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选取的是“盛唐气象”的相关内容,材料一重点谈盛唐气象朝气蓬勃的特点,材料二重点写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盛唐气象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政治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盛唐气象的现实意义。此材料既考查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1.B 解析:“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B 解析:A项,“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A项无中生有。C项,“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D项,“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 3.D 解析:《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据此推断的能力。 4.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每点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能力。 5.示例: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选取的是梁衡的《沙堆里的城隍》。文章思想深邃、立意高远,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又有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挖掘,充满正能量。文本极具审美价值,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6.C 解析:A项,“表明‘我’从未见过出土城隍庙”文本没有体现。B项,“彻底平息边患”理解有误,推断不出来。D项,“批判工人的愚昧无知”无中生有,过度解读。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7.D 解析:“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现戍边的艰苦”错。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明范仲淹在实践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8.城隍爷作为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是保佑百姓平安;而范仲淹率兵巩固边防,使百姓生活安定。城隍爷是劝人行善、导人审美的典范;而范仲淹身上的“赤子忠心、先忧后乐、依德治民”道德光辉影响了无数后人。(每点2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概括文本的能力。 9.美在情感丰富。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范仲淹身上具有的“先忧后乐”精神的歌颂,又有对当代人治理沙漠的赞美。美在情感真挚。无论是对古人的赞美,还是对当今考古留下的遗憾,作者都是由衷而发,淳朴自然。美在情感深刻。文章由一次考古,既展开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追溯,又展现了对当今环境、考古等问题的思考。(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节选内容以张居正为核心,记述了张居正在明神宗的倚重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的事迹。文中的张居正一心为国,心怀百姓,展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家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10.B 解析:“大捷”是“辽东再奏”的内容,“辽东再奏大捷”句意完整,排除C、D项。“以母老”的主语是张居正,“居正以母老”不可断开,排除A、D项;“俟秋上道”句意完整,排除C项。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B 解析:“稼”指种植庄稼。“穑”指收获谷物。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12.A 解析:明神宗并没有留下密信给张居正,而是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并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3.(1)虽然如此,国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谁呢!(关键词“虽然”“至”“焉依”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张居正)进宫向两宫辞别,两宫各赐财物,加倍宽慰晓谕。(关键词“辞”“赆金”“慰谕”各1分,句意1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4.百姓财力有限,没有余力再去完成积欠的赋税。主管部门逃避责任。一些官吏趁机掠夺百姓。朝廷免除赋税之后,可施恩百姓,赢得民心。(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句子含意,梳理概括要点的能力。 【参考译文】 三月甲寅日,张居正请求辞职归家治理(父亲)丧事,神宗准许了他。张居正辞别朝廷时,皇帝在平台召见他,安慰并对他说:“朕舍不得先生,却又担心让先生更加伤心,因此强自忍耐应允你的请求。虽然如此,国事是最重要的,朕要依靠谁呢!”张居正上奏说:“皇上大婚之后,应该自我约束,爱养龙体,多多留心于政事。”(张居正)于是伏地哭泣。皇帝也因此哽咽落泪,说:“先生虽然离开,在国事上还应该多加留意。”于是赐给他银印,上刻“帝赉忠良”字样,让张居正可以密封奏章谈论军国大事。(张居正)进宫向两宫辞别,两宫各赐财物,加倍宽慰晓谕。 庚辰年,辽东再奏大捷,皇帝归功于张居正,派遣使者疾驰告知张居正,让他确定加爵封赏并上报朝廷,并下召催促张居正还朝。张居正因为母亲年迈,要等到秋天再上路。皇帝命锦衣卫快马加鞭到张居正家催其还朝。六月乙未日,张居正还朝,皇上在文华殿西室召见他。询问沿途所见,农业生产如何?百姓生活如何?边关军事如何?张居正应答得非常详细。皇帝非常高兴,赐予他十天假日。十二月,皇帝命令编纂《宗藩要例书》,颁发给诸王看。在此之前,明世宗一朝宗藩人口繁盛,国家财用困乏,因此,礼官所裁定的宗藩条例大多刻意抑损。到此时,张居正等人想到裁减诸藩的待遇,并不是天子亲近宗亲的本意,于是简略举出十一条不恰当的条例,请皇帝下令,由礼官一起讨论,形成政令。诸藩因此感激亲敬皇上,而厚薄亲疏也有法令可依,又不至于加重百姓经济负担。 十年二月丁酉日,大学士张居正上奏说:“安定百姓的治国之道,在于体察他们的疾苦。现在还有一件危害百姓的事情,就是带征税粮。百姓的财力是有限的,一年的收入,仅够供给一年的开支。如果不幸歉收,眼前的生活尚且没有办法维持,哪里还有余力再完成累年拖欠的赋税呢!