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①,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直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戲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 (选自《贞观政要·忠义》,有删改) [注]①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假之A资B自C以为贤D而不戒E则虽无F后嗣G不亦H可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有,指有什么,与《曹刿论战》中“又何间焉”的“何间”,两者结构相同。 B. 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 C. 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 D. “太宗数之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 B. 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 C. 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D. 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 (2)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14. 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材料一“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的含意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10. BEG11. A 12. B 13. (1)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他当自己的相国。 (2)现在惠公早上死去而他晚上就去侍奉文公,寺人披的没有二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4. 冯立在隐太子死后率兵进攻玄武门,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无愧于隐太子,因此说冯立是忠义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还较多地提供给他们活动的条件,自以为他们是有德才的而不加以戒备,那么即使丧失了政权而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应该的么? “多假之资”,“假”为谓语,“之资”为双宾语,动宾结构,省略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B处断开; “自以为贤而不戒”,主语相同,“而”连接前后两句,中间不断开,E处断开; “不亦可乎”,“不……乎”固定句式,单独成句,G处断开。 故BEG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A.错误。“何有”属于宾语前置,“有何”。/“何间”,不属于宾语前置,“何”是副词,何必。句意:与我有什么关系。/你又何必参与呢。 B.正确。只是,仅仅是。/与“横”相对;跟地面垂直的。句意:只是花言巧语地说执行君主的命令而没有二心的。/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 C.正确。 D.正确。数落。/多次。句意:太宗数落他说。/范增多次对项羽使眼色。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说法错误,应是晋文公接受了寺人披的辩解,然后接见了他。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其……乎”,难道……吗;“置”,丢弃;“相”,任命作相国。 (2)“卒”,死去;“事”,侍奉;“不贰”,没有二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君主死而复生,活着的臣子在他面前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能算是忠贞。 结合“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可知, 冯立在隐太子死后率兵进攻玄武门,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无愧于隐太子,因此说冯立是忠义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外逃,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他,寺人披斩断了他的衣袖,文公逃跑到翟。晋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没有抓获文公。等到文公后来返回晋国,寺人披来求见。文公传话说:“蒲城之战,献公命令你一夜赶到,你却马上就赶到;惠窦之战,惠公命令你三夜赶到,你却一夜就赶到了,怎么这样快呀!”寺人披回答说:“对于君主的命令,不能三心二意。除掉君主憎恨的人,我只怕不能胜任。您当时是君主憎恨的蒲人、翟人,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他当自己的相国。”于是文公就接见了他。 有人说:齐国、晋国的宗庙断绝祭祀,不也是应该的吗?齐桓公能利用管仲的功劳而忘记他射中自己带钩的怨仇,晋文公能听从寺人披的话而不追究他斩断自己袖子的罪行,这表明桓公、文公能够宽容这两个人。他们后代的君主,明智比不上桓公和文公;而后代的臣子,贤能比不上管仲和寺人披。拿不忠诚的臣子来侍奉不明智的君主,君主如果不察觉,就会遭到燕将公孙操、子罕、田常这一类的残杀;君主如果察觉了,奸臣们就会用管仲、寺人披的例子来为自己开脱。君主如果不惩处他们而自以为有桓公、文公的德行,这是以仇人为臣而自己的明智又不能洞察他们的阴谋,还较多地提供给他们活动的条件,自以为他们是有德才的而不加以戒备,那么即使丧失了政权而没有了后代继承人,不也是应该的么?况且寺人披的话,只是花言巧语地说执行君主的命令而没有二心的,那就是忠于君主。君主死而复生,活着的臣子在他面前不感到惭愧,然后才能算是忠贞。现在惠公早上死去而他晚上就去侍奉文公,寺人披的没有二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材料二: 冯立,唐武德年间东宫统帅,深受太子李建成的厚待。太子死后,他以前的随从有很多都逃走了,冯立感叹道:“哪有在太子活着的时候受他的恩惠,太子死了各自逃走避难的道理!”于是率兵在玄武门与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苦战,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然后对他的手下随从说:“只有以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来报答太子了。”然后解散军队躲藏起来。第二天,冯立面见太宗李世民请罪,太宗数落他说:“你昨天带兵来和我的军队战斗,使我的军队受到严重的损失,你如何能够逃过这项死罪?”冯立哭着回答说:“我冯立生来侍奉太子,希望能够为他卖命,所以当时战斗的时候,我没有顾忌太多。”说完悲痛不已,太宗好言安慰他,并封他为左屯卫中郎将。冯立对他的亲信说:“遇到这样大的罪过却免于一死,我一定要以死报答圣上。”不多久,突厥攻打便桥,冯立率一百余名骑兵与突厥兵大战于咸阳,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太宗听说后大加赞叹。当时,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等敬君弘、中郎将吕衡被杀,士气低沉,秦王府护军军尉尉迟恭杀死李元吉并拿着李元吉的人头让谢叔方看,谢叔方下马大哭,离开了军队逃走。第二天便自首了,太宗说:“谢叔方真是个义士。”命令左右释放谢叔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岸贫① 梅尧臣 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②,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③。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当时北宋边患严峻,朝廷每年供给大量岁币,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破败流徙。②槎沫:水上漂浮的零枝断梗。③犊鼻裈:短裤,或称围裙,因形如犊鼻,故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岸边贫苦人家失去了土地,无法耕种与收获,也没有办法饲养鸡豚。 B. 他们用晒干的断梗枯枝烧蚌蛤吃,用“野芦”“青蔓”搭建居住的地方。 C. 小孩子们把荷叶穿在身上充当短裤,刻画了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形象。 D. 全诗只描绘场景,客观直白,未加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16.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15. C16. ①全诗真实反映了住在河岸边的贫苦人家无地、无房、无衣、无食的社会现状,充满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政局和社会现实的关心,对朝廷无能的愤怒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刻画了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形象”错。孩子们没有衣服穿,也就只能用荷叶来当裤子遮羞了。表现的是河岸边贫苦人家的苦难。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诗人从不同侧面再现了水灾之后淮河两岸难民们的艰辛生活。诗人说这些难民,因为水灾,无法从事农耕生产,也没有家畜。他们只有捡水上漂来的朽木当烧柴,煮河蚌来吃。他们无家可归,只能围绕树根织成一圈蓑衣,再用野生的芦苇编成窝棚,最后拿青藤来当做门。孩子们没有衣服穿,也就只能用荷叶来当裤子遮羞了。多么凄惨的生活!诗人用他质朴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灾民们的生活。全诗真实反映了住在河岸边的贫苦人家无地、无房、无衣、无食的社会现状,充满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同情。 ②他希望事以诗传,让统治者了解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诗中没有议论,没有抒情,可是言语之间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稷安危的深刻忧虑。一个岸边贫家,却被诗人描写得如此真切,足见其非凡之功力。正如诗人自己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中表达了对朝廷政局和社会现实的关心,对朝廷无能的愤怒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愿,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一诗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其中描绘花之美景的诗句为“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勇担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______,______”。 【答案】①. 江流宛转绕芳甸 ②.月照花林皆似霰 ③. 古来圣贤皆寂寞 ④. 惟有饮者留其名 ⑤.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⑥.任重而道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宛转、甸、霰、寂寞、惟、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