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邯郸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5-17 17:31
邯郸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
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
(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
B.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
C.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
D.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
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
C.《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
D.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3分)
A.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
B.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
C.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
D.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4.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不知道睡了多久。我是被萨哈又一个急刹车惊醒的。当我睁开眼睛时,看到车头前站着一个身材高瘦的黑男。他双手张开,拦住了车的去路。
我大吃一惊,以为碰到劫匪了。在尼亚美的时候已经被告知,近年来由于旱灾,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疾病盛行,饿死、病死的人随处可见,人们求生的欲望超过了对法律和戒条的敬畏。
萨哈倒很镇定,伸出头去,朝那个黑人质问说:“尼可,你要干吗?”
尼可穿着一件灰白相间的衬衣和一条白色的中裤,赤着的脚脏得黑乎乎的,是一张温顺老实的脸。
萨哈说:“祖母还好吗?”
尼可说:“情况很不好!本来她快要不行了,一听说郭医生得病,她又活过来了。”
“你回去告诉祖母,郭医生的病已经好了。没事了。过段日子他又会回来的。”萨哈对尼可说。貌似老实的萨哈说起谎来竟然一气呵成,毫无障碍。
“真的吗?”尼可盯着父亲的脸问。
“是真的。尼亚美的中国医生很厉害,把他的病治好了。”萨哈说,“世界上没有中国医生治不好的病。”
尼可很高兴,竟然手舞足蹈起来。萨哈突然变得有些悲伤,转过身来,不让尼可看到他的神色,朝着远方看了一眼,不经意地发出一声叹息。
“太好了,祖母可以放心了。”尼可兴奋地说,像孩子一样向我们挥手告别。
萨哈重新出发,但刚走出十几米,他又停了下来,跳下车,往回跑。我也看到了,身后的尼可瘫倒在路边!
职业的直觉和惯性让我赶紧跳下车,向尼可直奔过去。
萨哈扶着尼可坐起来,问他:“怎么回事?”
“我饿。我感觉我快饿死了。”尼可说,“我在这里等你们两天两夜了。我以为天上会给我掉下一块粟饼,但连一滴露珠也没有。”
我摸了一下尼可的额头,好烫啊,而且他的身子在颤抖,还在流鼻涕。
“他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饿了。”萨哈轻轻推开我,轻描淡写地说。
我返回车上,从我的挎包里取出一块黑麦面包、一罐上海产的炼乳,跑到尼可跟前,塞给他。尼可端详着炼乳,双手震颤了几下。
“喝吧,是好东西。”我催促尼可。至少它能迅速补充能量。
但萨哈阻止了尼可打开炼乳,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半块粟饼,正是午饭吃剩的那半块,送到尼可的嘴里。
但尼可盯着我手里的炼乳,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渴望,“能送给我吗?”尼可羞怯地问我。
他怕我拒绝,赶紧补充说:“我想让祖母尝尝。我发誓,她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东西。我不会动它,我只给她尝。”
不顾萨哈严肃的反对,我答应尼可说,可以。
尼可似乎一下子恢复了力量,从萨哈怀里站起来,举着炼乳,向我表示感谢。
萨哈推着我回到车上,继续前行。为了把刚才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他把车开到了最快。车子朝着太阳滑落的方向飞驰。几只乌鸦盘旋在车的上空,不断发出饥饿的喊叫,不像是保驾护航。我突然想起刚才尼可脸额发烫,身子发抖。我那时以为只是他在烈日下晒了那么久,饥渴到了极点才那样的。但职业的直觉和敏感让我醒悟过来,我猛叫了一声:“停车!”
萨哈下意识地刹住了车,疑惑地看着我。我说:“掉头!”
“为什么?”萨哈对我命令式的语气有点儿不满。
“我们回去看看尼可。”我说,“我怀疑他患上了疟疾。”萨哈没有马上掉头,脸上也没有震惊和焦急之色。
“疟疾很危险。会死人的。”我说。我第一次到非洲,经验还是不足,敏感性也不够,我为刚才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羞愧。如果老郭在,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
萨哈重新启动了车。但他没有掉头,而是继续往前开。
我提高嗓门再次要求他:“尼可很危险,我是医生,我请你立即掉头救人!”
萨哈沉默了一会儿才平静地回答我说:“我知道尼可很危险。经验已经告诉我,他就是患病了。他只是患病而已。但天黑之前我们必须赶到津德尔驻地!”
我明白。萨哈说的是对的,但我不能见死不救。掉头回去,我能给尼可治疗,给他打一针,给他几片药物,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救人比按时抵达更重要吧?
“在萨赫勒荒原,死并不可怕,好人死后能上天堂。”萨哈说,“你应该看得出来,尼可是一个好人。老郭也是。”
看萨哈的表情,他是认真的。没有商量的余地。他的脚没有松开油门。
“日落之前我们必须赶到驻地。”萨哈说,“他们等着药物救人。”
天色慢慢暗淡下来。我忍不住回头看,但飞扬的尘土遮住了一切。
地平线在遥远的前方……
(有删改)
[注]小说故事背景:非洲津德尔地区医疗队的中国援非医生老郭突然病倒身亡,“我”临危受命,接替老郭进驻医疗队。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尼可的突然出现来设置悬念,同时借助于我对尼可身份的猜测,巧妙地交代了尼日尔的社会环境。
B.“世界上没有中国医生治不好的病。”这句话肯定了援非医疗队在当地救治病人的成效,表达了对中国医生的信任。
C.“我以为天上会给我掉下一块粟饼,但连一滴露珠也没有。”尼可的语言看似轻松诙谐,但却难掩背后的心酸。
D.“死并不可怕,好人死后能上天堂。”这句话表现出萨赫勒荒原上人们对于生存的绝望,只能寄托于虚妄的天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医生与老祖母之间的故事文中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尼可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老祖母对郭医生的牵挂和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B.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老郭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C.“萨哈轻轻推开我”,此处的细节描写表明萨哈凭借经验已经意识到尼可可能得了疟疾,与下文“脸上也没有震惊和焦急之色”前后呼应。
D.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并运用大量的对话描写,从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刻画了萨哈、尼可等鲜活的人物,语言沉郁而略带伤感。
8.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萨哈”这一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一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9.本文作者朱山坡曾说过“短篇小说虽短,但呈现的格局一定要高、要开阔”,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