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葫芦岛市2022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5-24 09:5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
寅字明仲,安国弟之子也。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安国曰:“当有以移其心。”别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年余,寅悉成诵,不遗一卷。游辟症,中宣和进士甲科。,靖康初,以御史中丞何荐,召除秘书省校书郎。杨时为祭酒,寅从之受学,迁司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议立异姓,寅与张浚、赵鼎透太学中,不书议状。张邦昌伪立,寅弃官归,言者劾其离次,降一官.建炎三年,高宗幸金陵,枢密使张浚荐为驾部郎官,寻握起居郎。二年五月,诏内外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忽民之策,寅以十事应诏:①曰修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思。疏上不报,寻命知永州.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竞反前旨。寅复奏疏言:②“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倘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寅既与浚异,遂乞便郡就养。后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辞,改集英殿修撰,复以待制改知严州,又改知永州。徽宗皇帝、宁德皇后讣至,朝廷用故事以日易月,灾上疏言:③“礼:仇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寻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兼直学士院。丁父忧,免丧,时秦桧当国,除撒献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俄乞致仕,遂归衡州。桧既忌寅,虽告老犹愤之,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落职。右正言章复劾寅不持本生母服不孝,谏通邻好不忠,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复其官。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九.寅志节豪迈、初摧第,中书侍郎张邦昌欲以女妻之,不许。始,安国颇重秦桧之大节,及桧擅国,寅遂与之绝。新州谪命下,即日就道。在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及《论语详说》,皆行于世。其为文根著义理,有《斐然集》三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因/娈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B.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C.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D.寅将生/弟妇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梦大鱼跃盆水中/急往取而子之/少桀黠难制/父闭之空阁/其上有杂木/寅尽刻为人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祭酒,古代学官名。汉代博士祭酒,西晋国子祭酒,隋唐后国子监祭酒,皆国子监主管官。
B.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礼制规定,丁忧时官员须离职守孝,服孝期满方能陈请复职。
C.致仕,指辞去官职,退休回家。古代还有致事、致政、休致、出仕等表述相同的意思。
D.义理,一般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宋代以来的理学被称为义理之学。
12.下列对胡寅不愿曲意逢迎之事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兵攻陷京师后打算拥立异皇帝,胡寅决不合作,逃到太学,不写相关文书。
B.胡寅曾受张浚举荐,但因政见不同,自己又不愿迁就,于是请求调往异地奉养父母。
C.胡寅科举及第时,中书侍郎张邦昌想将女儿嫁给他为妻,但胡寅志向远大,,看不起他女儿。
D.胡安国十分看重秦桧的气节,但当秦桧专权国事时,胡寅就断绝了与秦桧的交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
(2)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
14.选文中胡寅三次上书进言,其目的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中序号概括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燕归梁·春愁
[南宋]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注]①翠黛,画眉用的青黑色螺黛。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篇前两句是对前事的追忆,“年年”“悠悠”两个叠词,强化了幽恨的遥远深长。
B.“伤春伤别几时休”,是说伤春与伤别的感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了。
C.“算从古、为风流”写出“伤春伤别几时休”之由,“春愁”之意至此有了落脚点。
D.“不知供得几多愁”呼应上片“伤春伤别几时休”,直抒胸臆,语言绮丽,极具张力。
16.“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是如何表现春愁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恋人看重的是深情的寄托,是终生不渝的心,所以,《诗经·静女》中男子认为茅草“ ”,完全是因为“ ”。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3)下图是丰子恺依据杜甫诗《客至》所画,与画中情形对应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汉代是“阙”的极盛时代,“汉阙”一词由此得名,诗词中的汉阙 ,留存至今的“阙”却是 .四川的汉阙,以陵墓阙最为常见,它们是一些礼仪性建筑,立在帝王将相、文武百官陵墓墓道两旁,是墓主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普通百姓是不能用“阙”的。汉代蜀地的殷实之家,则大多选择在崖墓中安葬。崖墓中的彩绘,出土的画像砖,石棺上的雕刻,则打开了一扇了解汉代人生活的窗口:高深的宅第中,墓主与宾客席地而坐,举杯畅饮,在钟、磬、鼓、排箫、笙、瑟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舞女 ,表演着汉代流行的“长袖舞”......在汉人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开始。于是,许多崖基中时常重复着这样的场景:墓主穿越天门,来到昆仑山拜会西王母;西王母端坐在龙虎座上,世人 _的不死药,由活泼的玉兔、蟾蜍捣制着,三足乌、九尾狐往来穿梭;生着双翼,长着长耳,赤身裸体的仙人自在遨游......两汉时期,对西王母的崇拜达到顶峰,中央政府甚至设立专门的官员负责西王母的祭祀,汉人无不都幻想死后能升入仙境,遨游昆仑山,死后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汗牛充栋 寥寥无几 长袖善舞 梦寐以求
B.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翩翩起舞 朝思暮想
C.比比皆是 凤毛麟角 翩起舞 梦寐以求
D.汗牛充栋 凤毛麟角 长袖善舞 朝思暮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央政府甚至派遣专门的官员负责西王母的祭祀,汉人无不幻想死后能升入仙境,遨游昆仑山,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
B.中央政府甚至设置专门的官员负责西王母的祭祀,汉人无不都幻想死后能升入仙境,遨游昆仑山,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
C.中央政府甚至成立专门的官员负责西王母的祭祀,汉人无不幻想能升入仙境,遨游昆仑山,死后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
D.中央政府甚至派遣专门的官员负责西王母的祭祀,汉人无不都幻想能升入仙境,遨游昆仑山,死后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药。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话说金桂(薛蟠妻,即夏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庚辰夹批:画出一个悍妇来。】鼻孔里哧了两声,【庚辰夹批:真真追魂摄魄之笔。】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①】香菱(薛蟠妾)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裂,名唤宝蟾的,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
(选自《红楼梦》第八十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折射了一个美学观念,下列选项中符合这种观念的一项是(3分)( )
A.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
B.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问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叶燮)
C.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D.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伏尔泰)
21.请从“话语的言外之意”的角度为“【①】”补写一处批注。(5分)
22.文中划波浪线处的语句若改写成“香的自然也好,只是非菱角可比”,好不好?请简述你的理由。(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2月9日,“汉语盘点2021”年度词正式揭晓,“共”和“变”同时当选2021年度国际字。共情,是联结起当今世界的人性基础。共,意味着理解和宽容,意味着一致和协力,也意味着行动和承担。在当今世界,人类都处在一个共同体内,被时代的命运联结。时代风云变幻,我们共同面对;未来使命艰巨,我们共赴前程。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从塔利班又到塔利班;油价升了,股市跌了......这世界在变,变化之快、之广、之深、之巨,百年未有。处在这样一个云谲波诡的世界,以变应变方能立于时代的潮头。发展带来的格局之变,疫情迭加的世情之变,正是历史变迁于当下的一幕活剧。
请综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