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3年新高考押题卷(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1 09:48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押题卷(八)
答案详解
【答案速查】倍速核对 有的放矢
1—3 CDB 6—7CA 10—12BCC 15 D 21 D
【详解详析】查漏补缺 融会贯通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押有所据·押热点素材
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该部分选取有关“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农耕技术”的材料,响应了时代号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符合高考选材特点。
押题指数:☆☆☆☆☆
1. C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题步骤】
 初定位C项对应材料二第2段中的“得益于广开肥源、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的土地利用之法,传统土地越耕越肥,产量越种越高,至迟在汉代,古人就已注重积肥”。
 再比对“但我国从汉代才实施广开肥源、培肥地力、用养结合的土地利用之法”曲解文意。
 深分析材料中说的是“至迟在汉代,古人就已注重积肥”,可知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已注重积肥,不是从汉代才实施广开肥源等土地利用之法。
2. D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结构。
 【选项分析】A项,“是由传统小农经济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所决定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的“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可知“我国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是“传统小农经济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的表现。B项,“有力地促进了士人和农民两个主要阶层的家庭贫富差距缩小”错误,材料一第3段中说的是“北宋的宋仁宗颁布了劝耕劝读政策⋯⋯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实现相互流通”,其中“使得耕读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追求”并不等同于“促进了士人和农民两个主要阶层的家庭贫富差距缩小”。C项,“按照空间顺序”错误,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唐宋之际”“明清时期”等信息,可知该段落处应是按照“时间顺序”或“历史发展顺序”进行论证的。
临考技巧
推断题的设题类型及解题技法
推断题主要有三种设题类型:通过复句关系考查对文本的透彻理解;通过结论表述考查对文意的推断;根据文本内容,考查对文本中某些发展趋势的预测。
作答推断题的三种突破技法:
1.有复句——若选项用复句表述文本的部分内容,考生需根据文本内容和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2.有结论表述——若选项中有“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表述,考生在判断时要注意把握选项中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3.有趋势预测——若选项根据文本内容,用“启示是”“将会”等表示对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考生在判断时要关注是否能够根据文本内容推断出选项预测的内容。
3. B【关键能力】分析论点、论据。
 【选项分析】A项说的是土地的积肥利用之法,可以论证以地力常新壮为特征的土地利用体系;B项说的是天子亲耕,王后亲蚕,表现了我国古代重视农业发展;C项说的是古代先民顺应天时地利,可以论证以阴阳辩证为特征的防灾抗逆体系;D项说的是西汉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选麦种的标准,可以论证以因地制宜为特征的良种选育体系。只有B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中国传统农耕技术四大体系的特征,故选B。
4.①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哈尼族先民将农耕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的例子有力论证了“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的观点;②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古籍《说苑》中的记载,有力论证了“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的观点,说明了中国耕读历史的悠久。(每点2分)
【关键能力】分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解题思路】题干中的“材料一画横线部分”指明答题范围,“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确定答题方向。通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可知该部分内容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了“哈尼族先民将农耕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的例子,引用了古籍《说苑》中的话语。据此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其论证效果即可。
5.①大力宣传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农耕文化氛围。②弘扬耕读传统,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③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集体劳动经验,发扬协作精神。④充分发挥农耕文化中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弘扬农耕文化中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畏困难、苦干实干的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⑤从中国传统农耕技术的四大体系中汲取智慧,以精耕细作实现农业与自然的循环永续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干中的“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之路上”点明了背景,“应如何利用传统农耕文化及传统农耕技术这座宝库”指明了答题方向,本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总结乡村振兴可以从传统农耕文化及传统农耕技术中吸收的经验和智慧。
