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文,58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已。一经逝去便无法重来。与其像材料中的小王一般,懊悔自己过去的种种不足,不如像小刘一般,冷静而客观地面对现实。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十字箴言,谨记心中。(开篇亮观点,42分上行。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质朴而不失典雅。) 既然时光无法重头再来,那么便不应轻易否定自己的过去;已既知往者不可谏,那么便释然罢。(化用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小王在高中时期目不窥园(解释为“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学生能知道这个成语,好)、发奋攻读(能知道是用“发奋”而不是“发愤”,很好),于是顺利被著名高校高分录取,这是他的付出所收获的“得”。然而,付出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此处转折走向纵深),众人眼中不可得兼的“学习好”与“多才多艺”也发生在了小王身上。事实上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小王的付出,让他在大学阶段拥有了比常人更高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下的历练与收获,远非常人能比。况且在大学中培养才艺,岂会晚乎?小王的得足以弥补他的失,又何尝需要否定自己的过去呢?(承题很好,引拉进入作者界定的论证深水区。) 不追究过去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当下(这是第二层含义:立足当下,为下文论证“来者犹可追”张本),毕竟“来者犹可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曾说:“我们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该生阅读加缪的作品,委实不简单)既然小王已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所在,便更应“知耻而后进”(化用“知耻而后勇”,好)利用好大学中的丰富资源,在闲暇时光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全方位的能力:于浩如烟海的诗书典籍中汲取精华,培养文学修养;于数不胜数的社团活动中领悟奥妙,学会与人相处,有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习得社会之道……着眼于当下,利用好资源,小王亦可成才学兼备之人。(有理有据,说得相当清楚。) 而反观当今社会,多少人自怨自艾,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足够的努力,进而自暴自弃,成为社会中无所事事的游民,哈佛校训中有言:“觉得为时已晚之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那些悔不当初的人们啊,何不收起对过去自己的不满,何不停止对过去自己的埋怨,转过头来,面向自己的现实,走向“犹可追”的未来呢?在尚且年壮之时,你们没有资格为自己的人生就此盖棺定论。你们当努力忘记曾经的自己,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成为将来的自己不会再埋怨的“过去”。(不但有辩证的观点,更有发展的观点,谓之扬弃自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念过往,着眼当下(暗扣文章中心论点,结尾点题,收束爽快),方可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评: 我们看这篇文章是“一等文最高分58分”,58分的文章,自然有其示范价值,愚以为,示范价值有三:“庖丁解牛”“按图索骥”“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高分作文的作者,大抵有庖丁的几分功夫:目无全牛、切中肯綮。他们对材料的解读体现出对文字的高度敏感。所以他们能较熟练地剖析出题目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为中心,兼顾其他次要因素。所以,作文首先考阅读和理解。考生能否通过题目和命题人心有灵犀,一看考生思想深度,二看题目本身有无重大瑕疵。 “按图索骥”。“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新材料作文题大抵有一个情境,有一个叙事故事,我们当他是个微型小说看,起因是小王自怨自艾,经过是小刘劝慰,那么你猜猜,结果会是什么?自然,小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于小王身上作用了呗。作者按照情境的发展合理探轶,理出小王的思绪,自然,就能对症下药,解开小王的心结。所以立意是否精准,就是立足文本,找出文题已有的逻辑链,可以溯因、可以界定、可以对比、可以论证。把以往的点思维——扣一两个关键词,转变为线思维——找几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作者把小王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权衡,自己在议论中设置任务驱动,驱动小王应该向前看。 “游刃有余”。好的文章是质朴中不失典雅,是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的。该考生语言驾驭功底了得,在自己界定的议论中心方寸间挥洒自如,承转流畅。作者不但能熟练运用复句彰显逻辑的光辉,还能灵活化用古诗词,精准引用名人名言——名人还是比较“高端”的名人。以小见大,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史哲积累在同龄人中还是比较丰厚的。其能在考场上写成如此严谨规范的急就章,可见平时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指导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就要勇于挑战自己,变糊弄文为“放胆文”“精品文”。(高映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