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重庆市2022届3月份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28 12:28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寄与宝应书,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厌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夷凶翦乱,四海乐推者,陈氏也;岂非历数有在,惟天所授乎!一也。以王琳之强,侯瑱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族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厥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其威而除其患。二也。今将军以藩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忠奉上,勠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乎!三也。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得人,至于余孝顷、潘纯陀、李孝钦、欧阳頠等,悉委以心腹,任以爪牙,胸中豁然,曾无纤芥。况将军衅非张绣,罪异毕谌,当何虑于危亡,何失于富贵!四也。方今周、齐邻睦,境外无虞,并兵一向,匪朝伊夕,非刘、项竞逐之机,楚、赵连从之势;何得雍容高拱,坐论西伯哉!五也。且留将军狼顾一隅,亟经摧衄,声实亏丧,胆气衰沮。其将帅首鼠两端,唯利是视,孰能被坚执锐,长驱深入,系马埋轮,奋不顾命,以先士卒者乎!六也。将军之强,孰如侯景?将军之众,孰如王琳?武皇灭侯景于前,今上摧王琳于后,此乃天时,非复人力。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其孰能弃坟墓,捐妻子,出万死不顾之计,从将军于白刃之间乎!七也。历观前古,子阳、季孟,颠覆相寻;馀善、右渠,危亡继及。天命可畏,山川难恃。况将军欲以数郡之地当天下之兵,以诸侯之资拒天子之命,强弱逆顺,可得侔乎!八也。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爱其亲,岂能及物!留将军身縻国爵,子尚王姬,犹且弃天属而不顾,背明君而孤立,危急之日,岂能同忧共患,不背将军者乎!至师老力屈,惧诛利赏,必有韩、智晋阳之谋,张、陈井陉之势。九也。北军万里远斗,锋不可当。将军自战其地,人多顾后;众寡不敌,将帅不侔。师以无名而出,事以无机而动,以此称兵,未知其利。十也。为将军计,莫若绝亲留氏,释甲偃兵,一遵诏旨。方今藩维尚少,皇子幼冲,凡豫宗族,皆蒙宠树。况以将军之地,将军之才,将军之名,将军之势,而克修藩服,北面称臣,宁与刘泽同年而语其功业哉!寄感恩怀德,不觉狂言,斧钺之诛,其甘如荠。”宝应览书大怒。或谓宝应曰:“虞公病势稍笃,言多错谬。”宝应意乃小释,亦以寄民望,故优容之。
(选题自重庆一诊《唐史练6》)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阙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
B.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阙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
C. 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阙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
D. 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退足以屈强江外/雄张偏隅/然或命一旅之师/或资一士之说/琳则瓦解冰泮/投身异域/瑱则阙角稽颡/委命阙庭/斯又天假之威而除其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可指方术,也指古代六艺之一,还可指气数、命运,在文中是最后一种意思。
B. 孤,最早是天子的专用称呼,春秋起,诸侯开始使用,最终成为古代王侯的自称。
C. 尚,古代特指迎娶帝王之女为妻子,意思是事奉公主,含有“仰攀婚姻”的意思。
D. 钺,与斧相近,在古代做象征权威的礼兵器,也可做武器或者刑具,文中指刑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谏言第四条申明朝廷宽厚,即便陈宝应的过错远超张绣、毕湛,但也会得到优待。
B. 谏言第五条分析当时的形势,且与历史比较来说明陈宝应不可能安然割据于一方。
C. 虞寄的谏言从天道、人心军心向背、前程等多个方面,努力劝说陈宝应向朝廷臣服。
D. 虞寄不惧怕承受残酷刑罚,直言规劝,惹得陈宝应大怒,幸得有人为其委婉开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夷凶剪乱,四海乐推者,陈氏也。
(2)宝应意乃小释,亦以寄民望,故优容之。
14. 请简要概括虞寄反对陈宝应跟留将军结盟的原因。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 11. B 12. A
13. ①然而除去凶徒平定战乱,天下都愿意推举拥戴的,是陈氏。
②陈宝应的怒意才稍微平息,又因为虞寄有民望,所以宽容他。
14. ①留将军实力亏损;②留将军的部下唯利是图,不堪重用;③非我族类,其心必分(不能和他同忧共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进可以震撼中原,在天下争个高低;退足以在长江以外倔强,雄踞偏远一角。然而我们或者派遣一支军队,或者借助一名说客,王琳就瓦碎冰融,去异城投身,侯瑱就叩头俯伏,托命于朝廷,这是借天威而除掉祸患。
“中原”作“摇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
“瓦解”“冰泮”是同义的并列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最早是天子专用称呼”错误,孤,是从夏到东周以前王的自称,不是天子的专用称呼。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即便陈宝应的过错远超张绣、毕湛”错误,原文是“况将军衅非张绣,罪异毕谌”,意思是陈宝应的过错没有张绣、毕谌二人大。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夷”,平定,除去;“四海”,天下;“推”,推举拥戴;“四海乐推者,陈氏也”,判断句。
(2)“乃”,才;“小释”,稍微平息;“以”,因为;“优容”,宽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且留将军狼顾一隅,亟经摧衄,声实亏丧,胆气衰沮”可知,留将军实力亏损;
根据“其将帅首鼠两端,唯利是视,孰能被坚执锐,长驱深入,系马埋轮,奋不顾命,以先士卒者乎”可知,留将军的部下唯利是图,不堪重用;
