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2-23 09: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图片文言文,完成各题。
西湖七月半①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②,叫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③,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③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B.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C.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D.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肉:语出东晋桓温“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竹,指管乐;肉,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称为声乐。竹、肉皆为我国古乐八音之一。
B. 门军:我国古代城市修筑城墙、城楼以作防御,城楼下的通道为城门。门军,就是守城门的军士,夜里他们要按时关闭城门。
C. 二鼓,即二更。古人将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因用鼓打更,所以二更天也称为二鼓。
D. 皂隶:指旧时衙门里的差役。皂,是皂斗的略称,指栎实、柞实等,其壳斗煮汁,可以染黑;而差役常穿黑色衣服,于是便有此专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月半,本为看月之时,作者却在第二段中写了五类看月之人:达官贵人、名门闺秀、名妓闲僧、市井之徒和文人雅士,各色人等,声态各异。
B. 杭人平常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而在农历七月十五之夜却一群群人争相出城,热闹非凡如赶市一样,只为观景赏月。
C. 第四段写“吾辈”与前文所写之第三类、第五类人同坐观月,在众人散尽后,于月光之下饮酒赋诗,浅唱高歌,月自在心中,尽享清雅情趣。
D. 末尾几句,写通宵盘桓,兴尽而散,但作者这些人却并不急于回城,而复纵舟,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13.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 作者看月与其他看月之人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会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奉承。
(3)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14. 其他人世俗之辈,看月是附庸风雅;作者与好友及佳人,观景赏月时行为持重高雅,情态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表现作者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二)(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①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②,留别雪堂③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④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⑤,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⑥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②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③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④仲览:苏轼的友人李仲览。⑤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⑥洛水:洛河,与汝州相去不远。
15.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前半部分写故乡万里家难归,人生百年已过半;后半“儿童尽楚语吴歌”写词人在黄州生活得畅快得意,自己的孩子已经一口“楚语吴歌”就是证明。
B.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表现黄州的父老乡亲与作者聚会宴饮,互相劝酒的场面,体现黄州父老乡亲的质朴热情以及与作者之间情谊的纯真。
C. “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并请转告父老时常图片我晒晒渔蓑。“柳”“蓑”意象鲜明,临别告语于平白直露中见含蓄婉曲。
D. 本词大量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令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眉山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
1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时光易逝的感叹。②宦途失意的苦闷。③借留别抒怀,对黄州的留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苏轼借客人之口感慨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聚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哀吾生之须臾    ②. 羡长江之无穷    ③. (故)不积跬步    ④. 无以至千里    ⑤. 闻道有先后    ⑥. 术业有专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