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孝感市2023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4-17 08:51
参考答案
1.A(“虚假的躺平主义者因实现了财务自由……”理解错误,材料一第②段“他们或者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任性地潇洒一把”中的“或者”表示“或许、大概”之意,是一种推测,选项以肯定语气对此进行转述,与原文不符。)
2.B(“躺平……也成了躺平主义者对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一种反抗”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一第⑦段“对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来说,这种选择是无奈的,是对今日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反抗”可以看出,此处限定的对象是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而非所有的躺平主义者,选项表述扩大范围。)
3.D(A项属于积极的躺平主义;B项与原文“消极的躺平,并非什么工作都不做,成为啃老族或者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不符;C项属于虚假的躺平主义。)
4.答:①虽不努力但不必担心被利用,这给他们带来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②在物质充裕的年代中出生长大,使他们更注重对个性自由的追求;③社会主流体制给年轻人带来了挫败感;④现代民主社会使大多数人的欲望释放却无法满足,人们因此产生了消极心理。(每点1分)
5.答:①国家政策扶持:在创业基金、住房补贴、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等方面对90后工作上面临的刚需予以扶持。②社会体制公平:社会主流体制不应是“优绩制”的单一评价体制,应从多层面创造的价值角度予以更为灵活、开放、公平且具有激励性的评价。③个人价值认同:90后自身也应积极调适心态,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的成败得失,不将个人失败、挫折全部归咎于个体命运与外在的社会因素。(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6.D(“反问”错,小说中描写战争场面的相关段落没有用到反问手法。)
7.C(小将军面对质疑,不以大将军的权力强迫战士们,也不计个人名誉与得失,而选择让大家讨论形成共识,让事实来证明一切,并不是“不好意思”。)
8.①对小将军提出的御敌方案感到惊讶、不解、好奇。②认为小将军想牺牲战士,成全自己的功名,为此感到愤怒、不平。③明白了小将军舍己克敌的真相,为此而感动、悲痛、愧疚。(每点2分)
9.①热爱祖国。大将军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中。②英勇不屈。大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击退侵略者。③团结友爱。大将军鼓舞士气,保护战友。④不怕牺牲。大将军拼尽全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大将军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甘受误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10.D(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
11.A(“赠”和“谥”不同,“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A(“最终被李密囚禁杀害”张冠李戴,杀害冯慈明的是翟让。)
13.(1)冯元常曾私下劝谏高宗说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将他的提议搁置不用,心里却深表赞同。(关键词“密”“置”“然”各1分,句意1分。)
(2)神龙年间,(唐中宗下旨)赐匾表彰冯家,题上“忠臣之门”的大字,当时天下人都崇敬(赞赏)冯元常的气节。(关键词“旌”“署”“高”各1分,句意1分。)
14.①冯元常劝谏高宗抑制皇后武则天的权力,因而遭到武则天憎恨;②嵩阳县令樊文进献瑞石讨好武则天,冯元常上奏说石头是伪造的,触怒了武则天。(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冯元常,是相州安阳人,他的祖先是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有声望的族姓。曾祖冯子琮,是北齐尚书右仆射。叔祖父冯慈明,擅长文辞,在隋朝任内史舍人。冯慈明接受皇帝的命令讨伐李密,被李密的部将捉住,冯慈明身受多处创伤,李密用优厚的礼节对待他,诚心地对他说:“东都危急困迫,我想率领四方的俊贤豪杰建立功业,希望您能和我一起。”冯慈明说:“你们家事奉先帝,名列王室,却挟持杨玄感举兵,逃亡到今天,还企图恩将仇报,为什么呢?”李密将他囚禁起来。不久被翟让杀死。唐高祖武德初年,追赠吏部尚书,谥号为壮武。