 第二步:联文本,理思路。从材料一所阐释的优秀农耕文化整体来分析,可概括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的“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概括出答案第②点;从材料一第4段中对于集体劳动和合作精神的论述可概括出答案第③点;从材料一第5段中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可概括出答案第④点;从材料二对中国传统农耕技术的四大体系的论述整体来分析,可概括出答案第⑤点。
第三步:分点答。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
【文章主旨】本文写的是作者探访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中心城市遗址的经历,并对探访的过程和遗址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与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化的喟叹和对历史文化遗迹不再的痛心。
押题指数: ☆☆☆☆
6. C 【关键能力】理解作品相关内容。
 【选项分析】“主要是因为这些岩石色彩鲜明、纹路多样而清晰,富有生命力”错误,根据文中的“曾经的岩层破碎⋯⋯裸露在了蓝色的天空下面”和“手指滑过时⋯⋯但沙砾在我的指尖粉碎了”,可知作者触摸岩石时产生了无限感慨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岩石所代表的自然与历史的深沉与沧桑。
7. A 【关键能力】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
 【选项分析】“文章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错误,根据文章中的“一开始出发”“路蜿蜒向前”“继续上路”“车下到另一道宽谷中”“走到孤山脚前”等内容,可知文章是以时空变化为线索行文的,而不是以“作者的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
8.①与开头“送行的人强烈建议”和“华尔丹兴奋地说那地方确实值得一去”相互照应。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既使文章的叙述产生波澜,表达更为生动,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增强莫格德哇的神秘色彩,强化其历史地位,引发读者的历史思考,彰显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关键能力】分析作品重要内容的作用。
 【解题步骤】第一步:明确答题方向。解答此类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作用的试题,可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主题等角度具体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首先,文中叙写大量作者对莫格德哇相关历史的联想的内容在文章后半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样写与文章开头大家强烈建议去莫格德哇的内容相互照应;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上看,文章关于莫格德哇历史的猜想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作者的叙述穿越古今,使得文章产生波澜,表达也更为生动,这样写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主题上看,该部分内容增强了莫格德哇的神秘色彩,强化了其历史地位,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第三步:组织语言作答。根据以上分析分点作答。
9.①莫格德哇作为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既无史籍记载,也没有民间传说提到,这使“我”产生巨大的历史喟叹。②莫格德哇这个曾经某个族群的中心,只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不由得令人感叹与惋惜。③莫格德哇曾经的古墓也早已被人盗掘一空,只能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这令“我”感到无比痛心与遗憾。(每点2分)
 【关键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意蕴。
 【解题思路】题干已经点明要求探究“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而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因此需要找到前文中“我”抒发情感的相关语句,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文中的“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比唐代还早的以前⋯⋯史籍无载⋯⋯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关于此地的遥远记忆”,可分析得出第①点;根据文中的“我在意的是,莫格德哇,这个曾经的某个族群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心,就留下这么片平地,和一道残墙”,可分析得出第②点;根据文中的“这些深坑就是曾经的古墓,但早已被人盗掘一空了……面前的墓葬却空空如也⋯⋯除了偶尔见到一点破碎的陶片”,可分析得出第③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词语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①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②南宫:指洛阳宫殿。③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④太微:古代星官名,可指朝廷或帝皇之居。⑤雒:古都邑名,今河南洛阳。⑥正腊: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因这一天为腊日,故称。
实词 ①相难:相互辩驳。②无状:无礼。③案:依照。④祯祥:吉祥的征兆。⑤燔:焚烧。
10. B 【关键能力】文言断句。
 【选项分析】从语意来看,“王者法天”意为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语意完整,“荧惑”是“奏事太微”的主语,故“荧惑”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从结构来看,“通下问”“知外事”的结构相对应,“知”前是断点,据此排除C项。
