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3年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0 11:1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韩魏公①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成秦,平凉经略使蔡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败而事不济,且已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②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
(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
材料二:
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已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②魏,即大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吾A以B至C公D之E道F荐G人H而I不J求K人L知M以N至O公P之Q道R责S人T而U不V避W人X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瞻”指景仰,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的“瞻”字意思相同。
B.“洎”指等到,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字意思相同。
C.“济”指成功,与《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字意思不相同。
D.“攻”指抨击,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魏公接受蔡挺的建议,发动所部士兵人供兴建城池,而敌人兵马已至边塞附近,朝廷责备韩魏公修城时机不当,他却不加分辩。
B.韩魏公病中处理事务不辍,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把事情交给属下处理,他认为决断生死、予夺的事不可交付他人,婉言拒绝。
C.韩魏公为相十余载,辅佐三代君主,无论入朝在台省任职,还是手握军权镇守一方,都能以无愧天地、不存私心的态度对待人才。
D.辽使写信给韩魏公,都写上自己姓名以示敬畏;宋使至辽,辽人必问候韩魏公;辽国君主仰慕韩魏公,命人依其子韩忠彦图画样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
(2)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
14.韩琦为人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溪堂留题①
苏轼
三径萦回草树蒙,忽惊初日上千峰。
平湖种稻如西蜀,高阁连云似渚宫②。
残雪照山光耿耿,轻冰笼水暗溶溶。
溪边野鹤冲人起,飞入南山第几重。
注:①嘉佑七年(1062年)农历二月,苏轼游览终南山。②渚宫:春秋楚国的宫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惊”见初日跃上千峰之巅,既写出山势高峻,又写出日出壮丽。
B.诗人以蜀地、楚宫为喻,生动表现出终南山的富庶和楼阁的高大华美。
C.山中残雪未消,雪光映照山色,薄冰下溪水缓缓流动,景色幽深清寒。
D.尾联以野鹤凌空飞入终南山层峦的景象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
16.本诗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终南山景色。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出兴亡盛衰转变的历史经验,警示世人应防微杜渐,居安思危。
(2)岳阳楼因历代文人登临赋诗而名声大噪,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境界宏阔,气势宏伟,被后人赞为“雄跨今古”。
(3)古人常用“流水”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慨叹,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许多人可能认为,( )。其实,树木的年轮并不是每年都有,有时不会产生,有时一年会形成多轮。当光热水肥充足时,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较多,( );当气候环境条件不利、树木生存艰难时,就会形成窄轮。在极端干旱或寒冷的年份,会影响树木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就会“缺轮”。如果在树木正常生长过程中突遇寒流或短期干旱,那么形成层细胞分裂有时会短暂停止后又恢复繁殖,这样一年内就会多轮,称作“伪轮”。
通过数年轮的方法,( ),但要精确定年,还需要借助专业的“交叉定年”方法,即通过大量生活在相似生长环境、有共同生长时期的年轮样品间的相互交叉验证,才能确定“缺轮”和“伪轮”。“交叉定年”方法不仅能帮助精确定年,还能通过比对年轮的特征,将活树、死树与古木样品(通常来自古墓、古建筑、沉船等)产生的年轮序列进行交叉验证并与时间“拼接”。通过这种方法,国际上已确定了超过一万年的树木年轮记录。
18.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4分)
20.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拼接”一词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C.诗人与红烛的“对话”,表达了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
D.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武夷”两字,传说来源于彭祖,是彭姓父亲留在人间的两个儿子,武和夷。单从文字字面上看,武嘛,淘气一些,健硕勇武,刚毅要强;夷呢,稳当一些,温和恬静,宽厚从容。有时我想,也许就是这样的两种性格,才成就了武夷山水的韧性。柔是峰峦间飘渺的雾气,空蒙而神秘;韧是山石上经年的纹理,震撼而威仪。这沧桑的里子在柔美清俊的外表包裹下,愉悦了人眼,打动了人心,可谓是①。
风、水、生物都成为无尽时间中的神奇刻刀,雕琢出了武夷山②般的自然风貌。亿万年间,武夷大地隆起抬升,平层突出了棱角,崖壁又侵蚀出凹槽,一切都像传说中大海变成了农田一样神奇。从此,宇宙宏阔的叙事中,也就有了这③的变迁。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写“武”和“夷”的性格时,显得亲切而典雅,同时还 有一种相互映衬的美感,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是实现的?请简要分析。( 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丁丑,苏轼夜探石钟山,提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1927年,毛泽东深入湖南五个县调研,完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推动了农村革命运动的发展。可见,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谈谈你对调查研究这一方法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