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4-01 09:47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切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摈,通假字,通“宾”,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
B. 反覆,颠覆,与“于反覆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意思不同。
C. 昆弟,指兄弟,也有友好友爱的意思。在此取后意。
D. 约,准备,与“纵散约败”(《过秦论》)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以十五年来摄于赵国的威势不得出关作为挑战的理由,这实际不过是外交辞令而已。
B. 张仪向赵王明说秦国的实力发展情形,约定甲子日交战,是为了吓唬赵国使其不敢应战。
C. 秦国在准备攻打赵国之前,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交。
D. 张仪建议赵王在两国开战之前,到渑池与秦王会面,当面缔结联盟,秦国就会按兵不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2)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14. 请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答案】
10. A 11. A 12. C
13. ①一个被割断了右臂的人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而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
②先王离世,我年龄还小,亲政治国的时间不长,内心本来就对此暗自怀疑。
14. ①赵国孤立无援;②秦国军队力量强大;③赵王认为合纵不是正确的国策(或“赵王畏惧秦国的威势而屈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
“恐惧”与“慑伏”共用一个主语“弊邑”,且有因果关系,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守四封之内”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愁居慑处”,是动宾结构的并列短语,其主语是“弊邑”,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通‘宾’,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错误,摈:遗弃、排斥。句意: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
B.“于反覆不宜卤莽”中“反覆”是“书信往返”的意思。句意: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
C.正确。
D.“纵散约败”的“约”为“盟约”之意。句意:六国的军事同盟解散了,盟约就失败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交”错误,原文为“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与秦结交的只有楚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党”,同盟;“孤居”,孤立无援;“得”,能。
(2)“弃群臣”,驾崩,去世;“奉祠祭”,在位,亲政,治国;“窃”,私下,暗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可概括出,赵国孤立无援;
结合“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可概括出,秦国军队力量强大;
结合“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可概括出,赵王认为合纵不是正确的国策,或“赵王畏惧秦国的威势而屈服”。
参考译文:
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主张,去游说赵武王说:“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 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 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为宰相,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一人独断朝政,而我在深宫中读书,听从师傅,不能参与国政。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我尚年轻,执政为时不久,但对合纵本来私下心里就怀疑。认为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才打算重新考虑,改变政策,向秦割地以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派车) 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割让河间之地献给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李白二首·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①,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②得。
【注】①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②“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奠定了悲怆的情感基调。
B. 五、六句写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诗人从对方写起,直接表明了双方的相知相忆。
C. “罗网”在此处的意思与《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 诗歌后几句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相关联,描绘险恶处境,突出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
16. 见到李白幻影后,诗人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5. B
16. ①怀疑:认为路途遥远难以预测,故而怀疑眼前并非生魂。②同情:同情李白所处境地之险恶,身不由己,难得自由。③担忧(祝愿):惴惴不安地祈祷李白不要失足落入蛟龙嘴里。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直接表明”错,此处从对方入手,委婉地表明双方之相知相忆。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怀疑:认为路途遥远难以预测,故而怀疑眼前并非生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剎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地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同情:同情李白所处境地之险恶,身不由己,难得自由。“江南瘴疠地,逐无消息”,李白被贬谪到江南,而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又毫无消息,在那险恶之地,友人究竟如何了?而且“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罗网”束缚住了李白自由的“羽翼”,就相当于束缚住了李白自由的精神和灵魂,这对于向往自由的李白来说才是真正致命的打击。
担忧(祝愿):惴惴不安地祈祷李白不要失足落入蛟龙嘴里。“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体现“黍离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人生的意义便是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过春风十里 ②. 尽荠麦青青 ③. 聊乘化以归尽 ④.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⑤.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荠”“乘”“奚”“繁霜鬓”“潦”“停”“销”“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