11. C【关键能力】理解文言实词。
 【选项分析】A项,前者意为设置,后者意为放弃、丢下。B项,前者意为规则,后者意为卜筮的卦象。C项,前者意为违逆,后者意为预料,含义不同,选项表述不正确。D项,两者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12. C 【关键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步骤】
初定位 C项对应文本一中的“为太尉,父尚在,酺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酺父寿”。
再比对“于是群臣都不上朝”曲解文意。
深分析 文中的“罢朝”应是指退朝后,不是不去上朝。
13.(1)张酺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
(2)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
【关键能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评分标准】(1)关键词“下车”“贤后”“肃然”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视事”“岁”“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临考突破
翻译题要译对关键词
翻译第(1)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贤后”的理解,考生容易将之误认为“有贤能的后辈”,实则不然。根据后文中的“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酺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和文本二中关于王青一家三代的故事,可以推断出这里的“贤后”指的应是“贤能之人的后代”。
14.①祖父王翁起兵攻打王莽,失败后守节不降,被王莽用火焚烧;②父亲王隆在陪同都尉巡视时遇到贼人,为护卫都尉而死;③王青在护卫都尉战斗时,被箭射中喉咙。(每点1分)
【关键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此题要求分析张酺认为“王青一门忠义”的原因,由此可锁定答题区间为文本二。分析文本二内容可知,应从王青的祖父王翁、父亲王隆和他自己三个人的角度回答,然后对三人的忠义行为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文本一:张酺,字孟侯,祖父张充与光武帝是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派人)探访张充,张充已经去世。永平九年,朝廷下诏为樊、郭、阴、马四姓子弟开办学堂,设置教授《五经》的学官,张酺在洛阳南宫教授明经。皇帝命张酺入东宫教授皇太子,太子居室中时常使用奢侈物品,张酺没有不直言规劝的,(于是)特别被看重。显宗认为张酺教授皇太子学业,特别符合辅佐引导的规则,章帝即位,张酺出任东郡太守,皇帝赏赐他三十万钱。元和二年,皇帝到东面巡视,亲临东郡,请张酺和他的学生以及郡中的辅助官吏一起在官署中会见。皇帝先向张酺行了弟子之礼,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一个篇章,有时让尚书令王鲔与张酺相互辩驳,皇帝非常高兴,然后张酺行君臣之礼,(得到的)赏赐特别丰厚。张酺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王青从这时候被授任步兵司马一职。张酺为王青的不顺遂感到难过,又举荐王青的儿子为孝廉。张酺调任魏郡太守时,百姓流着眼泪站满道路为他送行。和帝初年,张酺进言说:“我听说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荧惑星向太微星奏事,所以州牧刺史要入朝向皇帝奏事,这样皇帝才能通晓下面的情况,知道外面的事情。几十年来,深感这种方法特别繁杂,所以当时就停下来不让奏事,现在于是把这作为旧例。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事情能够听说看到,对所有职务都按照标准考核政绩,有意上奏告发以及自我检举的人,特别奖赏他们。那些行为特别无礼,违逆诏书的,施行罪罚,希望警诫其余的,命令他们各自恭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位,如此才能消灭贪婪邪恶、阿谀逢迎之人。”张酺担任太尉,章帝下诏让射声校尉曹褒依照汉朝旧有的礼仪制定汉礼,张酺认为曹褒制定礼仪没有突出吉祥的征兆,有些类似异常的征兆的礼制,就上书说:“曹褒不被按律诛杀,就没有办法杜绝毁坏事实、扰乱道义的途径。”张酺担任太尉时,他的父亲还健在,张酺多次调任后,才到了一次雒地。他的父亲来到雒地,恰逢腊日祭祀,王公大臣退朝后,都来庆贺岁末,捧着酒送上,祝张酺的父亲长寿,(众人都)特别欢乐,没有不称赞张酺的荣光的。
文本二:东郡郡守属官王青,他的祖父王翁曾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打王莽,等到翟义失败,剩下的人全部投降,只有王翁独自坚守气节努力奋战,王莽就用火焚烧他。他的父亲王隆,建武初年担任都尉功曹,(当时)王青是小史。他与父亲都跟随都尉巡行县里,路上遇到贼人,王隆用身体护卫保全都尉,于是自己遇难;王青也被箭射中咽喉,声音嘶哑。张酺见到王青,叹息道:“怎么能一家忠义却得不到爵位奖赏呢?”张酺就提拔任用王青为极右曹,然后上疏举荐王青一家三代以死守节之事,应该使王青受到特别的赏赐。奏文(由皇帝)下达给三公,王青因此被司空征召授予官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 D 【关键能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选项分析】“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错误,词的开头“二水中分,三山半落”与结尾“月明满地天无幕”的景物描写都是从大处着眼,并没有对细节的刻画。
16.①上片词人自许少年新诗,明言不为伤春,舍弃了金陵怀古词悲时伤春等主题,表现了词人宽广博大的胸怀,体现出词人的意气风发。②下片词人虽遥怀六代繁华,但又笔锋一转,写自己与友人携酒欣赏月色,皓月凌空,辽阔天宇,更添超然之气。(每点3分)
诗歌译文
秦淮河因白鹭洲分为两支,三山远得若隐若现,风云气象尽显空旷高远。少年怀古写就新诗篇,不是凄凉忧愁的伤春之作。六朝的繁华盛况,只是一时的宴饮欢乐,已听任风雨吹打消逝。和你带着酒依靠着栏杆对饮,月光明亮洒满地面,夜空高旷没有遮挡。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1)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五、六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解题题眼】(1)应把握住“古人写文章时,常常会在文末点明写作缘由”“表达了对乐于从师之人的褒奖”这两处关键信息;(2)应把握住“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了水天相连的景象”这两处关键信息;(3)应把握住“酒”“诗词歌赋”“或寄托理想,或慨叹人世,或抒送别之情,或激人奋进”这三处关键信息。
