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名校高考预测卷(新教材版)语文试题 (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1 09:30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B
【解析】“决定性的作用”说法错误,根据全文来看,植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过于武断。
2.C
【解析】A项,“关键因素”说法错误,原文为“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从环境差异的角度,解释了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过程,而其中‘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早期的关键”,强调的是“早期的关键”。B项强加因果,原文为“猿猴类动物以素食为主,主要从树叶中吸取热量,可谓事倍功半。而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可以摘取果实,在其‘菜谱’中增加能量更高的‘菜式’”,主要说明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所获得的好处。D项,“导致植物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导致很多温带植物失去熟悉的成长环境”。
3.C
【解析】C项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原文是“那些创造灿烂文明的地区,都扮演过粮食生产中心的角色”,并不等于所有粮食生产中心都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4.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摘果实”和“贪图某些‘味道’”两个方面论述了植物在人类历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最后联系现实,提出人类应该正确处理与植物的关系。
5.①欧洲人因追求胡椒的香味而开始了远洋航行,他们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殖民地,改变了世界地理版图;②通过殖民掠夺大肆积累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带来了科技革命,推动了欧美经济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6.C
【解析】C项,“从侧面表现”错误。该选项虽然点明了小男孩的身份,但重点是秋子的表现,这是正面表现。
7.B
【解析】摘竹叶做竹叶舟和看别人造房子都是作者以秋子的视角自然而然展开的情节,并不突兀,而且摘竹叶做竹叶舟只是引出了“竹叶舟”这一意象,并未刻意设置悬念,看别人造房子也只是小说随着秋子的视角自然转移,隐约透露出秋子转而期待新生活的乐观心理,与设置悬念无关。
8.①将婚事的相关情节打散,使其零星错乱地散现在秋子陪小男孩玩竹叶舟的情节中。
②借用作者不连续的简短插叙和秋子的回忆片断逐步介绍婚事。
③着力用婚事结局彰显悲剧力量。在秋子的感情达到高潮时,婚事突然没了着落,用平静的气氛烘托婚事的悲伤结局。
④借竹叶舟在河中消失隐喻秋子婚事的虚无缥缈。
9.①我认同川端康成的小说《竹叶舟》源于中国“竹叶舟”故事的观点。从文本二中“竹叶舟”的出处可知,“竹叶舟”比喻短暂的、梦幻般的境遇。文本一中,战争时期秋子订婚了,这给她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但战争结束了,未婚夫却没有回来,这让她的爱情、婚姻、生活如同一场幻梦。
②但我不认同中日“竹叶舟”故事中主人公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的观点。陈季卿遁入空门,消极避世,而秋子的表现恰好相反,她从感伤中摆脱出来,转入对身边事物的关注与鉴赏,命运使秋子变得更加坚强与隐忍,这是积极的倾向。
10.D、H、J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效法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我的主意已定,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的话了。根据古汉语多对称句的特点可以断前两处,再根据主语变换可断后面的内容。
11.B
【解析】B 两个“畔”的意思相同,都是“背叛”的意思。
12.C
【解析】C项,“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错误,赵造先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为下文的委婉劝谏做铺垫,并非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
13.(1)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派王孙绁来拜望您,请叔父穿上胡服吧。
(2)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
14.①抵御赵国周边国家军事力量的入侵;②洗雪中山国入侵的耻辱;③吸取圣人治国经验教训,即习俗礼法应根据形势变化而变化。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平日没事闲坐时,肥义在旁边陪坐。武灵王说:“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练习骑射,那么社会上一定会对我进行非议了。”肥义说:“愚蠢的人对于即使成功的事情也弄不明白,聪慧的人在事态尚未露出苗头之际就能察觉出来了,希望大王马上去施行吧。”
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服。(赵武灵王)派王孙绁对公子成说:“子女不违抗父母,臣子不违抗国君,这是先王时就已通行的规矩。现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决不是放纵情欲而娱乐心志啊。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派王孙绁来拜望您,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子成拜了两拜,说:“中原这个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道德所施行的地方。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袭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离了圣贤们的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
王孙绁把公子成的话向赵武灵王报告。于是,(赵武灵王)就亲自到了公子成家里,对他说:“衣服的式样,不过是为了人们穿用方便;而礼制,是为了处理事情方便。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是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秦、韩紧紧相邻。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武备,凭什么能守得住呢?早些时候,中山国依仗齐国的雄厚兵力,侵犯我国的土地,俘虏我国的百姓,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祖先神灵保佑,鄗城几平就失守了。对此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这不是我对您期望的!”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一套胡服。
赵文又前来劝阻武灵王说:“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武灵王说:“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服饰不同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习俗应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礼法制度也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
赵造规劝说:“不竭尽忠心,属于奸邪之类;因私心而危害国家,属于贼害之类。我虽然愚钝,愿尽忠心,不敢逃避死罪。”武灵王说:“忠臣不避危险,明君不拒绝别人提意见,你就说吧!”赵造说:“圣人不交换百姓而进行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行动。我希望大王好好考虑吧。”武灵王说:“圣人的兴起,不承袭前代而王天下;夏、商的衰败,因不变更制度而灭亡。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效法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我的主意已定,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的话了。”
15.C
【解析】C项对颈联句意的理解有误。原句意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那么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要须”是“只要”之意,“穷日日”有每天坚持之意,并非选项中的“困厄”之意。该句表现出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出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16.情:①诗人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并与友人共勉;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理:自然万物轮回,衰败中却有新生(推陈出新),不必嗟叹伤感。
【参考译文】
深秋时节,严霜开始降临,又有湿雨侵袭,天气萧瑟寒冷,而春天正悄悄来临,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痕迹。固然草木摇落变衰,但不必为此嗟叹伤感,因为梅树正恢复青春,酝酿作花。这段时间我安歇在村落中,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中细细寻访,那么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春日既不遥远了,我要揩摩病困之眼,振作精神,静待斯远咏春的新诗寄到,一洗我昏睡的状态。
17.(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3)[示例]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18.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②浮想联翩(思潮起伏、遐思迩想) 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摩肩接踵)
【解析】①处描写灯火映照下大唐不夜城的景象,应填与“灯火映照”情境一致的成语。②处描写“不倒翁小姐姐团扇轻摇,圆旋飘飞”的景象给人带来的感受,且应和“思接敦煌”呼应。③处后面描写广场上热闹非凡的景象,人多才可能如此热闹,所以可以填表现人多的成语。
19.a处运用整句(排比句),节律明快,从多个角度丰富了大唐不夜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b处运用散句,灵活生动,写出了游客的幸福与快乐。
20.[景观一]玄奘铜像矗立中央,持杖凝神,展现着英雄的坚毅与刚强。
[景观二]李白石雕方圆融合,展臂摘月,展现着诗仙的浪漫与张扬。
21.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②只有农民富裕了 ③更要“富脑袋”
22.近年,各地各部门从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硬件,到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或:近年,各地各部门从加强农村文明建设硬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
【解析】句子有两处语病:①分句间的关系不当,应在第一个分句前加上“到”,或在第一个分句后面加上与“从”搭配的“等方面”;②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实施”改为“开展”。
23.【参考立意】
①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交流互鉴。
②在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
③有文化自信才能开放,才能在互鉴中更好地发展。
【基本认识】
既要看到文化自信的意义,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也要看到文明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
还要看到一种文明只有足够强大、自信,才能有气魄、能力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明,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