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27 17:59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史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璹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禅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病对曰:“大业①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①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B.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C.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D.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渠帅,也称“渠率”,旧时统治阶级对武装反抗者首领或部落酋长的称呼。
B.百揆,常被引喻为总理国政的官员,也可指各种政务或百官,文中取后义。
C.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
D.禅,专门指远古五帝时代的帝王产生制度,统治者生前把帝位让给其他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恭帝时皇帝给了唐王朝拜的较高礼遇,唐王李渊攻克长安后,写信晓谕各郡县,声威大震,许多郡县纷纷请求归降。
B.唐王派郑元璹攻打南阳,派马元规攻打安陆等地,屡行任命、改封等事,后隋恭帝下诏划拨十郡给他来增扩唐国范围。
C.对于隋恭帝赏赐的九锡礼,唐王表示不能接受,上书说这是谄媚之人的计谋,引用古事表明一定要竭尽诚意才能接受。
D.唐高祖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变年号,并任用前朝民部尚书萧瑀,萧瑀也用尽心力为天下谋事,没有辜负高祖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
(2)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
14.唐高祖李渊在诏书中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意思是什么?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作答。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宋代〕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①,身闲心苦一舂锄②。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③窗归了读残书。
【注】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①双属玉:诗中指远山像属玉鸟。属玉鸟: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②舂锄:指白鹭。③莫:通“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市人们避雨在家,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C.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莼鲈之思”的一种反用巧思,也称“翻案法”。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语句是“__________”,而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悲凉的语句是“__________”。
(2)《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笼效应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个赌注。1907年,詹姆斯与好友卡尔森一起讨论问题。詹姆斯提出,倘若卡尔森将一只鸟笼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一定会   ①   。卡尔森认为这不可能,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赌注。没过几天,鸟笼被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每一位访客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向卡尔森发问:“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澄清   ②   ,那只是一件艺术品。(       )。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了詹姆斯的“鸟笼”。
何谓鸟笼效应?它是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鸟笼”,继而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入“小鸟”。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   ③   ,而“小鸟”则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客人显然不信服这个答案B.客人显然对这个答案不信服。
C.这个答案客人显然不信服。D.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客人信服。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一种更具魅力、更能体现古都北京秋色韵味的树木,渐渐登上了北京秋天的舞台。它一出现,便以          的典雅气质,为首都北京增添了诗意。它大有和香山红叶平分秋色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装。这就是北京的银杏。
我所居住的北京钓鱼台银杏大道,在全国著名的五大银杏大道中位居首位。①春天,路边缤纷的月季花争奇斗艳,银杏树则以一身青翠喜迎八方来宾。每到深秋时节,这条路被金黄的银杏叶渲染得          ,有一种大国国都的气魄和神韵。秋风吹过,银杏叶随风飘落的瞬间,有着比落英缤纷更为震撼的观感,美得          。
自古以来,一谈到秋天便倍感寂寥,但刘禹锡偏说萧瑟的秋日胜过          的春天,不应该感到悲观失望。②在落叶纷纷的秋日,晴空一鹤,它是不屈的志士。细细一想,这不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形象写照吗?③在任何困难面前,这个崛起的民族都本着以昂然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看待一切。④“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有热烈的红叶,有金灿灿的银杏,有直抵碧霄的无限诗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秋日情怀。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美绝伦     光彩夺目     摄人心魄     方兴未艾
B.无与伦比     流光溢彩     摄人心魄     欣欣向荣
C.无与伦比     光彩夺目     惊心动魄     欣欣向荣
D.精美绝伦     流光溢彩     惊心动魄     方兴未艾
21.下列对文中标有序号的四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①将月季花和银杏树的不同生长表现作对比,反衬出银杏树独特美好的生命姿态。
B.句②运用暗喻,将不屈的志士比作晴空万里的鹤,表现出英勇不屈的顽强奋斗精神。
C.句③存在两处语病,应去掉“本着”或者“以”,并且把“心态”修改为“心理”。
D.句④中的破折号与“你不能用粗浅的方式阅读《乡土中国》——一本有思想、有深度的学术专著”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是北京的银杏,有着和香山红叶平分秋色之势,让北京的秋天换了颜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报刊数字版在网络上新办了一个专栏“往鉴”(往事可资借鉴),先由报刊提供一个历史小故事,然后与网友互动,网友可在评论区进行简短评论,也可以向后台投稿,由编辑精选后刊出。专栏一经推出,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期提供的故事如下:
启功三进辅仁:(1934年9月,陈垣校长聘任启功为辅仁附中国语教师。一年后,张院长辞退了启功,认为启功中学都没有毕业,不能教中学,且与制度不合。后来,陈垣根据启功的特点和能力,安排他去大学的美术系任教。张院长以同样的理由辞退了启功。1938年,又因启功的才能,陈校长聘启功做辅仁大学大一国文教师。此后,启功就成了大学教师(北大副教授、北师大教授)、教育家、国学大师。
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向该报刊后台投稿,发表你对上述故事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