根据“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留将军身縻国爵,子尚王姬,犹且弃天属而不顾,背明君而孤立,危急之日,岂能同忧共患,不背将军者乎”可知,不能和他同忧共患。
参考译文:
虞寄写信给陈宝应,举出十件事情规劝他说:“自从上天厌恶梁朝德业不修以来,英雄纷纷起兵,人人以为天下非己莫属,然而除凶平乱,天下愿意推戴的,是陈氏;岂不是有天道运命在,是上天所赐给的吗!这是一。以王琳的强盛,侯瑱的力量,进可以震撼中原,在天下争个高低;退足以在长江以外倔强,雄踞偏远一角。然而我们或者派遣一支军队,或者借助一名说客,王琳就瓦碎冰融,去异城投身,侯瑱就叩头俯伏,托命于朝廷,这是借天威而除掉祸患。这是二。现在将军您以藩王亲戚之贵,东南人力之众,尽忠报效朝廷,全力救援皇上,功勋岂不比汉朝的窦融高,受宠超过吴芮,得到封爵和领地,能面南而坐称王称侯吗!这是三。圣明的朝廷不计较人的缺点和过错,以宽厚求得人才,至于像余孝顷、潘纯陀等人,都把他们当成心腹,任为助手,胸怀开朗,不计较细微的事。况且将军的过失不如张绣,罪行不同于毕谌,何必顾虑危险存亡,又哪里会失去富贵!这是四。现在周、齐两朝睦邻友好,境外不须疑虑,联合军队对着同一方向,已经有很长时间,不是刘邦、项羽竞争追逐的时机,楚国和赵国合纵连横的形势;怎么能从容不迫无所作为,安然割据为一方的主帅!这是五。况且留异将军在角落里像狼那样窥伺,屡次遭到挫败,名声亏损丧尽,胆气衰退败落。他的将帅犹豫动摇,只看到自己的私利,谁能穿着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长驱直入,系住马匹埋掉车轮,奋勇舍命,身先士卒地战斗!这是六。争战以后,百姓都讨厌动乱,谁能抛弃故园家乡,舍弃妻儿,想出万死不辞的计谋,追随您将军在刀丛之间效命吗!这是七。纵观以往历史,子阳(公孙述)、季孟(隗器),灭亡连续不断;馀善、右渠,危急覆亡接踵而至。天命可畏,山川地势难以凭借。况且您将军想以几个郡的地方来抵御天下的兵力,以诸侯的实力抗拒天子的命令,强弱逆顺,能相比较吗!这是八。(况且)不是自己的同类,心意一定不同;不爱自己的亲朋,怎能顾及别人!留异将军身系国家的爵位,儿子娶了皇家的女儿,尚且抛弃上天的眷顾而不惜,背离圣明的君主而孤立,遇到危急的时候,怎么能共同分担忧患,而不背叛将军您!这是九。北军远从万里来战斗,前锋锐利不可阻挡。将军您在自己的地区打仗,人们多有后顾之忧,众寡不敌,将帅与敌军不能相比。师出无名,做事没有机会而妄动,在这种情况下举兵,不会有好处。这是十。为将军您着想,不如断绝和留氏的亲戚关系,遣送儿子去做人质,并解甲息兵,遵从皇帝的诏旨。现在捍卫和支持朝廷的人还少,皇子年幼,凡是宗族,都受到恩宠扶植。况且以将军您的门第、才干、名声、势力,能谨守作臣的职责,臣服君王,这样您的功业就能和刘泽相提并论了!虞寄感恩戴德,不禁说了这些狂妄的话,要杀要砍,我心甘情愿。”陈宝应看后大怒。有人向陈宝应说:“虞公的病情加重了,所以说话多有错误荒谬。”陈宝应的怒意才稍为平息,又因为虞寄有民望,所以宽容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
陶渊明
其一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15. 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一、二句连用两组叠字,两个典型意象,既描写出居所环境的优美,也寓指两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和深厚。
B. 诗歌三、四句写别离的憧憬,上承一、二句的情感,下与九、十句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的伤感。
C. 诗歌七、八句通过想象“君”与嘉友不需交谈,也不需借助外物,自然沉醉,侧面表现了“嘉友”的魅力。
D. 诗歌尾句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与“天涯若比邻”相似的观点,卒章显志,有力地突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16. 本诗最后四句与《诗经·氓》最后一节“及尔偕老……亦已焉哉”表达的情感态度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相同点:本诗将自身的际遇作为教训告诫年轻人,《氓>中打情主人公明确行为是有界限的,说明两位抒情主人公都对感情理智、理性。
区别是:《氓》中抒情主人公明确表示两人的感情结束,表达了坚决分手的决绝态度,《拟古》尾句感叹一旦两人分离,深厚感情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负心人的怨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作者表达的含义是:感情深厚的两个人一日分离后感情可能就没有了。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意思是“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谢”是“告诫”之意,诗人也自身感受告诫年轻人,不要对感情太过真挚,因为相知并不忠厚,一旦两人分离,感情便不复存在。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而《诗经·氓》最后一节“及尔偕老……亦已焉哉”意思是“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女子以自身遭遇感悟了一个道理,不要轻信男子的感情,“淇则有岸”句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人的行为应当有界限;而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
两者相同点是:都对感情理智、理性。
不同点是:《氓》中抒情主人公明确表示两人的感情结束,表达了坚决分手的决绝态度,《拟古》尾句感叹一旦两人分离,深厚感情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负心人的怨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只有战胜困难,困难才会是人生的财富”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演奏动作的繁复和演奏曲目的经典来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表达愁绪,如“_________,_________”。
【17题答案】
【答案】 ①. 所以动心忍性 ②. 曾益其所不能 ③. 轻拢慢捻抹复挑 ④. 初为《霓裳》后《六幺》 ⑤.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⑥. 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曾、捻、抹、霓、幺、勒。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