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创作了一批战争、历史主题的作品,并形成了一种雄浑高亢的审美风格,其中的代表就是《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片长100分钟,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鲜明,风格浑朴自然,树立了电影叙事的高度。 从叙事的深广度上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墨不多,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它不仅增强了战争画面的立体感,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这一反常态的表现突出了反面角色的复杂性格,也深刻地折射出战争的残酷和曲折,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广度,影片还特意刻画了解放军围剿敌人时优待俘虏的细节,并通过细节体现了更高的善良意志和价值理想,这增加了《冰山上的来客》的叙事深度。 然而,当代部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趋于扁平化,缺乏叙事的深度与广度,《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大量使用了直接叙事手法,以单纯的视觉刺激促成大脑的简单接受,而在视觉刺激之外的更为宏阔的时间和空间,则被有意地遗忘了,战斗的叙述看似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而在处理手法上是高度抽象化的,是剥离了历史和现实的。 在叙事逻辑性方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情节错综复杂,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故事主要讲述了三个层次的矛盾:一是个人的爱情冲突,二是军民之间的隔阂及其消除,三是敌我矛盾,三个矛盾密切交织在一起,情节发展始终不离敌我矛盾冲突这条主线。这种叙述的逻辑,直接反映出创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对现实认识的深度。 影片中的情感矛盾在塔吉克族战士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之间。若将三人的情感纠葛放在今天为市场操纵的电影生产机制中,编剧大抵无法触及矛盾的后两层,只会是呈现单一的矛盾冲突,如将三人的矛盾简单处理成三角恋,更有甚者可能试图以三角恋表达“人的复杂”。这样的情节设计虽然不会对影片的基调产生负面影响,但却是没有思想引领意义的。 当代的电影生产机制与20世纪60年代已全然不同,它是一种在市场主导下的电影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会严格遴选能让资本增值的因素,并让不合格的因素被淘汰,被遗忘。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完成资本增值,必然会生产出大量平面化的、丧失了叙述深度的产品。显然,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生产机制,无法生产出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作品,因为它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成本,更长的投资时间,而资金在这种投资循环中,获得回报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中国电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它所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正在发生的一切,是不是需要继续盲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电影如何调整机制,适应现实和历史的需要,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石天强《从叙事方式看当代中国电影的困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新中国战争主题电影的代表,《冰山上的来客》在叙事方面树立了标杆。 B.《冰山上的来客》借鉴了《史记》等史书的叙事手法,未过多地描写战斗本身。 C.《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一大缺点是使用直接叙事手法的地方太多。 D.如果电影生产机制纯以市场为主导,《冰山上的来客》这样的佳作很难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把《八佰》与《冰山上的来客》进行对比,深化了读者对电影叙事的理解。 B.文章从叙事的深广度和叙事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对《冰山上的来客》做了评析。 C.文章举阿曼巴依的例子,论证了优秀电影不会对反派刻意进行丑化的观点。 D.文章通过对编剧处理情感纠葛作假设,指出了市场操纵下的电影生产机制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左传》基本不对战斗本身进行描述,而对战斗双方的谋划和准备等描述较多。 B.像《冰山上的来客》那样多设置细节,能体现正确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 C.创作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电影成本太高,不合平我国的电影生产机制。 D.若继续盲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中国电影的危机可能会日趋严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国快递行业普遍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为了保证快递包装内的物品不被破坏和尽量缩短快递包装的打包时间,一些快递公司在作业打包时,选用的包装盒远远超过快递包装内物品本身所需要的尺中,又把大量的堆充物(塑料泡沫、气垫薄膜、纸质衬板)塞入超量的快递包装盒内,并且在快递包装进行封包时,大量使用胶带。这些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未能很好与城市垃圾回收系统有效衔接,实现再生产再利用。 这种情况与物流业的发展状态相关。物流业从一开始就是粗放增长,长期的巨量化非绿色物流服务,业已磨合形成生产制造、电商和物流企业及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另外,大多数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更多关心企业自身的生产和利润,而忽视其绿色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很多物流消费者也缺乏参与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仅停留于宏现层面呼吁,缺乏必要的系统解决方案、具体标准、执行措施、法规化约束手段。 