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长沙市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2-23 17:29
长沙市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说过这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至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泰戈尔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看法,值得我们细加考察。
先谈“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我们理智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超然客公众号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
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古人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
“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至于现实得不近情理。”我们对最现实的器具,赋予其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我们有两大发明: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陆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我们发明火药,用来创造奇巧美丽的烟火和鞭炮,使一般民众在一年劳苦休息的时候(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位置和方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居之安而资之深”。我们到郊外,看那山环水抱的亭台楼阁,如入图画。中国建筑能与自然背景取得最完美的协调,而且用高耸天际的层楼飞檐及环拱柱廊、栏杆台阶的虚实节奏,昭示出这一片山水里,潜流的旋律。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因而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近代西洋人把握科学权力的秘密,征服了
自然,但不肯体会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不肯“参天地,赞化育”,提携全世界的生命,演奏壮丽的交响乐,感谢造化宣示给我们的创化机密,而以厮杀之声暴露人性的丑恶,西洋精神又要往哪里去?这都是引起我们惆怅、深思的问题。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与西方精神的缺陷》)
材料二:
泰戈尔是在东西方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伟人,是既属于印度和东方世界,也属于西方世界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他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东西方各国的文明都有所研究。他爱印度,更爱世界;爱东方,也爱西方;推崇民族主义,更相信世界主义。因此,只有在世界文明视野中审视泰戈尔的文明观和哲学思想,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在论述世界文明问题时所特有的文化人类学家的哲学高度和文学情怀及胸怀。
中华文化始终秉承“仁者爱人”的传统,并致力于以中华文化的世界化推动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互利共生。在这一点上,泰戈尔的世界文明观与中华文明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几千年的中印文化交流,不仅是中国看印度的单向运动,而且也是一个中印互相注视且回转自身的动态运动。
泰戈尔实际上恢复并发展了中印文明之间的双向交流。泰翁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最可纪念的事实,并不是为机器或机关枪开辟道路,而是筚路蓝缕,协同实现各国彼此的善良天性及大,同世界中的相互责任。这类稀罕的事情,居然也曾发生过,那就是中印间的通路。这条路开辟的时候,物质上的艰巨实在只有英勇万分的人士才能克服,而精神上的障碍更需要非凡的毅力始能超越。当两个当时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相遇时,亦决不像战场相见的对手各要独霸一方,而像高贵的友人乐于交换礼物。不料以后却渐渐地陷入了彼此孤立的境地。在那条路上堆积了疏远忽略的尘埃。到今天,我们的老朋友们又在向我们招呼了,慷慨地助我们来重勘那条古道,那条为健忘的数世纪之惰性所湮没的旧道,我们真高兴。”
泰戈尔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而浓烈的兴趣。他认为中国有伟大的历史,中国文化是极其优秀的文化,应该更有益于世界,也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他虽然也喜爱西方文化,但
也承认对印度等东方弱势国家而言,西方国家是威胁性的存在。因此,如何既学习西方以自强,同时又保证东方文化的独立性,是泰戈尔一直在思考但也始终存在矛盾、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摘编自孙宜学《泰戈尔的中国印象和文明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西方近代先哲沉迷于科学不同,东方古代哲人更加侧重于静默关照宇宙间的旋律与节奏。
B.中国领先全球发明火药、指南针,其初心向善,却被西方借用成为控制世界夺取霸权的工具。
C.泰戈尔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独立思考,他在面对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时,仍具有警醒的意识。
D.西方以战争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寓示着轻视科学工艺的中国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取得胜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建筑之所以能够与自然背景相融相生,是因为其有精细的计算与审慎的测量。
B.泰戈尔的世界文明观建构于中国文明的基础之上,根植于广博浩瀚的华夏文化之中。
C.文化交流不能依靠单向交流来完成,中印文化在相互“注视”的同时,也在加强内在审视。
D.在人类历史上,两个大国之间的相遇都会经历“互相认同——彼此孤立”的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西方不肯“参天地,赞化育”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哲人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而西洋人所关注的是科学权力。
B.西洋人征服自然、役使工具,未曾感受到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暴露出人性的丑恶。
C.中国人发明火药指南针,是为了让大家感受美丽,让风水先生能够为我们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用于居住。
D.面对最现实的器具,中国人赋予其崇高的意义和优美的形式,从而去进一步思考探寻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4.泰戈尔怎么看待中国文化?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胡天翔
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吐字清晰,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愣愣地站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蹲了下去。床被压得“吱呀”一声。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
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中午,刘小海煮了一桶方便面。午觉醒来,在手机上刷了一会儿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有人买三袋板蓝根颗粒,有人买四盒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买五瓶医用酒精,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口罩已涨价了,十个装的两包口罩花了三十元。出门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割了六斤肉,提着一袋小米、半兜土豆,两捆葱和蒜苗,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
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鼻子都会发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着劲,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前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刘小海尾椎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
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说村里已经广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大哥还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
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
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睡了。
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吃过饭,刘小海将剩下的肉和蔬菜给了房东大哥,他要去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
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
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海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录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刘小海心想。
“师傅,你们很辛苦吧?”
“不辛苦,还可以。”
“师傅,您是河南人?”
“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
“谢谢,谢谢您!”
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已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
“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
儿子是在为自已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
“中,你要照顾好自已啊。”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他们介绍工地的情况。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
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
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刚把焊机电线连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
“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
“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
“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
“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
“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
“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
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焊钳稳稳地夹起焊条,一下二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生动形象地绘了刘小海知道不能回家时的震惊,凸显出了疫情的严重性。
B.刘小海主动给儿子和大哥打电话的相关情节,反映了刘小海一家的生活愿望和困境以及国家扶贫政策惠及他家给予刘小海的希望。
C.因为浏览新闻时为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所感动,刘小海决心到火神山工地当电焊工,不再畏惧疫情。
D.因为小视频,刘小海的家人和村民们都为他自豪。家人的视频电话说出了家人对他的支持和担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绘了刘小海的震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排比手法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突出了疫情的严重,烘托了紧张气氛。
C.小说写刘小海联系大哥的那通电话,既交待了刘小海的家庭状况,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从刘小海得知武汉封城落笔,中间插叙他和儿子外出打工的艰辛及家庭境况,最后写他到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表现了非常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
8.请赏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9.结合文本,分析刘小海在疫情中的选择所体现出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