(唐贞观年间)冯元常应试明经科及第,调任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县尉。唐高宗即位后,经多次提拔任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地百姓顺服依赖他。后来升为尚书左丞。冯元常曾私下劝谏高宗说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将他的提议搁置不用,心里却深表赞同。(冯元常)因此被武则天憎恨。冯元常在职时事务处理及时、得当,见识超群,高宗十分信任和器重他。等到高宗晚年生病,命百官奏事都先交与冯元常评处后再奏闻。(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专擅朝政,嵩阳县令樊文进献了一块吉祥的石头,武则天命人将其摆放在朝堂上给百官观赏。冯元常上奏说石头是伪造的,不可以给百官观赏。武则天大怒,将他贬为陇州刺史。恰逢天下刺史聚会于干陵,武则天不想让冯元常参与祭拜,便半路改任其为眉州刺史。剑南有明火执仗的强盗,夜里抢掠百姓,白天藏在山谷。冯元常用恩惠和诚信告诫他们,要求他们悔过自新,贼人相继脱掉铠甲,反绑双手投降。贼人平定之后,又转任广州都督,武则天命令他从驿路赴任。安南的首领李嗣仙杀了都护刘延祐,劫掠附近州县,武则天下诏命令冯元常讨伐他。冯元常率领士卒渡海前去,发檄文先告诫他们祸福,贼人大多投降,冯元常率兵斩杀贼人的首领之后回军。冯元常虽然有功劳,还是因为违逆旨意触怒武则天被憎恨,功劳没有被登记。冯元常总共三次被调动官职,始终不能回到京城,最后又遭酷吏周兴构陷,追召他赶赴京城,关入狱中而死。
冯元常内室和睦,遵守礼法,即便是小功丧期间也不进内室。神龙年间,(唐中宗下旨)赐匾旌表冯家,匾上大字为“忠臣之门”。当时天下人对冯元常的气节都大为赞赏。凡名门望族皆愿与冯氏通婚。
冯元常的堂弟冯元淑,在武后时,历任清漳、浚仪、始平三县的县令,扬善惩恶,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明”。冯元淑每天有一餐与奴仆们共食,亲自给马喂一顿草料,到任职的地方不携带妻子儿女,拿出多余的俸禄来周济穷人。有人嘲讽他太在乎名声(而让自己这么苦),冯元淑回答道:“我天性就是如此,并不觉得苦。”唐中宗下诏慰劳勉励他,又让史官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冯元淑为官简朴廉洁,超过了其兄冯元常,但是却不如冯元常刚毅忠直。官位终于祠部郎中。
15.B(“宿雾”指夜雾,颔联指的是太阳虽已升起,但江面还笼罩在夜雾中。)
16.形似:两诗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都使用了落木、江流等典型意象,地点都是羁旅途中,诗人境况都是老病孤苦。(2分)神似:①意境相似,两诗通过写景,都营造了落叶飘零、江水奔流的空旷寂寥、萧瑟悲凉的意境;(2分)②抒发的情感相似,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年老体弱、长期漂泊、忧国伤时的痛苦与无奈之情。(2分)
17.(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8.①巧夺天工(或“精妙绝伦”)②发扬光大③息息相关(每处1分)
19.剪纸的载体种类繁多,不仅有常见的纸张,还有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递进关系复句句式正确3分,语言准确流畅1分。)
20.①比喻,将“剪纸艺术”比作“奇葩”,突出剪纸的艺术魅力,生动形象;②比拟,“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赋予剪纸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突出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剪纸艺术的滋养。(每点2分)
21.D(D项与例句都表示提示下文,A项是引起分说内容,B项表示总结上文,C项表示解释说明。)
22.①却一刻不停地辛勤劳作②即使最终饿死③放蜂人也是世界上最孤单的人(每处2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以“潮”为核心词,指出了“潮”的多重抽象内涵:时尚、勇气、一时一地的运动、不可抗拒的规律……意在给考生提供多维度的思考方向,写作时可以从中任选一个内涵作为“潮”的立论立足点。同时,每个思维角度都有辩证的两面:时尚是新鲜,但一味追求时尚,过犹不及;勇气不足是做不了“弄潮儿”的;规律不可抗拒,有顺之者,自然有逆之者。“每个时代都有人顺潮而行,有人逆潮而动,有人任凭潮起潮落而遗世独立,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这句话是在提示:面对浪潮,有三种不同选择,与前面的内涵相契合,也具有辩证性。
立意参考:①顺应浪潮,做时代的“弄潮儿”。②坚守自我和本心,不被潮流裹挟。③不必盲目追求时尚潮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④顺势而为,尊重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