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测评(六)语文答案 1.(3分)A 2.(3分)C 3.(3分)D 4.(3分)C 5.(3分)A 6.(6分)①国家层面:相关部门要根据现实情况,征求百姓意见并制定提倡传统阅读的利好政策,倡导全民全而开展传统形式的阅读,对各类学生提出切实合理的具体要求,并规定纸质读物的印刷质信标准,以促进传统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延续。②地方层面: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图书联展、朗诵比赛等;可以扩大当地书店的规模,增加书店形式,推广“书+”模式,使传统书店和新型书店相结合,满足百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组织和“红色”“艺术”等的联动阅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③个人层面:无论是大学生、中小学生,还是农民、工人等,都要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立志用知识武装头脑,坚持以书屋为阵地,积极参加各种适合自己的读书交流会,减少看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专注于经典和优秀书籍的阅读,静心养神,沉淀自己。(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3分)B 8.(6分)①整句和散句相结合。整齐的排比句和清新自然的散句相得益彰,共同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张弛有度,气势富于变化,写出了瓦片的历史韵味和乡村对人心灵的洗礼作用。②语言深刻,富含哲理。“一万次的朝九晚五,抵不过一次灵魂的重新启动”“曾经风尘仆仆地追求过辉煌,会更加留恋这乡园的纯净”,这些句子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一定的普适性,体现了语言哲理性强的特点。③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写檐下的娃娃、檐下的青年男女勿下的老人.用了三个相近的句式,按照年龄的顺序一气呵成,写出了乡村屋子对乡村人的哺育之情。④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瓦片如同古老的编钟所演奏的敲击乐,又仿佛是长辈的殷殷叮咛,这是把视觉上看到的瓦片,用听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具体可感,赋予了瓦片更强的生命力和动态的美感以及亲切感。⑤使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瓦片比喻成海洋中的浪花、敲击乐、叮咛,一个本体,三个不同的喻体,突出了瓦片这一意象意蕴的丰富性。(要点①②,每点2分,要点③④⑤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要点③④⑤都写也是得2分) 9.(6分)①“以线穿珠”形象地概括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本文的“线”即“形散神聚”中的“神”,是指作者对乡村的人和事的喜爱与眷恋。②作者写的乡村的人和事是重要的一“珠”,包括给予孩子无微不至关爱的父母、代表着村民对乡村饱含深厚情感的大伯等。③作者写的冬日乡村独特的景与物也是重要的一“珠”。包括特别能解压的炉子,错落如诗的瓦片,村里的山、水,自家种的大葱、白菜、芦笋,冬日特有的礼花、雪、麦苗等。(每点2分,共6分。考生如果没有概括出“人”“事”“景”“物”,只列举出相关的乡村风物,也可酌情给分) 10.(3分)C 11.(3分)B 12.(3分)B 13.(10分)(1)隰朋的为人,有高远的志向,而且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可耻的事,他为赶不上黄帝而感到惭愧,同时又同情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关键词句:耻、愧、不己若。关键词句各1分,语句顺畅2分) (2)祁黄羊的话说得太好了!他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对内不排除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公正无私了。(关键词句:善哉,祁黄羊之论也;举;仇。关键词句各1分,语句顺畅2分) 14.(3分)C 15.(6分)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眷恋。上片追忆与朋友们一起“午桥桥上饮”的欢乐场景,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充满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怀念。②对时光易逝、知交零落的忧伤与感慨。下片写“二十余年如一梦”,时光消逝,朋友阔别,故而“此身虽在堪惊”,充满了伤感。③对家国沧桑变化的悲凉叹息。词人生于两宋交替之际,且有杜甫之风,晚年客居杭州,可推知词中有家国之恨、身世之慨。④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怅惘。“闲登小阁看新晴”一句,外在的闲适旷达,遮不住内心的苍凉悲怆,充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怅惘。⑤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慨叹。“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两句于历史的高度,于渔歌声中生发出深沉的历史慨叹,引发读者的共情。(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写出任意3点即可,共6分) 16.16分)(1)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7.(3分)来之不易/实属不易 蔚然成风 物尽其用/滴水不漏(每个成语1分,共3分) 18.(4分)①列数字。从调水总量、惠及地区的数量(受益人口总数等多个方面,具体地写岀了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实效,可谓造福当代、泽被后世,说明南水北调是惠及南北幸福长渠②作比较。先将黄河的水量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水虽作比较,说明后者水量之在,又将通水时间与受益人口作比较,使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次比较均能使读者能更客观地感受到南水北调带来的巨大恩泽。(每点2分,共4分) 19.(3分)人要爱洁净,不仅身体要洁净,灵魂更要如此,这些浅显的道理其实够我们受用一生。(改对一处给1分,改对两处给3分) 20.(6分)①无论是文字,还是人生 ②像秋天里的一棵大树 ③f仿佛是江南的女子(每空2分,共6分) 21.(4分)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应插到第二段“仿佛是繁花盛开的春天”后。理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写的是春天的繁盛之景,是对“繁花盛开的春天”的形象描写,这两句合起来,是对上文“少年时候的文字”的形象解读。②“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应插到第三段“我却说”前。理由:“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与“我却说”后面的内容“花之素洁者,多香气袭人”前后对照,是对“洁净的人生,自有一种灵魂的清香”的形象解读。(每点2分,插入位置和理由各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