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8-18 18:29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B.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14.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三)①
苏辙
赵北燕南古战场,何年千里作方塘。
烟波坐觉胡尘远,皮币②遥知国计长。
胜处旧闻荷覆水,此行犹及蟹经霜。
使君约我南来饮,人日河桥柳正黄。
【注】①又名《赠知雄州王崇拯二首(其一)》。②皮币,指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奉命出使途经雄州,历史上该州曾经是战乱频发之处,现已是和平安宁之地。
B.望千里方塘烟波浩渺,诗人觉离契丹尚远,看着随行贵重的礼物,深感责任重大。
C.诗人为错过雄州荷花盛开的美景而惋惜,但庆幸赶上了经霜之蟹,可以一饱口福。
D.本诗押“江阳”韵,“嫌”“长”“霜”“黄”均字音洪亮,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情感。
16.诗人奉命北上,尾联却写“南来”“人日”之约,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默写
(1)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也不能超过十步;“________”,能走到终点是因为不舍弃,所以学习要持之以恒。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和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心理原因。
(3)古典诗词中常用“流水”这一意象比喻时光的流逝,或指代知音,或表达不尽的愁情,或以景衬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________中国特有的艺术,不但能配合建筑与雕刻,而且能呼应文学与绘画;不但能美化生活的环境,而且能加强艺术的欣赏。无论是登高临水,或是俯仰古迹,只要有宏美的书法跃然于匾额、楹联或石碑之上,现场的情景便得以聚焦,怀古的气氛立刻就点醒了。
所以面对名胜古迹,我常低回于历代的题咏之前,幻觉祖先的魂魄(①),(②),在顿挫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幻觉历史就躲在那后面隐隐地向我题词,有时是楷书的端庄,有时是行书的从容,而有时是草书的________。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我对于题什么词,倒不难。只是实在是难以下笔,因为拙腕管不住顽笔,轻毫控不了重墨,只要一落笔就满纸云烟,不,就乌烟瘴气了。看到书法家的朋友健笔淋漓,________,墨渖上纸,或驻或行,或舞或飞,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盘马弯弓、________,或轻舟出峡、顺流而下,看他们一管在握如挥魔杖,我总是艳羨之余,以指书空,摹拟那夭矫笔势。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失为     放纵     挥洒自如     一触即发
B.不愧为     狂放     挥洒自如     蓄势待发
C.不愧为     放纵     洋洋洒洒     一触即发
D.不失为     狂放     洋洋洒洒     蓄势待发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我常在登临之余,被邀请题词,题什么词,我倒难不了。
B.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对于题什么词,我倒不难。
C.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常在登临之余,被邀请题词,题什么词,对于我来说倒不难。
D.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在登临之余,我常邀请题词,对我来说题什么词,倒难不了我。
20.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用下列材料中的词语,在文中括号①②处补写两句话,要求符合语境,前后衔接,句式整齐,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材料:呐喊     低语     泄密     述说
浓淡之中     行楷之中     俯仰之间     篆隶之间
流畅雅正     飞扬灵动     神秘难认     繁复艰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腐殖质是土壤的调色师。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会影响土壤颜色深浅。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较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从灰到黑,土壤颜色        ①       。
矿物质也会影响土壤的颜色。比如,氧化铁就是善变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壤会呈现偏红色或棕红色。同时,      ②       。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氧化铁极易转变为水化氧化铁,这种地方的土壤常显黄色;当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化亚铁,土壤呈现出灰蓝色。
此外,土壤颜色还会随深度增加而变浅。(     ),其在土壤上部累积较多,所以土壤颜色较深,越往下有机质含量往往急剧下降,因此土壤颜色较浅。       ③       ,比如黄土高原一些植被覆盖不佳的黄土剖面,上下就都是很均一的黄色。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凋亡的植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
B.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植物凋亡形成的
C.植物凋亡融入土壤而产生有机质
D.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累积是由植物不断凋亡产生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