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石家庄2022-2023学年高二上9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9-22 15:50
高二语文答案
1.D 解析: A项,“是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理解错误,由材料一“废弃的工厂、关停的煤矿、古老的作坊······这些曾经的“工业引擎”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了历史风貌,如今却因各种原因沉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中被遗忘。·····…还能唤醒沉睡的价值“可知,它们的价值只是“沉睡”,并没有“失去”。B项,“对于一些价值不高的工业遗产可以拆除或遗弃”理解错误,由材料一“所谓工业遗产,是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不同的工业遗产之间,其价值千差万别。对于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应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可知,原文说“工业遗产”本身就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并且只是说“对于各方面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应保护优先”,并未说其它工业遗产“可以拆除或遗弃”。C项,“绝不能因开发而对工业遗迹进行改造”表述绝对化,由材料三“工业遗产‘以用促保’最重要的目的是重点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艺术、文化价值”可知,“以用促保”也是保护工业遗产价值的一种方式,“绝不能”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
2.A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文化氛围等条件,‘以用促保’的开发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错误,“只有……才……”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由材料三“就山西省阳泉三矿工业遗产的开发而言,因不具备这些经济、文化及区位优势”“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是遗产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省、市两级政府可以在财政规划方面给予阳泉三矿保护项目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需制定一整套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民众加入到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可知,山西省阳泉三矿工业遗产的开发在不具备此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别的方式也可能取得成功。故选A。
3.B项,“曾经是连片的采煤塌陷区的江苏徐州潘安湖,通过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错误,材料二核心观点为“去芜存菁”,由材料二“而去芜存菁的过程,也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可知,潘安湖的改造是“重构”“脱胎换骨”,而不是去除部分后有所保留,所以不能体现工业遗迹的“去芜存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B。
4.①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如何让工业遗产不再‘沉睡’”,接着分层阐述做法,最后进行总结。②局部采用并列式结构,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从“甄别区分”“赋予文化内涵”两个层次进行论述。
5.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保障。②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使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融合。③重在保护、利用,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④出台保护、开发、再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各方责任。
6.B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B项,“是因为他们热爱国家,关心政治,不愿浪费时间在舞会上”错误,结合后文“热斯佳科夫动手去搀扶皮亚季戈罗夫,其他几个知识分子也跑了过来,高兴地微笑着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扶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可以看出,这些知识分子虚假违心,惟权惟势,因此,他们躲在阅览室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表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故选B。
7.C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小说通过知识分子和叶夫斯特拉特在皮亚季戈罗夫揭掉假面时的对比揭示主旨”错误,小说诗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知识分子和叶夫斯特拉特对待“假面”的态度来揭示主旨的。故选C
8.(1)语言描写如:常用“读者先生们”“尊敬的先生们”“请”等敬词,但是又用“赶快演吧”“你们全都演出去”这样粗鲁的话言,用矛盾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看似绅土实则高傲自负的等级制度下的权贵形象。(2)动作或者细节描写如“把杂志从桌子上扫掉”“一拳打在桌子上”“指指点点”等动作。表明了他颐指气使的心态:“乐得呵呵大笑”“高兴地放声大笑”,表明工厂主对自己的胡闹捣乱洋洋得意,狂傲自负。(3)侧面描写男子摘掉假面具后,所有知识分子和叶夫斯特拉特的表现,侧面烘托了皮亚季父罗夫的权贵身份,以及他的傲慢自负。
9.(1)皮亚季戈罗夫舞会“假面”,马车夫的衣服,孔雀羽毛的舞会面具。(2)皮亚季戈罗夫的绅士“假面”。看似彬彬有礼但他又随意嘲讽戏弄银行行长和警察,理所当然凌驾于平民之上,表达了对“荣誉公民”等特权阶级的讽刺。(3)知识分子和警察的平等正义“假面”。在“马车夫”面前都追求维护正义,可当得知皮亚季戈罗夫身份地位后心生恐惧并极尽阿谀奉承,表达了对人性异化的反思。(4)小说中每个人都是戴假面具的人,其实源于社会制度给了平等的假象,实际上又无比重视等级制度,表达了对造成人性异化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厌恶与嘲讽。
11.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逃”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故选C。
12.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将其部曲百余家渡”,这里的“部曲“是指祖的私家军队。故选C。
13.(1)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
(2)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
14.(1)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2)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15.C项,“‘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分析错误。“郁郁”此处意为“浓厚的香气,旺盛的气息”,此句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地传达出对北方抗金军民的崇敬之情。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的大意是:有个来到濠州游历的旅行者,一次两次舀喝着淮河里的水;据说江南的水多半带咸味,不如这里的水来得鲜又美;春风吹皱绿波,使人感到一股中原特有旺盛的气息;请你别舀取北岸的江水,那里边藏着多少英雄的眼泪。
