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课标Ⅱ卷高考作文题解说(2)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6-13 10:12
4.确定写作思路
上面说了,写作任务是“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来阐述观点。在“三条途径”与“语文学习体会”两个信息点中,显然“三条途径”是构成分论点的基础。
尽管写作要求还说了“选好角度”,似乎可以只谈其中一条途径,但写作任务明确规定了“比较”三条途径,你能放弃其中任务一条不谈吗?如果你只写其中一条,那就是违背了写作要求,因为没有“比较”三条途径。
论述三条途径可以有详略之分,但绝对不能放弃其中一条,否则就是偏离题意。
这三条途径如何转换为分论点呢?都要联系目的来组合成分论点。即: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加强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
分论点下,要“联系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来阐述某条途径的正确性。
以上是写作思路。
二、阐述观点:看似容易最奇崛
按照上面的三个分论点来写,似乎是容易的。相信多数学生也会这样写。但高明的写法还是能参透命题者关于“比较”一说的本意(比较三条途径的不同的作用),尽管命题不严谨。
即可以这样提出分论点:
一是从语文教学的作用来看,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方法。
二是从学习语文的规律来看,课外的大量阅读可以实践课内的方法,还可以为提高语文素养打下雄厚的基础。
三是从学习语文的原则来看,课内学习语文要联系直接和间接的生活体验;课外生活实践也离不开语文更要用好语文。
这对考生来说,恐怕太难了。即使是教师,在考场上也难以想得这样周全。如果能从“作用”的角度来比较,在立意上应该达到发展等级中“立意深刻”的一项了。
考生们一般可能从下面角度进行论述: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社会生活实践,能提升语文素养。然后在论述过程中列举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
但是,用学生学习语文的经历来论述以上观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学生得用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来证明以上观点的正确,也就是要说明理由。现在学生最大的通病,就是可以大量举例,但不会说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论述时先要想一想,在观点前面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1.课堂有效教学,能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分论点下,学生写什么好呢?课堂教学怎样才算有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当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体会还是有的。课堂教学有不有效,关键是看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这里学生就得评价一把教师了。而在论述这个分论点时,城乡差别是不是大有体现了呢?城市里的教学得改革风气之先,自然理念先进些,方法多样些。虽然要求是“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但在教师的主导下,他们的体会自然是因师而异了。
如果谈的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则当然可以谈自己从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有效“教学”则成了有效“学习”,也有点偏离题意之嫌。
正确的论述应该是前面说过的: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培养基本技能,为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实例就行了。
2.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
前面说过:为什么课外大量阅读,能提升语文素养?这应该是学生觉得最好写的一个分论点。尤其是阅读面广的同学,会举大量自己阅读过的作品或诗句来论述这一观点。但是要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能提升是不容易的。
我想起原来教过的后来考上清华大学的姚平同学在40分钟里写出来的急就章。文章紧扣话题“我的享受”下笔,开头就以《西厢记》中的“最纯净的情景”的描述,向读者传达自己“审美的愉悦”。然后从“我喜欢”的诗词、小说、与散文中引述富有文学气息的材料,表现自己是如何享受诗词的真情真趣、如何从小说中了解社会百态、风土人情、如何从散文中领悟人生哲理的。
清新的散文总让我平息躁动,大气的散文总让我热血沸腾。我盼着能重游文化苦旅,亲身感受白发苏州的千年沧桑,天一楼的兴盛衰落,敦煌莫高窟的辉煌与悲寥。我坚信毕淑敏说的“我很重要”,我为叶倾成笔下的父亲而落泪,我为林清玄笔下的山谷百合而喝彩。在散文中,领悟人生哲理,享受深层快乐。
其实这种读书的乐趣就是一种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一般同学都能认识到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就是写作当中可以多举很多材料,同时可以证明作者的博学。但我们应该要说理,比如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都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当然,任何事物都应该辩证地看,大量阅读能丰富语文知识,也不一定能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我曾见过农贸市场小商贩天天看小说,但不一定会写文章。李白的《嘲鲁儒》说得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经邦济国)策,茫如坠烟雾。”只读书不会用,也是枉然。
所以最好是联系前面的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述,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得其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还要做好读书笔记,认真思考,写读书报告,这样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也就是说,论述这一观点时,一要说明课外大量阅读的好处,二要说明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有力地证明观点。这样可以做到论述周密。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