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1-04 10:23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性笃孝,母尝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成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帝以邕经学深奥,密特稽问,指陈政要,以皂囊封上。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中常侍曹节于后窃视之,事遂漏露。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居五原安阳县。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五原太守王智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邕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中平六年,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邕不得已,到,甚见敬重。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所著凡百四篇。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B.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C.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D.于是下邕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皂囊,红绸口袋。汉制,群臣上章奏,如果事涉秘密,就用皂囊封起来。
B.吴会,秦汉时指会稽郡、吴县,后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
C.司徒,汉末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三公,后改称司徒。
D.黥首刖足,古代的刑罚,前者指在人额上刺字并涂墨,后者指把脚砍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邕孝顺仁义,家庭关系和睦。为侍奉母亲,蔡邕除换季以外不曾脱衣,连续七十天没有上床睡觉;他家三代人一起生活,没有将家产分开。
B.蔡邕博学多才,不与俗世交接。蔡邕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他闲居无事,就在家赏玩古董,不与时下一般人来往。
C.蔡邕校订六经,形成较大影响。蔡邕奏请灵帝同意校订《六经》文字,亲自将经文写在石碑上。自此以后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经文当作典范。
D.蔡邕一生多舜,多次受到迫害。蔡邕向皇帝密告,因被曹节偷看到而受到陷害,差一点被处死,后又得罪王智而逃命江海,最后死于非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4分)       
(2)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4分)      
14、蔡邕因何触怒王允?他死后人们对他是什么态度?请简要说明o(3分) 

参考答案
10、D【解析】从语境、语意来看,上文说被蔡邕上奏应该废黜的人都畏惧愤恨,企图对他打击报复,故本句当说蔡邕被陷害的结果,“于是下邕于洛阳狱”,指把蔡邕抓到洛阳狱,中间不能断;从语意来看,“仇 怨奉公”“议害大臣”是弹劾他的内容,“大不敬”是给他定的罪,“弃世”是所判的刑罚,四者中间应断, 排除A、B项。从语意、语法来看,大臣奏请的对象应是皇帝,不可能是中常侍,故“中常侍吕强”不是“事奏”的宾语;中常侍吕强通过奏疏知道蔡邕被陷害,怜悯他,认为他无罪,于是向皇帝请求,故“中常侍吕强”是“愍邕无罪”的主语,故“事奏”后应断,“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中间不能断,排除A、C项。
11、A【解析】“红”错,“皂”指黑色。皂囊,指黑绸做的口袋。
12、D【解析】“向皇帝密告”错,原文说“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中常侍曹节于后窃视之”,句中的“之”指蔡邕的奏章,并不是指蔡邕向皇帝密告。
13、(l)等到石碑刚刚立起,前来观瞻和临摹的人,所乘坐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塞满了大街小巷。 (“及”“摹写”“日”各1分,句意1分)
  (2)蔡邕收集的汉朝史料,没能被写下来接续后史。恰好他写了《灵纪》及“十意”,又补充了各列传四十二篇。(“撰集”“见录”“适”各1分,句意1分)
14、第一问:蔡邕在司徒王允家闲坐,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似乎表现出对董卓的同情和怜悯。 (1分)第二问:王允后悔,想不杀他,已经来不及了,士大夫和各儒生没有不流泪的,兖州、陈留间都画着蔡邕的像纪念他。(2分)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尊奉太傅胡广为师。他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他闲居无事,就在家赏玩古董,不与时下一般人来往。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召为属官,桥玄很是敬重善待他。后来晋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书古籍距离圣人的年代久远,文字很多地方都有错讹,迷惑贻误后世的学者,奏请校订并改正《六经》文字。灵帝同意了这个请求,蔡邕于是亲自用朱砂将经文书写在石碑上,让石工雕刻好,将石碑立在太学门外。自此,后来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经文当作典范。等到石碑刚刚立起,前来观瞻和临摹的人,所乘坐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塞满了大街小巷。
当时,妖异的现象多次发生,人人惊恐。灵帝因为蔡邕经学深厚。秘密地特地派人卜问,请他指出为政的要点,用皂囊封好上奏。奏章献上以后,皇帝看了就叹息。趁皇帝出去上厕所,中常侍曹节在后面偷看了奏章,事情就泄漏了出来。那些被蔡邕上奏应该废黜的人,都畏惧愤恨,企图打击报复。于是送蔡邕入洛阳狱,以奉行公事怀有仇怨,谋害大臣的罪名弹劾他,认为蔡邕犯大不敬罪,应当处死。此事上奏以后,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罪,向皇帝请求,皇帝下诏免除他的死罪,与家属剃光头发,用铁圈束着颈项,迁徙北方。流放到五原安阳县。
皇帝欣赏他才学高超,正好赶上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了蔡邕,让他回到本郡。五原太守王智密告蔡邕因囚禁放逐而心怀怨恨,诽谤朝廷。蔡邕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中平六年,董卓为司空,闻说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杀他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而已。”蔡邕不得已,到了以后,很受敬重。等到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家闲坐,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王允勃然大怒,立即逮捕了他,交付廷尉审讯。蔡邕上书谢罪,请求黥首断脚,饶一条命,使他能继续修成汉史。不少士大夫大多怜悯他,援救他。蔡邕最终还是死在狱中。后来王允后悔,想不杀他,已经来不及了。蔡邕死时六十一岁。士大夫和各儒生没有不流泪的。兖州、陈留之间都画着蔡邕的像纪念他。蔡邕收集的汉朝史料,没能被写下来接续后史。恰好他写了《灵纪》及“十意”,又补充了各列传四十二篇。所写的文章共一百零四篇。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滕子京《岳阳楼诗集序》阅读答案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阅读答案解析及翻
“秦纮,字世缨,单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熊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