主管部门逃避职责,常常把今年所征收的赋税抵交以前拖欠的赋税。那么今年所拖欠的,又成为以后要带征的赋税了。何况征收赋税输入官府的税额和款项繁多,年份混杂,百姓竭尽财力,官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更有甚者,品行不正的主管官吏趁机掠夺百姓。与其剥削百姓来充实奸贪官吏的口袋,不如全部免除来给予百姓浩大的恩情。请求皇上召谕户部,核查万历七年以前积欠的赋税,全部加以免除。将当年规定的数额,责令全部完成。这对于百姓来说容易做到,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容易征收,这是让官府和百姓都得利的方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诏书下发之后,朝廷内外都非常欢悦。 材料为清诗,诗人林则徐既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又是优秀的诗人,且为学生所熟知。本诗格调高昂慷慨,展现了诗人不为个人坎坷唏嘘叹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符合当前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考查要求。 15.C 解析:第六句以大漠苍茫衬托嘉峪关的雄奇壮美,不是写条件艰苦。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等能力。 16.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或写:景色雄奇壮观。嘉峪关高与天接,阁楼凌空欲飞遥接秦树,长城城垣压低云烟,天山陡峭耸立,戈壁辽阔无边,一派形胜雄奇之景。)情感格调高昂慷慨。诗人虽是万里谪戍伊犁,但本诗情感却毫无低沉悲观之意,而是洋溢着对雄关峥嵘壮观景色的赞美,和对国运的忧思。(未答出“情感格调”等词,能准确答出两种情感亦可给分。)用语雄健豪放。“百尺”“万里”写空间之高广,“千古”写时间之弘远;“斜压陇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张: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17.(1)足肤皲裂而不知 缊袍敝衣处其间 (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3)示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示例2: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每空1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热点素材——央视虎年春晚优秀节目《只此青绿》。一方面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来源的《只此青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材料语言极具优美性,带给学生美的体验。 18.A 解析:第一空,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塑造: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的人物形象或用一定的艺术手法或语言文字来表现人物形象。语境中宾语是“无垠山河”,应选“勾勒”。第二空,锦绣恢弘:指美好而阔大。锦绣文章:多指文笔出色的文学作品。根据“千里江山”语境应选“锦绣恢弘”。第三空,抽离:把某事物从另一事物中抽出分离出来。剥离:指将(组织、皮层、覆盖物等)脱落;分开,一般指表层性事物。从语境看,“青绿设色”非表层性事物,故选“抽离”。第四空,层峦叠嶂:形容山多而险峻。千山万壑:形容高山深谷极多,也形容地势险峻。语境中没有“深谷”,故而选“层峦叠嶂”。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19.C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和介词残缺。“用半年时间”和“在18岁时”需要调换语序;第二个分句前加“因”,与“而闻名”搭配为“因……而闻名”。D项中,第二个分句动词残缺,需在“因”后加“用”,与“颜料”搭配。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20.构成:本体和喻体形象相似。本体为舞者头饰、女主双袖下垂的造型,喻体分别为山石和山的纹理、山间瀑布,外形相似。(2分) 效果:形象生动,使读者生发联想,更易理解舞蹈与《千里江山图》的关系。(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材料与社会热点密切联系,选取了冬季奥运会中的冰壶比赛项目进行解说,不仅介绍了这项运动,而且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适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21.为什么要“尖叫”与“摩擦” “哈哈哈”意为“快速擦冰” 队员间必须配合默契(每空2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补写句子的能力。 22.示例: 因果关系:因为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形成水膜可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所以需要“摩擦”。 转折关系:“摩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却需要冰壶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 条件关系:赛场上,只有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冰壶比赛的胜利。(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 新时代的高中生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专注投入地奋斗,从而享受功到事成的喜悦。本题材料选择王国维有关做学问的著名论述,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个人成功,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体现了考试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23.写作指导:材料中的第一种境界是说要树立远大目标、明确奋斗方向;第二种境界是说要专注奋斗、锲而不舍地追求;第三种境界是说豁然开朗的顿悟、功到事成的喜悦。前两种境界是因,最后一种境界是果。材料第二段提供了立意的角度,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来谈,也可以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来谈。 参考立意:树理想,重行动,获成功。求索,奋发,复兴。有志有专有恒,方见灯火璀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成就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