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体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B.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C.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D.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B.苍头,仆役以青巾作头饰,故称“苍头”,也指以青头巾裹头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河外,春秋至战国,“河外”意义多有不同,可分别指黄河之南、西,与河内相对。 D.东藩的“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场。 B.在说明魏国实力的同时,苏秦又列举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众多事例,还劝谏魏王不要听信那些谗臣的邪说。 C.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 D.面对苏秦和张仪的游说,魏王左右摇摆,从中既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也可见魏王缺乏主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4分) (2)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4分) 14.苏秦和张仪分别前往游说魏王,二者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天堑东”交代了吴中的地理环境,“十万人家”写出吴中的繁华,而“管弦台榭“写出了作者于亭台楼阁之中,欣赏着莺歌漫舞,如同春风拂面。 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指范蠡用美人计助越灭吴,“名归范蠡五湖上”指范蠡功成退隐后,泛舟五湖。但因为韵律要求,这一联上下句语序颠倒了过来。 C.颈联描写现实之景,特别是“自”“空”二字,意蕴丰富。“自”独自之意,表现了香径荒凉冷落之景;“空”徒劳之意,渲染了响廊空寂无人之境。 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诗人在惊悸中苏醒后的所见,颇能表现诗人心中的无限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扁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古代诗文中也常出现“扁舟”这一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新疆棉区有①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加强。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②,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言终将③。 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它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它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它以无垠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最后时刻,①。一组部件是“伽马刹车指令员”,它位于返回舱底部,负责利用伽马射线测量返回舱距离地表的高度。在接近地面时, ②,然后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并做出精确测量,精度达厘米级。另一组部件就是“着陆反推发动机”,“伽马刹车指令员”计算出着陆的最佳距离和时机后,③,得到指令的“着陆反推发动机”立即点火,大量燃气积聚在燃烧室内,形成高压,最终从尾部的喷口中喷出,以反推力来减缓降落速度,提高返回舱降落的安全性。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人怎么还不来? B.他人在心不在。 C.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