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 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 [注] 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B.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C.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D. 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顿首,古代社交礼仪,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轻于“稽首”。 B. 《春秋》,又称《春秋经》。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 帷幄,此处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与“运筹帷幄之中”中的“帷幄”一词含义相同。 D. 臣光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类似。曰有议论、评论的意思,是一种史论形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帝在与京房探讨用人之道时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预测未来。他认为齐桓公、秦二世都不是这样的人。 B. 元帝承认自己即位以来,世道已经很乱,但他又认为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世道昏乱的责任不在石显。 C. 房明确指出现在扰乱国家的就是石显,元帝也赞同他的看法,但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罢免石显的官职。 D. 司马光最后评论说,如果君王的德行不昌明,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却也不知从何入手。他认为元帝就是这样的君王。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4分) (2)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4分) 14.文末司马光说“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京房是如何一步步劝导元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0.C(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 11.C(“运筹帷幄之中”中的“帷幄”是指军中营帐) 12.C(“明确”错) 13.(1)面临乱世的君垄,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4分。“临”“贤”“寤”“安各1分) (2)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4分,“德”“昌”“竭”“入”各1分) 14.①借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让元帝明白国家出现危机是因为君王任用奸佞之人;②借用《春秋》的记载又让元帝明白自己即位以来国家出现了危机;③用委婉晓谕的方式让元帝自己明白所重用的石显就是奸佞之人。(3分,每点1分,大致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中书令石显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京房曾经在闲暇时进见皇上,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巧言谄媚之人。”京房又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京房说“可是,现在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1“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京房说:“如采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执迹。为什么出玉、厉玉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元帝说:“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整习,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测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 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跪拜说:“《春秋》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而今陛下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李降霜,冬亭响雷,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元帝说:“已经很乱,这还用问?”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然而幸运的是现在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朝政的昏乱责任不在他”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现在,犹如现在看古代。”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京房说:“就是陛下最信任、跟他在管廷烈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寂明与你的意思。”京房告逃,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职。 臣司马光曰: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劝导,可以说是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诗经》说:“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这说的就是汉元帝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望海潮·广陵怀古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①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②,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 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 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 D.这首词上阙与柳永《望海潮》上阙,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 16.词人在下阙“追思故国繁雄”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5.C[解析]“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错。 16.①以隋炀帝在扬州时的奢华生活,照应上阙对扬州繁华的描写。②当年的富贵奢侈与现在离宫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表达繁华不再的感慨,蕴含对隋炀帝奢靡生活的讽刺。③表达词人寄情诗酒文章、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指代有学识的人,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渴望。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直接以问句形式质问秦朝统治者,批判其残酷剥削百姓、奢靡浪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叶”和“江水”是古代诗词常见意象,优秀的诗人可在一首诗中同时选取这两个意象来渲染意境,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2分)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2分) (3)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暮雨山开少 秋江叶落迟/落叶秋江外 孤镫远树中(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