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等五州诸军事。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等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桓冲以秦人强盛,欲移阻江南,奏自江陵徙镇上明,使冠军将军刘波守江陵,咨议参军杨亮守江夏。王蕴固让徐州,谢安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蕴乃受命。初,中书郎郝超自以其父偕位遇应在谢安之右,而安入掌机权,倍优游散地,常愤邑形于辞色,由是与谢氏有隙。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众威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未尝不得其任,是以知之。”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壬寅,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人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屋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情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既而惜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偕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B.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C.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D.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日/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在文中的意思是推辞、拒绝,与《谏逐客书》中"是以太山不让土壤"的"让"含义相同。 B.领,本义为脖子,文中指兼任官职,通常表示兼任较高的职务。"守"也表示低职代高职。 C.参军,中国古代官名,即"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现指去当兵。 D.精锐,可指精良的器材和锐利的武器等,在文中指精干勇敢的部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蕴对于让自己接管徐州一事很不满,但谢安劝他不应妄自菲薄,损害一时恩遇,于是王蕴接受了任命。 B.郗超虽然和谢氏有嫌隙,但听说谢安举荐侄子谢玄接受朝廷诏命后,他依然对谢安的贤明和谢玄的才能大加赞赏。 C.谢玄招募了刘牢之等骁勇之士,他作战时经常身先士卒,战无不胜,当时的人称其部队为“北府兵”,敌人十分害怕他们。 D.郗超去世后,他的父亲先是哀痛惋惜,甚至因此患病,但后来大怒,是因为看到了郗超与桓温秘密谋划的往来信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4分) (2)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4分) 14.谢安想要增修宫室,王彪之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不赞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① 辛弃疾 肘后俄生柳②。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③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④。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⑤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⑥,一杯酒。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瓢泉期间。②肘后俄生柳:喻世事变幻无常,典出《庄子·至乐篇》。柳:通“瘤”。③淋浪;指开怀畅饮。④毕卓嗜酒,以为一生持蟹畅饮,泡在酒池之中方是乐事。⑤投阁先生:即汉代扬雄,词人借指自己。⑥《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用《庄子》中的典故,抒发了世事无常、人生失意之感。 B.上阕第三句,表达了词人只能手把蟹螯、借酒消愁来打发日子的无奈。 C.“投阁”句,化用扬雄的典故,抒发了人生中的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难了结的感慨。 D.上阕用典丰富,兼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的牢骚与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 16.下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实行变法是"生事"的反驳。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天涯、老病孤独之感。 (3)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鹧鸪"一词频繁出现,南来北往的游子,贬谪异乡的士大夫,独处深闺的思妇,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叹,都融入鹧鸪的形象中,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㈠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历代文人笔记著作卷帙浩繁, ▲ ,而内容、风格、功用、性质各异,是中国文学、思想及文化事业独特而绮丽的奇观。苏轼《东坡志林》、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张岱《陶庵梦忆》、李渔《闲情偶寄》……皆个中翘楚,书中妙文 ▲ 时现,是 ▲ 者。至若范成大撰《梅谱》《菊谱》,述名卉栽培之法,王应麟作《困学纪闻》、顾炎武修《日知录》,继往圣之绝学,如此之类士人思想与实践之文化遗珍,皆以笔记体成全。 ( ▲ ),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用意而不达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好比中国画,写意之可贵正在于寓匠心于 ▲ 之中,寄情思于不假思索之外。再者,人多以文人之随笔漫谈为笔记而不甚重视,是不知儒学圣经之《论语》其实亦笔记也,道家之《老子》又何尝非笔记欤! (摘编自沐斋《滋兰笔记》自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胜枚举 吉光片羽 妇孺皆知 漫不经心 B.不胜枚举 鲁殿灵光 妇孺皆知 漫不经心 C.不计其数 吉光片羽 老少咸宜 苦心孤诣 D.不计其数 鲁殿灵光 老少咸宜 苦心孤诣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全书看似缺乏组织与逻辑性,乃笔记不成系统之最大特点 B.笔记之最大特点在于缺乏组织与逻辑性,全书看似不成系统 C.全书看似不成系统,缺乏组织与逻辑性,乃笔记之最大特点 D.笔记之最大特点在于全书看似不成系统,缺乏组织与逻辑性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㈡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人普”)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平稳完成了挨户采集逐人登记的系统工程,最终获取了详实的统计数据,⑴ ▲ 。 ⑵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一举告别过去纸表手记效率相对不太高、质量可能受影响的数据采集方式,全面启用电子化的数据采集方式,确保数据可直接上报和实时核准,扎牢了普查的质量控制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道“篱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清晰地绘制出中国近10年间的人口发展“全景图谱”。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公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⑶ ▲ ,2020年大陆地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15467人,比 2010年“六人普”时高出6537人,这项数据表明中国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中收获更多“人口质量红利”。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满足运用知识服务大众的需要;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从而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