【易错字】(1)贻。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18.①错落有致 ②如数家珍 ③栩栩如生(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关键能力】正确使用、书写成语。
【解题步骤】
第①空
看语境 根据前文中的“楼宇布局高低不一”和后文中的“富有层次”,可知此处是想说新老城区的楼宇高低交错。
思成语 故此处可填写有高低交错之类的意思的成语,如“错落有致”。错落有致:形容事物交错纷杂,别有情趣。
第②空
看语境 根据后文中的“这是‘一帆风顺’‘众象吸水’,那是‘巨龟负山’‘玉帝金印’……”,可知此处是想说导游对介绍的景观非常熟悉。
思成语 故此处可填写有对介绍的事物很熟悉之类的意思的成语,如“如数家珍”。如数家珍:如同点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讲述的事物非常熟悉。
第③空
看语境 根据前文中“众象吸水”“巨龟负山”等叙述和横线前的“它们一个个形象生动”,可知此处是想说屏面上的浮雕看起来十分逼真。
思成语 故此处可填写有形象逼真之类的意思的成语,如“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9.右侧岸边耸立的一座断崖峭壁吸引了我们的目光。(4分)
【关键能力】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题思路】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一座”应放在“断崖峭壁”前;二是主客颠倒,“被我们的目光吸引了”应改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20.示例:海上明珠岛,世外桃花源。(4分)
【关键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解题思路】题干中已明确提出答题方向“写一个旅游宣传口号”,且要求“语言简练,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解答此题,要明确拟写宣传口号的注意事项。首先,形式上要工整对照,内容上要突出主题,手法上要考虑修辞;
 其次要注意押韵,结构简明醒目,语言简练通俗,能吸引读者。明确了拟写宣传口号的注意事项后,结合文段中对洞头的介绍即可作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 D 【关键能力】语言表达连贯。
 【选项分析】根据前文中的“但动物的这种消费不是消极的”和后文中的“进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可知括号内要说的是动物消费积极的方面。阅读四个选项,A项强调的是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B项强调的是动物这一消费主体;C项强调的是动物给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竞争提供有利条件的途径。A、B、C三项均与后文主语不一致,只有D项与后文主语一致,强调的是动物消费的积极方面,且与上下文联系紧密。故选D。
临考技巧
句子衔接题如何快速作答?
注意分析选项以及选项和上下文的关系,运用排除法:
①看选项代入原文段是否出现语病;②看选项和上下文在句式上是否一致或存在对照关系;③看选项感情色彩和文段内容是否协调;④看选项和文段陈述对象、话题是否一致;⑤抓住关联词,分析选项内部以及选项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22.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丰富 ③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处2分,意对即可)
【关键能力】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解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语境,补写答案。第①处,根据横线后的“但动物的这种消费不是消极的”,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与“动物”“消费”有关,再结合横线前说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可知此处说的是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消费者,故可填“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之类的内容。第②处,根据后文中的“生物多样性在调控大气层成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再结合横线后的“生态系统的创造力就越大”,可知此处说的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创造力的关系,故可填“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丰富”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据科学家估计”,可知此处应填的是科学家的某种假设,前文说能供给人类自由呼吸的氧气主要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文说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消耗殆尽,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如果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之类的内容。
第二步:通读全文,检查答案。补写语句后,应再次通读全文,检查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四、写作
【高频主题】青年成长·确立目标
【题目解读】本题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谈启示,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立意。材料着重讲述了中国航天人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最终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航天梦的细化,明确了每阶段的目标,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围绕明确的目标来立意,同时还应注意实现目标也需要为之不懈奋斗。行文时应从自身体验出发,切忌泛泛而谈。
【审题关键】①3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②30年来,几代航天人将每一步发展战略作为目标接续奋斗,他们直面困难,逐步攻克技术难关;③他们最终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作文立意】
①确立目标,向着目标前行;②实现目标需要努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