在这种情形下,快递包装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则为85%~90%。快递包装垃圾污染问题俨然已经成为目前环保问题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解筱文《快递包装“绿色革命”到底难在哪里?》) 材料二: 2020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规划到2025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随着快递规模的高速增长,对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需求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日渐突出,我国快递业每年产生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一年消耗的胶带可以缠绕地球一千多圈,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快速增长,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标准和政策意见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摘编自东方财富网《2021年中国快递包装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2021年3月12日正式施行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于快递包装中塑料袋、塑料胶带、快递内部塑料缓冲物这“三大污染”有的放矢推出举措,违反规定将依法受到严厉处罚。记者近期走访市场发现,《办法》出台后,一些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确实对快递包装和填充物进行了明显的优化。《办法》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到位,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和用户协力推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顺丰研发了包含丰BOX、集装容器、笼车、循环文件封四大类的循环快送容器,并搭建了顺丰循环运营平台进行数据管理。此外,顺丰在快递行业首创无墨印刷纸箱,采用激光雕刻技术替代传统油墨印刷,可以100%节省印刷油墨的消耗,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花西子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选用的“一撕得”快递箱是国内一家生产快递包装公司的专利产品,成本确实比普通快递箱贵不少,但环保便利的包装设计,加上时尚元素的运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大获好评。 (摘编自视君壁《快递该用什么来包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些快递公司在打包时,使用大容量的包装盒,用大量填充物,多用胶带,以便更好地保护物品,节省打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B.长期以来,物流业的粗放增长使多个环节的企业和消费者养成了不良使用习惯,这是快递包装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C.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快速业务总量成倍增长,如2020年其总量是2016年的两倍还多,同时所需包装材料也越来越多。 D.花西子公司选用的“一撕得“快递箱,因其环保便利的包装设计和时尚元素的运用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唯一的缺点是成本较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快递包装垃圾增量虽然在特大城市和一般大城市中所占生活垃圾增量的比例有所不同,但都在80%以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B.从我国快递业近年来每年产生1080万吨弃物的规模看,要在2025年达到国内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的目标,可谓任重道远。 C.从2017年到2020年,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总量的同比增长率一直在27%上下波动,但是2021年的同比增长率竟然达到了124.7%。 D.《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促使一些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优化快递包装和填充物,比如顺丰就研发出了四大类的循环快递容器。 6.三则材料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衣冠冢 黄 扬 那晚的村庄裹挟在寒风里,每一扇门窗都被飞起的尘沙敲响。他将耳朵竖起,从那种声音中听出不同的声音。他起床拉开门,和风雪一起扑进来的,是他两年未归的儿子,门随即被儿子关上,他刚碰到油灯的手被儿子拉住,儿子用压得极低的声音说:“爹,不要点灯,我待会儿就得走。” …… 人们把他儿子的衣冠冢挖开,那些家书已在时光里泛黄、破损,字迹模糊。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和风雪一起扑进来的”把写景与写人结合在一起,其中“扑”字很有力度,既表现了风雪之猛,又写出了来人被风雪裹挟得几乎站不住脚的样子。 B.“眼瞪得要把两条眉毛顶到后脑勺去”的细节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父亲听到儿子的话后的震惊之大,能引发读者对当时情景的想象。 C.小说中写“巨大而可怖的铁鸟正把一颗颗炸弹下到村庄里”,是从“他”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合乎人物身份;这样的描写揭露了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D.“他”临终前对村领导所说的话有重要作用:点明了前文的“那东西”是什么、儿子为什么要回到家中来。这就揭示出了谜底,与前文形成了照应。 8.请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分析小说中戴绿帽子的人与“他”的对话透露了哪些信息。(6分) 9.从写作角度看,小说为什么写丁峰最终没有回家?请简要分析。(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