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智氏家族的领主。②段规:韩氏家相。③智国:智伯家臣。④安邑:魏氏都城。⑤平阳:韩氏都城。⑥締疵:智伯谋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B.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C.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D.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版,土墙高度,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版”意思不同。 B.“魏桓子御”与“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御”意思不同。 C.骖乘,指陪乘的人。《鸿门宴》中的樊哙即担任此职务,站在车左负责警卫。 D.“尽灭智氏之族”与“每至于族”(《庖丁解牛》)中的“族”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伯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侮辱其家相,智国劝其对危机要有戒备警惕之心,他却自恃实力强大,无人匹敌,不以为意,埋下隐患。 B.韩、魏两国在外交上处于弱势,他们不敢拒绝智伯索地的要求;韩康子和魏桓子跟随智伯攻赵,看到水漫晋阳的景象,恐惧得手足失措。 C.谋臣締疵善于观察人事细节,对形势有清醒准确的判断,他提醒智伯提防韩康子和魏桓子谋反,但劝谏失败,于是他请使于齐,离开晋国。 D.司马光认为智伯的灭亡是由于才与德不匹配,他根据才与德的存在状态把人分为四类,依照这个标准看,智伯虽有才华,但却是个小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批评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本文中智伯作为当政者,“其言不让”的表现有哪些 (3分) 参考答案 10.C【解析】“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杀”是谓语,“守堤之吏”是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B、D项;“韩/魏翼而击之”,“韩、魏”是主语,“击”是谓语,“之”是宾语,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智伯军救水而乱韩”或“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逻辑不通,排除A、D项;“襄子将卒犯其前”中“其前”前省略介词“于”,“于其前”是状语后置,不能同“犯”断开,排除A、B项。 11.C【解析】“站在车左负责警卫”错误,应该是: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右担任警卫。A 项“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版”指的是版筑的工事;B项“御”分别是驾车、治理的意思;D项的“族”分别指家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12.B【解析】“看到水漫晋阳的景象,恐惧得手足失措”理解有误。由原文“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可知,魏桓子在听到智伯的言论后,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他们两人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危险,心照不宣互相示意要有所谋划。 13.①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就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行动的日子,然后便送张孟谈回城了。(“潜”“期”“遣”各1分,句意1分) ②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之为贤明,这是人们找不到贤人的原因。(“莫之能辨”宾语前置句、“通”“所以”各1分,句意1分) 14.①智伯认为自己不发起灾祸,没人敢兴起灾祸,狂妄自大。②智伯水淹晋阳,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得意扬扬,无视韩康子、魏桓子的感受。(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智襄子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伯戏弄韩康子,而且侮辱段规。智国听说此事,就劝谏(智伯)说:“您不防备灾祸,灾祸就一定会到来!”智伯说:“灾祸将由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兴起灾祸?”(智伯)没有听从(智国)的话。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便派使臣给智伯万家的县邑。智伯很高兴。(智伯)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便又给了智伯一个万家之邑。(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来进攻赵襄子。赵襄子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只剩下三版露出水面。锅灶被淹没了,灶中生出青蛙,但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智伯乘车在水中行进,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持矛居右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这是因为汾水可以灌魏的安邑,而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啊!絺疵对智伯说:“韩、魏两家一定会反叛。”智伯问道:“你怎么知道 ”締疵说:“从人情事理知道的。”第二天,智伯把締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桓子。两人走后,締疵进来,问道:“主公,您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二人呢 ”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 ”(締疵)说:“我看见他俩看我很仔细,然后快步跑开,那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心思的缘故。”智伯对这些并不后悔。締疵便请求出使齐国。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张孟谈)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进攻赵国,(如果)赵国灭亡了,那么韩、魏两国也要相继灭亡。”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就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行动的日子,然后便送张孟谈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死守堤官吏,决开堤口,让大水倒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军从侧面攻击智伯军,赵襄子带领士兵从正面袭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并把智氏之族全部诛灭。 臣司马光认为:智伯的灭亡,在于(他的)才胜过了德。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之为贤明,这是人们找不到贤人的原因。聪慧明察、刚强坚毅方为才,正义耿直、公道平和才叫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德才兼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的人称之为小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