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一块土地》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6-25 15:06
文本一:
一块土地
贾平凹
这是他给我说的故事。
他那块地并不大,总共十八亩二分五,他们习惯说成十八亩地。十八亩地很平整,西边有一条水渠,水渠一拐,朝别的地方去了,拐弯处长了棵梧桐树。他那时太小,只有两岁吧,关心着那棵梧桐树上会不会来凤凰。那时候,他的太爷还在,有一阵子太爷总是去十八亩地,从地北头走到地南头,再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太爷在地里走着就背了手,腿好像没了膝盖,直戳戳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从渠沿上走过的人说:阿爷,你咋天天都量地哩
爷的爷刚刚来到沙白村时,那里还是一片狼牙刺滩,一家人起早贪黑硬是挖掉了狼牙刺,搬走了石头,才修出来了十八亩地。但在太爷三十岁的那一年,房子着了大火,把什么都烧成了灰,十八亩地就卖给了村里的马家,太爷还从此给人家吆马车。
太爷在用步子丈量着十八亩地,村子里正叮叮咣咣地敲锣鼓。锣鼓敲到谁家,谁家就拿一条红被面来挂彩。太爷说:土地改革了呀!
太爷在十八亩地里种了麦子。可是,麦子刚刚泛黄,太爷却死了。沙白村的坟地都是在村东那个堆料浆石的高岗子上的,只有太爷的坟埋在梧桐树下。
爷对十八亩地更是上心,种麦,种包谷,也种豌豆和芝麻,地堰砌得又细又直,地里的土疙瘩都揸得碎碎的。他亲眼看过爷在吃土,那是一个秋后,麦苗还没有出来,爷领着他在地里走,爷一直鼻孔张大地吸。他说爷你吸啥呢 爷说你没有闻到土气香吗 他闻不出来,爷就从地上捏了一把土,捏着捏着,竟把一小撮塞在嘴里嚼起来了,吓了他一跳。
他说:爷是蚯蚓。爷赫赫地笑了,说:蚯蚓 啊,蚯蚓,爷是蚯蚓。
后来,爷就当了村长。当了村长,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见了都问候。爷怎样经管着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爷当村长的几年里,沙白村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过了两年吧,村里又是敲锣打鼓。婆问爷:咋又敲锣鼓哩 爷说:社会又变呀,要地呀。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
村子里架起了高音喇叭,整天在说着人民公社好。但是爷不久就病了,汤米不进。侧睡了一个月,到了初秋,爷突然精神好些,要家里人搀着去十八亩地,家里人搀着他到梧桐下。爷说:哦,芝麻开花了。头一歪,咽了气。
爷死后没有埋在十八亩地里,因为十八亩地已经不属于他家的地了。
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啊,他娘死了,他爹摔断过腿,他又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又在一报社上班。
他再一次回到沙白村,把辞退工作准备经商的想法说给爹。他记得清清楚楚,那一天他家的院子里涌了好多人。院子人说:征地啦,征地啦!
那个晚上,沙白村人都在高兴,这地一征,他们终于不再是农民了,而且每家还领到了一大笔补贴费,就筹划着该怎么使用这些钱了,他爹却在屋里喝闷酒,喝了半瓶子,喝得一脸的汗都是油。
爹问:你爹真的也不是农民了 他说:当然不是农民了。爹却说咱到十八亩地去。
他能理解爹的心情,以前分了地,又收了地,地还在沙白村,天天都能看到,现在却要离开沙白村,十八亩地说不定做什么用场,就再也没有了呀。他陪爹去了十八亩地,从地南头走到地北头,走了七八个来回,爹的腿一软就跪在地上磕头。他不知道爹是给十八亩地磕头哩,还是给埋在十八亩地里的太爷磕头。
爹离开了沙白村,搬住到了城西南角新建的小区。他不能陪爹呀,因为他的公司经营外贸生意,生意又非常好,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也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
城市发展确实很快,像潮水一样向四边漫延着,扩张着。原先20万一亩征去的土地,地价开始成了 400 万一亩,纷纷建造了别墅。还未开发的那些地方,都用围墙圈着,过一段时间,拍卖一块;再过一段时间,再拍卖一块。当然,每次拍卖会他都去参加的,每次参加了都铩羽而归。但当又一次召开拍卖会,拍卖的是沙白村那一片面积,他竭力竞争,他的实力不可能拿下整个沙白村,却终于得到了那十八亩地的开发权。
他说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去演绎了几代人的命运啊!
他说完故事,我让他带我去十八亩地看看。十八亩地果然还被围墙围着,地很平,没有庄稼,长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地的南头嘎喇喇一声,飞起了一只鸟,我们即认出那是野鸡。怎么会有野鸡 野鸡是能飞的,但它飞不高也飞不远,围墙之外都是楼房它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都疑惑了。
他却突然一愣,说:这是不是我太爷的魂?!
他这话是把我吓了一跳,但我绝不会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我只是担心这十八亩地很快京要被铲草掘土,建起高楼了,那野鸡还能生存多少日子呢
又是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路过了那十八亩地,十八亩地的围墙换了,围墙里并不是建筑工地,梧桐树还在,蒿草还一人多高,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一块土地。
(有删改)
文本二:
在《一块土地》中,贾平凹孤独地站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深切地注视变化中的乡土中国面临的困境,有黍离麦秀之情怀。叙事简洁,行文朴拙,谦抑隐忍,个体与历史、现实间的精神纠葛得到了满怀敬意的表现。
——2010 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一块土地》授奖词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对太爷背手量地的行为描写,虽寥寥数语却生动传神,饶有趣味,使其形象具有鲜明特点。
B.文中“梧桐树”不止一次出现,使得行文前后照应,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
C.爹跪在土地上磕头之举,既有对土地的难舍之情,也不乏失去土地的深深遗憾,可谓意味深长。
D.文末聚焦在商品经济时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经营使用变化给农民带来的深远影响,发人深思。
7.对于“爷吃土”这一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看,“爷吃土”的行为虽有悖于生活常理,却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
B.“他”惊讶于爷的吃土行为,是基于儿童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浅层认知。
C.“他”将爷比做蚯蚓,爷笑着承认,表现了爷对自己农民身份的深度认同。
D.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
8.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却有“十八亩地”“一块土地”两种称谓,其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一是如何表现文本二所说的“个体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精神纠葛”的 (6分)

参考答案
6.答案:B
解析:B.“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理解有误。文中“梧桐树”不止一次出现,凸显了在土地上生存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期待和依恋之情。
7.答案:D
解析:D.“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错,文中介绍了一家人从太爷爷到他自己四代人围绕十八亩耕地的故事,虽然四代人跟十八亩地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但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是一样深的;“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错,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后来,爷就当了村长”,但是并不能看出爷对土地感情之深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
8.答案:(1)“十八亩地”①从无到有,数量可观,体观了一种强烈自豪感;②凝聚汗水,来之不易,蕴含着无比珍爱之情;③乃家族生命之所系,故而又有深深的眷恋之情。(2)“一块土地”①成了荒芜之地,无人打理,前途未卜,令人痛惜和忧虑;②意味着农民和土地的天然联系被割断,让人无可奈何:③反映了农民的生存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引发深思。
9.答案:通过一个农民的家族故事,将现实中的人之事,地之事,国之事融为一体,将历史中的家族命运史、土地改革史、国家发展史相互交织,写出了农民人生的悲欢哀乐、土地使用的利害得失、时代进程的是非曲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