答案:①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客到淮河频频不断地畅饮淮河水,表现了诗人对故土无限的深情。②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对比衬托淮水味美,来表达对中原故土的深情热爱。③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来表现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④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劝解不要饮用,透露出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
17. (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8.D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互相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根据语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可知两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传统和现代”也是不分主次,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
喧闹无比: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义。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语境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的圈粉无数的火爆场面,选“热闹非凡”合适。
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语境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不断地进入直播间,选“络绎不绝”合适。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汁醇味正:形容菜肴美味。根据后文形容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照应喻体,选“汁醇味正”合适。故选D。
19.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客十分接地气”中,并列成分结构混乱,应该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可改为“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或者“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二是“导致”使用不当,“导致”后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用于“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不恰当,可改为“使得”。
A. “导致”使用不当;“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
B. “导致”使用不当。
C.“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并列成分结构混乱,令人费解;“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故选D。
20.①分析对偶构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尾字仄起平收。上联主语“剪纸灯谜”对应下联主语“秧歌花鼓”;上联谓语“描绘城乡风物”对应下联谓语“传播时代精神”。
②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更凝炼,句式更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新特色、新气象。
21.A 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CD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所以排除CD。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得知B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是“这种微型藻类”,所以排除B。故选A
22.第一处,根据上文“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得出这里应填雪衣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冬眠,而根据后面的“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可推知,这里应该是说雪衣藻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会冬眠,所以此处可填“寒冬时节/在寒冷的冬季”。.
第二空,根据下文“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得知,第二空是填雪衣藻不成熟时的颜色。再根据后文“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变化可知,不成熟时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由此可知,这里可填“最初是绿色/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年轻时是绿色的”。
第三空,根据下文“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可知,这是对上文现象产生的结果的阐述,故可推测降低雪反射阳光量会加快了冰雪消融的速度,所以此处应填“加快了融雪的速度”。
答案:①寒冬时节/在寒冷的冬季
②最初是绿色的/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年轻时是绿色的
③加快了融雪的速度
23.写作
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引用《尚书》名言,第二句话则是对名言所做的阐释,第三句话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材料围绕“加”“减”来讲述生活的道理,启示考生要联系社会生活和人生实践,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题目所选材料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素质和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
材料开头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名句,并加以具体阐释,得出的结论是“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骄傲和谦虚指向人的道德品行,体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这句哲理名言里包含了一个辩证思维的生活逻辑:做生活的加法有时就会为生活所累,反而于人生不利;做人生的减法,因为有了“断舍离”,反而会有幸福加持。第二个结论“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加减之妙,并运用于人生实践中,才会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中得心应手,活出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价值。“加”和“减”本身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其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时,就会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智慧。这就是这段论述的启示意义。文章既可以从“加”或“减”任一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把“加”和“减”结合起来构思,但必须体现“加”和“减”的辩证思考。
立意:
1.给生活做减法,人生才能活出加法。
2.学会做减法,才能给人生做加法。
3.做好人生加减法,活出生命真价值。
4.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