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C(3 分) 【试题分析】“不可调和”的理解不正确,费孝通提出的“双重性格”的命题是解决两者冲突的方案。 2. B(3 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第 4 段,“科学性和主动性”是指能够让被调查者感到“温暖和亲切”“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就是材料二第 2 段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直觉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且根据材料二第 1 段,超然客公众号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具有理性、定量、普遍性等特点;而费孝通所指的“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具有“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的“人文性”方法论特点。 3. D(3 分)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人民的人类学”指的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工具,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以服务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A 项,该项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B 项,该项研究没有指向具体要解决的问题;C 项,该项研究没有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 4. ①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2分)②他“将心比心”,让当地人民理解并认识到研究的目的,调查双方能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又“推己及人”,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见。(2 分)[4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我们是为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提供科学的事实根据和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意见(2 分)(第三段末句) ②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 l 入科学性和主动性(理解调查目的,良好的沟通氛围,温暖和亲切)(1 分) ③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书斋,甚至抛开书本,走入农村城镇等社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来了解中国社会(1 分)。 ④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最后一段,与②后半部分重复)(1 分)。 5.①坚持人民立场的策略,他也由此迈入社会学殿堂、投身民族研究;②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早期为认识中国社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解放后则致力于民族 地区的发展;③坚持理论创新的策略,晚年提出 “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创新主张,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4 分。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2 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摸索出一条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或“能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1分) ②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1 分) ③“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或“有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1 分) ④坚持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1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6.A(3 分) 【试题分析】 B 项,“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不当;C 项,“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有误;D 项,“回应题旨”和“作为线索串联起”不对。 7. D(3 分) 【试题分析】未进行物质交流。文中“掏出”和“扯下”只是栀子的动作,她并没有和阿炳交流。 8. 示例一:同意。(1 分)因为阿炳本人跟他创造的音乐一样珍贵。(1 分)阿炳才华横溢,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 270 首乐曲,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 (1 分)阿炳安贫乐道,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从容自若;(2 分)阿炳着装整肃,谦恭有礼,有谦谦君子的风范。(1 分) 示例二:不同意。(1 分)因为文中的“瑰宝”有特定的所指,指的是阿炳创造的音乐。(1 分)文中栀子和何汉穿越的目的是寻找丢失的“瑰宝”,也就是阿炳先生能演奏但却未能传世的 300 多首乐曲。