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2023届新高考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5-20 10:57
山东省2023届新高考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伦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中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天宝年间人均粮食达到了700斤。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需《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盛唐时代和平繁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
C. 李白“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盛唐时代,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B. 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借用玲珑剔透的意象表达饱满的内心感受,体现了盛唐气象宏大浑厚而又精微敏感的艺术特征。
C. 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等特征。
D. 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 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假如你在进行关于盛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要针对“盛唐气象的成因”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报告要点。
【答案】
1. C 2. B 3. D
4. ①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
5. 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出盛唐文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错,原文“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伦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是说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匹敌”。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错,人民力量高涨是反映时代的整体偏好,“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选项说法片面。
C.“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等特征”因果倒置,材料一原文是“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
D.“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错误,材料二原文“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是因,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是果,选项因果颠倒。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D.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表现的是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②“李白的《将进酒》……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李煜的《虞美人》……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共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游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五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北京胡同的各种取名来源做了严谨精确的考证,因为胡同取名的来源本身就是“胡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未知确否”“不知道何所取义”,既表明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表明了“胡同文化”的历史悠久。
C. 文章写胡同距离闹市很近,但又似很远,是想说明居住在此的人们,在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以相对安静的生活。
D. “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再见吧,胡同”,体现了作者对胡同文化衰败没落的不舍与无可奈何。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作者将北京城比喻成“豆腐”,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
B. 本文先后写了胡同的形态、名字的来源、文化特征和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看似散漫,实则紧密关联。
C.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两句,巧妙化用古典诗句,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之情。
D.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人生活哲学的态度。
8. 作者认为,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请结合全文谈谈原因。
9. 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抓住主要特征加以赏析。
【答案】
6. A 7. D
8. ①胡同作为胡同文化的载体,正在衰败、没落。
②胡同文化中封闭、落后的部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③商品大潮的冲击。
9. ①生活化,口语化,如“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②有地域特点,如“约二斤鸡蛋”“地根儿”。
③多用短句,句式灵活,如“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
④语言风格质朴平淡,亲切自然。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A.“对北京胡同的各种取名来源做了严谨精确的考证”说法错误,由文中“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可知,并不是对各种取名来源都做了严谨精确的考证。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D.“细节描写”说法错误,这句话不是细节描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达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的生活哲学的态度。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文中“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可知,胡同作为胡同文化的载体,正在衰败、没落。
由文中“共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可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其封闭、落后的部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由文中“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可知,作者认识到胡同和胡同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消耗完自身储备后走向衰亡。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
由文中“破家值万贯”“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等词句可以看出,文章使用了很多富有生活化,口语化的词语,使文章通俗易懂,接地气,生活气息浓郁。
由文中“约二斤鸡蛋”“地根儿”“挪窝儿”“喝两‘个’”等词语可知,文中使用了大量富有“京味儿”的语言,有浓郁的地域特点。
由文中“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等句子可知,文中多用短句,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
由文中“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可知,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北京城方正的特点说明得清清楚楚;“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作者用朴实的语句将胡同一词的由来解说得明明白白。所以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质朴平淡,亲切自然。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