灰色盘羊,脖颈(jng)戴着小铃铛,在草坝上觅食。手持转(zhuàn)经筒的信徒,有的不停地转经,有的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甲】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风靡一时。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丙】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相关。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后春笋        B.其实         C.端倪         D.脱颖而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原创歌曲《消愁》在酷狗音乐上线后,曾造就连续四个月蝉联单曲畅销榜冠军的记录,毛不易个人微博的粉丝量也从比赛前的 200 多一跃涨到了 400 多万。
B.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在生命的最后 16 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 4000 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使得他的名字在学界广为传诵。
C.调查显示,目前 70%的家长倾向于选择北美外教,因为口音更纯正、教学方式更活泼,同时也是子女留学的首选地; 20%的人愿意选择英国或澳洲外教,而愿意选择亚洲外教的比例仅为 4%。
D.正因为音乐可以左右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决策,因而一些高级商场选择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以提高消费的可能性,增加顾客驻留的时间。
5.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例句: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佛系      :                                                          (3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
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近日,一年级的某老师碰到这样一件事,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 2: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名字中的后一个字分别读xuán和qin)。
(1)材料1反映了这一代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什么现象?(不得超过25字)(2分)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试从家长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出现以上取名现象有哪些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都市快报》2017年9月23日,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FAST “镜面”有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安宁的权利
张承志
进入9O年代以后再做草原之行,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在社会和自己、蒙古牧民和我之间,仿佛硬拱进了一个第三者。它使人别扭不快,使人心思烦乱,而且使长久的安宁被一丝丝抽去。
在都市里我已经习惯了它。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换回存活,再拼命干才能捎回一点意义。
而漠北草原不同。那里静谧得简直能听见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或者,在草海潮动时,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汽车和拖拉机常常闯到鼻子下才被人听见。
我的养生之道,是两年里去草原休憩一回。然而人多难如愿,实际上只做到十年一两度。即便如此,在沉稳的静谧和安宁中,我摄取了清风露水,也摄取了安宁和平和。身心调整一月,然后人就能重返城市前线。
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逐渐凝结了自己的民族和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无人的前庭,依靠绵延茂密的后山。视野里遥遥出现一星人影,他们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去寻马找牛。夜深时仿佛传来一声响动,他们会意那是北边的某某趁月色运送青贮草。酷热的夏天午后他们放心地在山腰熟睡,因为毗邻的羊群今天向东面出牧了,而自家羊群应该在西山游荡。冰封雪断的冬月平原出现了两骑马,他们警惕地注视着,外人闯入的消息在傍晚前就能传遍方圆百里的所有人家。
全套的语言依这种环境和生活建立起来,教科书和外语学院是无法归纳它的。全套的传统习惯和民族心理也在这里丰满。他们剽悍,因为必须降服野性的大畜;他们勤劳,因为生计贫富成败都只在自家一户每日的安排;他们寡言,因为自幼至老不出草海,针对外界的语言从来只是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过;他们满足,因为祖辈相传直至上溯成吉思汗,生活就是如此,而且平民的富裕也就是如此;他们热情,因为他们精熟四野,他们自己在风雪中独自找马或买粮的时候,也必须投宿求人。美好的文化形象被传诵了,蒙古草原,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拥有勇猛、古老、善良的名声。
但是,今天这一切正在遭受着粗暴的破坏。前年回草原时,以前毡房羊群布散草海的风景,被挖上了疮疤似的窟窿——原来想发财的人刨开了青草,挖出一个个土法采铜的矿井。采矿坑或是长槽,深数米;或是坑道,深不可测。草地上游荡着三五成群的闲汉,用肉引开牧民家的狗,闯进毡包抄起壶自斟自饮。夜间不时蹿过摩托,载重卡车隔几天就运走一车矿石。
以前,牧民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说到奥由特,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我听着也觉得高兴。可是如今奥由特成了破坏植被和自然的情报源,亘古以来游牧民族享有的安宁被打破了。
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弟的神经已经失衡。丑陋的黑洞愈挖愈多,家门口南边山坡上,视野中已是一片疮痍。采矿队搭的地窝子挡住路口,他们每天开着拖拉机汲水,使得水井总是几近干涸。牧民们的眼神不再自信和悠闲,他们老是紧张地盯着山梁上溜达的人影。家家的狗都晕头转向,不知该叫该咬;黑糊糊的地窝子附近,草原上甚至奔跑着两三头猪。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争吵纠纷时一片混乱,你蒙他汉,各自吵嚷着对方听不懂的语言。
安宁被破坏了。古老的生活,被推上了一个边缘,摇摇欲坠。粗暴的深沟,不仅挖在奥由特的山坡上,它挖得文化、自然还有人心都伤痕累累。
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蒙古牧民的一项奢侈。虽然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怕的是才刚刚开头,我想着打了一个寒噤。
自然保护的话题正在外面大肆流行,而自然于一户户牧人是“努特格”,这个词一层层有营盘、草场、家乡、祖国的含义。或许他们该去听听天山天池的哈萨克,以及北京三里河的“和屯”人,听听更地道的绝望和不安。我沉吟了许久,空空凝视着旱季的绿草原。
正在这时门前喧闹起来。出去看,牧羊犬咆哮着,对着远处两个怪物般的黑点狂吠。孩子们抄起套马杆,兴奋地跑去追赶。原来是挖矿人养的猪窜来了。惹得孩子们想套翻它。大人又吆狗又骂孩子,后来静了下来。像是话匣子里刚响过一个难听的插曲。当夜异常的静,包外又不时有摩托的响声。
我睁眼望着半圆形的、蒙古包的天窗。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
(有删改)
10.在文章第一句中,作者“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实际上在后文他讲述了这种“变”,请结合全文概述这种“变”的表现。(4分)
11.请分别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6分)
(1)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3分)
(2)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3分)
12.请分析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结合全文,阐述标题“安宁的权利”的内涵。(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