(1 分)当他们录到了 270 首乐曲后,他们认为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 分)小说的结束,栀子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1 分) [6 分。分点赋分,满分为止。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评分细则: 回答第一问“同意”或“不同意”(1 分) ②示例一,答到“瑰宝”指阿炳与他的音乐一样珍贵、或者“至宝”、“净泉”“仙音”等,(1 分);答才华横溢,“伟大的音乐节”“演奏家”(1 分);答到一生穷困潦倒,对此坦然面对、乐观、从容自若。(2 分);答到谦谦君子或从衣着外貌描述(1 分) ③示例二,参考答案即可 ④补充示例三,不同意,(1 分);“瑰宝”指阿炳,他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1 分);分析参考示例一,言之成理即可。 9. ①让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更具真实感,并因此更加打动人心;②让人物活动和人物交流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艺术张力;③让背景设置更有想象力,更有助于表现人们理想中的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 [6 分。分点赋分,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评分细则: ①人物形象:更真实;(1 分) ②情节:更可信;(1 分) ③艺术效果:感染力、打动人心、张力;(1 分) ④读者感受:吸引阅读兴趣,(1 分) ⑤主题:科技进步、时代变化、通过科幻的形式突出保护、尊重瑰宝,(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C(3 分) 11. A(3 分) 【试题分析】“威武不能屈”的“屈”意思是“屈服”,与“屈己从众”意思不同。 12. B(3 分) 【试题分析】郑兴并没能劝服隗嚣归顺朝廷。 13. (1)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 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 [4 分。大意 2 分,“封事”“讳”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百寮”译为:百官,官员,大臣,得 1 分,译为同僚不得分。 ②“封事”译为:密封的奏章,密奏,得 1 分,译为奏章不得分。 ③“讳”译为:顾忌,忌讳,避讳,得 1 分。 ④“举”译为:举荐,推举,推荐,得 1 分。 (2)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且以礼相待。 [4 分。大意 2 分,“内”“崇礼”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每”译为:经常,常常,时常,得 1 分,译为每次不得分。 ②“恳至”译为:诚恳,恳切,得 1 分。 ③“内”译为:心里、内心,得 1 分。 ④“崇礼”译为:尊敬而以礼相待,得 1 分,译为崇尚礼节不得分。 14. ①光武帝打算用占卜来决定郊外祭祀之事;(1 分)②郑兴不赞成用占卜来决定,但他没有直说,只推说自己不了解占卜。(2 分) [3 分。答对第①点,1 分;答对第②点,2 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细则: ①武帝用占卜决定,得 1 分。 ②郑兴不赞成用占卜决定,得 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A(3 分) 16. 本诗三次写楼,三次写水,错落重叠,是为“鼓荡”;(2 分)襄阳楼下景物多样,人事种种,作者独对“楼”和“水”情有所钟,这样的关注点发自诗人“性灵”,是诗人“只听自己”的结果;(2 分)这样的写法前所未见,可谓诗人独创,这就使诗歌摆脱了 “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2 分) [6 分,每点 2 分。若有其他说法,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评分细则: ①第一个点回答重叠、反复、多次得 1 分,结合诗句分析得 1 分。 ②第二个点回答按照主观情感,抒发个人感受得 1 分,结合诗句分析得 1 分。 ③第三个点回答独创、创新、不落窠臼得 1 分,结合诗句分析得 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2)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6 分,每句 1 分。句中有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给分。第(3)题不限于参考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18. 赞不绝口/啧啧称赞 津津有味/有滋有味 出其不意(3 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里考查在语句中正确运用恰当的成语,成语运用一般可以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也可以从词义角度, 用提及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还可以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搭配对象、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这里主要采用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成语。 评分细则: 第 1 空补充:赞叹不已、赞誉有加、拍手称赞、拍案叫绝。 第 2 空补充:一干二净。 第 3 空补充:出人(乎)意料、出人(乎)意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9. 【参考示例】只要是李娟做的,无论是什么他都吃得极卖力。 [4 分。“只有……才……”改为“只要是……都……”1 分;“无论是什么”调序 1 分;“极卖力地吃”改为动补结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若有其他改法,只要表达正确流畅,可酌情赋分。] 评分细则: ①“只有”改为“只要是”得 1 分,改为“只要”不得分。 ②“才”改为“都”得 1 分。 ③“他无论是什么”调序为“无论是什么他”得 1 分。 ④“极卖力地吃”改为“吃得极卖力”得 1 分。 20. 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有:羊油“苏醒”,香气“尖叫”,面团“ 等得不耐烦”,水“边开边说”和“争先恐后地招摇”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对象人格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充满活力的食物烹制过程,表达了对食物的极度珍爱和对生活强烈的热爱之情。 [4 分。找出一处拟人 1 分,找出两处即得 2 分;分析 2 分。] 评分细则: ①找出一处拟人句 1 分,找出两处即得 2 分。 ②效果分析 2 分,分析赋予对象人格化特点得 1 分,具体内容情感得 1 分。 ③也可以一句一次分析得 1 分,两句两次分析得 2分。 ④表达效果分析时回答生动形象套话,不涉及语句的具体内容情感不得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B(3 分) 22. 示例:①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首辆火星车命名 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 ③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6 分,每句 2 分。若有其他表达,只要语意正确,前后连贯,表达正确,可酌情赋分。] 评分细则: 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 1 分,给火星车命名得 1 分。 ②火神(或祝融)得 1 分,命名得 1 分。 ③首辆火星车命名得 1 分,祝融号得 1 分,漏掉“首辆”扣 1 分。 四、写作(60 分) 23. 评分细则: 一、题目由材料、写作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一)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分为三层: 第一层:先祖观察尺蠖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哲思。 第二层:今人模拟尺蠖的运动,创造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 第三层:美国宇航局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中国科学家愿意“共享”。 三层内容分别对应了三个关键词:灵感、创造、共享。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1、引导语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第二层是设置写作的具体情境任务。 2、征文主题解读:“灵感·创造·共享”。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灵感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共享指“共同享有;共同享用”。 3、把握主题词的关联。 征文活动将三个主题词并置在起来,意味着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及引导语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①三者关系是递进式。灵感可以带来创造,创造获得的成果可以共享。 ②三者关系为条件式。创造需要灵感,共享需要创造的成果。 ③三者关系为并列式。结合引导语“‘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的启示表述,由某一主体引发或引起的灵感、创造和共享,可以构成并列式关系。 【参考译文】 十二月三十日,日偏食。皇帝下诏书说:“阴阳之气乖谬不和,日食月食相继出现。如果百姓有什么罪过,都让我一个人来承担,现在大赦天下。公卿百官,你们各人上呈密封的奏章,不要因为有所顾忌而不敢说,举荐具有贤德、良善、端方、正直等方面品质的人各一位。” 太中大夫郑兴呈上奏疏说:“臣听说‘国家没有善政,不用善人,就自己在日月的灾祸中承受灾祸,所以政事是不能不慎重的。致力做好三点就行了:一是选拔贤人,二是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三是顺从时令办事’,这是应对变化的要务。过去齐桓公到莒国逃避祸乱,鲍叔跟从他。回到齐国后,鲍叔举荐管仲,桓公听从了。于是建立了九合诸侯的重大功业。希望陛下降低自己的身份,顺从大家的意见,以发挥群臣互相谦让的美德。”皇帝没有接纳。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曾跟从路人刘歆学习讲议,刘歆向人称道他的才华,求学者都向他学习。郑兴到凉州后,因事获罪被免官。恰逢赤眉作乱,向东的道路不能通行,他就归附了隗嚣。 隗嚣要背叛汉朝,郑兴经常劝谏隗嚣归顺朝廷,言辞恳切至诚,隗嚣即使心里不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对郑兴很尊敬而以礼相待。郑兴向隗嚣请求回家安葬父母,隗嚣没有同意,却给他迁徙房舍、增加俸禄。郑兴前往面见隗嚣说:“我们曾同殿为臣,所以冒昧请求退职回家,不敢再出任官职了,只求为归葬先人而已。幸蒙天地的大恩,又得保全性命。现在我告老还乡,却迁徙了房舍、增加了俸禄。我听说侍亲的道理,父母活着时用礼节奉养他,父母死后用礼节安葬他,用礼节祭奠他,遵奉这些礼节,不敢半点违反。现在为埋葬父母而请求回家, 却因为增加了俸禄而事情受阻,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隗嚣说:“你能这样做就太好了。”于是为他赶办行装,叫他和妻子一道离开。皇帝听说郑兴回来了, 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推荐郑兴说:“郑兴坚守正义,喜好诗书,知识渊博,思想坚定,应该留在皇上的身边,为陛下分劳。”于是皇帝更加敬重他了,每当朝中商议重大事务,总是拜访郑兴咨询。皇帝曾经问郑兴郊祀的事,并说:“我想用谶言断定,怎么样?”郑兴答道:“臣下不谈谶的事情。”皇上怒道:“你不谈谶的事情,是认为它不对吗?”郑兴惶恐地说:“臣只是没有学过谶书,不敢认为它不对。”皇上的怒气才缓解下来说:“说话不该像这样。”郑兴多次言政事,文辞都温和儒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