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作文 >

材料作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1-08 15:47

包容,一泓心间的清泉
邓婧姝(5班)
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人生,每一条泛着清丽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多彩的光辉。于是包容化作一泓心间的清泉,抚平生命的痛苦,包裹新生的希望。
个人的包容是清泉晨起的露珠,反映光彩。
李斯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译细流,故能就其深。”三国时期的曹操便是历史上一座宏伟的泰山,官渡之战时他以弱胜强的原因,大抵是他战后将他清点出的一些部下与敌军勾结的书信尽烧之,并说出“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吧。这种胸襟气度与包容,才使得他周围有如荀攸、郭嘉之类的人才为他卖命。不仅如此,他用人不计较出身,包容“前嫌”,甚至有仇但有才能的敌人,如果愿意投降,他都欣然用之,正是因为包容了这些,魏才如同闪烁的露珠,在三国时期绽放了华美的光彩!
种族的包容是清泉轻快的低吟,带来和谐。
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与摩擦之际,黑人的地位更显得尴尬,各种侮辱与不平等在那时被压在那个种族之上,而这种不包容,令世界颜色黯淡。好在转角处有一抹亮色。一名白人母亲站了出来,她解释不同肤色时温和的说:“不同,是为了相爱”。一名伟大的黑人领袖站了出来,曼德拉用他一生的抗争为黑人赢得尊严。大地上有了呐喊,有了歌唱,玛丁·路德金站起来的呐喊道:“我有一个梦想!”,黄家驹站起来高声歌唱:“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为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正是这种对国家,对肤色,对种族的包容,成就了现在世界文明的繁荣与缤纷,宛如清泉轻快的低吟,带来美好与和谐。
生命的包容是清泉闪烁的光辉,照耀古今。
生命中的包容是人与人相处所必须具备的容器,里面包裹住了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应。世界之大,却没有两片完全相似的树叶,但差异的存在不是为了这分高低优劣,而只是如同那白人母亲所说,为了更好的相爱。不一样,才能绽放出光彩,一幅图画若只有一种颜色未免太过单薄,唯有混和杂糅在一起,才显出色彩的缤纷。
没有包容的角落,残疾人只能窝在家中。
没有包容的职业,女性工程师只能高呼“我看起来像个工程师”,却依旧竞争不过笔试成绩大不如她们的男性,在嘲笑中艰难前行。
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了寒风的凛冽,才能拥有夏风的清爽;包容了灼热的蜡油,才能拥有一室的温暖。只有彼此包容,才能共同组成一个绚丽多彩而又矛盾重重的世界。
【简评】50分。本文面对“物之不齐” 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包容”的观点,内容充实,语言表达鲜明有力,中心突出。但要注意不可只谈“包容”,一定要强调“差异” 中的“包容”。

日月不同辉,昼夜各有宜
梁康婷(1班)
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这个绚丽的世界正是有千差万别,才无与伦比的精彩。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单调统一的枯燥又岂能书写出这世界的华丽?
春秋的百家争鸣万花齐放,正是因为不同的学派不同的主张,迎来了思想的巅峰。所谓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孔子的儒学倡导着“仁爱”,老子的道家告诫着“无为而治”,韩非子大举“法制”的旗帜,还有荀子、孟子等学派的学者们进行着辩论与争鸣。在那个时代奔波于各国之间宣扬自己的主张,构成一张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世界正是因为差异互补而丰富!
世界需要差异,因为有了差异,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美,才会有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之美,才会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才会有怪石林立,奇峰高低相见,才会有这个精彩的世界。才会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会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江南美景,才会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情怀,才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正是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江山才会如此多娇!
齐白石对他的弟子许麟庐仿齐白石画虾达到了炉炎纯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辩出来。齐白石却教育他:向我学习作画可以成功,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完全和我的风格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没有出路物。
别忘了马云如何问鼎光明顶,别忘了李兴平怎样实现由土豆逆袭成土豪,别忘了雷军怎样才使“小米”受人追捧。
当初马云的理论被人唾弃,李兴平的土气令人潮讽,雷军的“饥饿营销”令人费解,而他们看似非主流,搞特殊的举动实则光芒万丈。
鲁迅先生有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可是如果皆走一条路,世间便只有一条路。于是,定有特立独行之人,走自己的路,走一条不同的只属于自己的路,才会有不同的精彩。走不同的路,最终得到同样精彩绚丽的世界,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
【简评】46分,俗话说“好题文一半”,本文的标题精炼醒目,即表现了原材料中主旨内涵,又彰显了文采。在结构上开篇引题论述紧凑鲜明,观点突出,但后半部分论证有些松散,蜻蜓点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没有突出“物之不齐”,所以这句名言似乎与主题不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