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成都市2022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二)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2-07 17:32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陈现实,以“金粉”隐喻东南地区的繁华绮丽,衬托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
B. 颔联“操”“踞”二字本无褒贬,此处以冷峻的语气赋予其情感,鞭挞之意自然流露。
C. 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逢迎态度,体现诗人内心的忧愤之情。
D.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则借题发挥,将历史典故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立意深刻。
15. 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 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
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
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逢迎态度”分析不当。颈联描写士人因害怕文字狱而远远避开;即便有人著书,也不过是为了糊口,这是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而非逢迎。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尾联“安在”即“在哪里”之意,整句意思是说,田横等壮士如今在哪里呢?难道已归顺大汉朝廷,封官加爵了吗?诗人借用典故,抒发对田横耻于称臣、自刎而死的壮举的赞美之情;
同时,又借助反问的修辞手法,“田横等壮士如今在哪里呢”,慨叹如今义士难觅;
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表达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恨,告诫文人士者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启人深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作对比,将蕴蓄于胸的悲愁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2)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可以无所待,从而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3)范仲淹《岳阳楼记》善于写景,其中表现洞庭湖山水相连,突出其宏阔气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雕栏玉砌应犹在 ②. 只是朱颜改 ③. (若夫)乘天地之正 ④. 而御六气之辩 ⑤. 衔远山 ⑥. 吞长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雕、砌、御、辩、衔。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教育大有被绑架、被异化之势,典型表现就是“补习+报班” _________________,“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非常严重。市面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_________________,大大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乱象。这些机构大多培训名目繁多,广告推介_________________,但教育的含金量却十分有限,多只在营销上极尽所能,拿夸张的话语制造焦虑。( )。而且教培市场的畸形膨胀也滋生出_________________、无序竞争等问题,“退费难”“卷钱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次“双减”,既有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向,又有清晰可感的操作路径,让各方充分感知到了国家“减负”的决心。人为制造的教育焦虑少了,孩子和家长高度紧绷的神经就能慢慢松弛下来,全社会的教育心态也会更加平和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是给孩子书包减重,更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教育心态采取的必要校正。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越俎代庖 比比皆是 无孔不入 鱼目混珠
B. 喧宾夺主 比比皆是 铺天盖地 鱼龙混杂
C. 喧宾夺主 遍地开花 铺天盖地 鱼目混珠
D 越俎代庖 遍地开花 无孔不入 鱼龙混杂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反复循环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
B. 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螺旋上升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
C. 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螺旋上升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以致虚耗
D. 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反复循环中,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以致虚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是给孩子书包减重,而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教育心态进行的必要校正。
B.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更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教育心态采取的必要校正。
C.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更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教育心态的必要校正。
D.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是给孩子书包减重,而是对高度焦虑化的社会教育心态的必要校正。
【答案】17.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据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来的、主要的事物的位置。此处强调的是教培机构影响了教育形态原有的主次之分,故“喧宾夺主”更恰当。
第二组,遍地开花:比喻好事情到处涌现,或新事物、好经验得以普遍实行。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此处主要是强调市面上培训机构众多,故“比比皆是”更恰当。
第三组,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钴。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此处强调的是教培机构广告的泛滥,故“铺天盖地”更恰当。
第四组,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冒充真的。鱼龙混杂:形容好和坏混在一起。此处是为了强调教培机构的良莠不齐、无序发展,故“鱼龙混杂”更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段指出教培机构加剧了社会的教育焦虑,故表述为“在‘焦虑—报班—更焦虑’的螺旋上升中”更能表现社会教育焦虑不断加深的过程,排除AD;
同时,家庭和社会资源的“错配”与“虚耗”为递进关系,此处表述为“家庭和社会资源被严重错配乃至虚耗”更好,排除C。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是词语使用不当,“不是……更是……”关联词误用,可改为“不仅是……更是……”,排除AD;
二是搭配不当,“采取的必要校正”,搭配不当,应删除“釆取”,排除B。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碳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进行①_________________而出现的市场。通常情况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企业②_________________,就需要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与此同时,如果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等技术,使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其富余的配额。
当企业减排成本高于碳市场交易成本时,可以选择在碳市场上③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企业进行购买,以满足政府下达的碳排放配额。若未足量购买配额以覆盖其实际碳排放量则面临高额罚款。企业双方一般通过碳排放交易所进行交易。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请根据文段内容为“碳交易”下定义,要求简明准确、表达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答案】20.①碳排放配额控制 ②碳排放超出配额 ③向拥有富余配额
21. 示例:碳交易是指碳排放配额不足的企业,向碳排放配额富余的企业购买一定的配额,以满足政府碳排放总额控制要求(或:以覆盖其实际碳排放量)而产生的商业交易行为。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根据文意可知,碳排放市场产生的前提是政府对能耗企业的碳排放进行了配额管理与控制,故第①空应填“碳排放配额控制”。
第②空,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是一定的,当企业碳排放超出配额时,就需要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故第②空应填“碳排放超出配额”。
第③空,部分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等技术,使自身的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这部分富余的配额可以在碳市场由配额不足的企业购买,故第③空应填“向拥有富余配额”。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时,需要在内容上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形式上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的概括。
根据语段可知,“碳交易”的本质特征是以碳排放配额为商品的商业交易行为;
交易双方为“碳排放配额不足的企业”和“碳排放配额富余的企业”。
根据以上信息,用一个单句“碳交易是……的商业交易行为”表述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效率更高,效果更佳。但是,有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枯燥乏味的事。有人认为,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而在娱乐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些年轻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的能力,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用孔子的话引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效率更高这一话题,然后指出生活中不乏枯燥乏味之事,并指出真正滋养人的事往往是枯燥的,最后联系当下的现象,指出当下的一些年轻人习惯于刺激感官的各种娱乐文化带来的表象化“精彩”,缺少了越过枯燥门槛而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材料涉及的现象提醒我们青年一代要不断规避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善于主动创造利于自己学习的心理环境,要不断克服浮躁,忍受枯燥,沉浸深入,才能切身感受克服枯燥后创造精彩的愉悦感。材料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兴趣”与“枯燥”的关系,写出当前文化氛围中自己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材料的关键词为“兴趣”和“枯燥”,侧重于“枯燥”。何为“枯燥”?可以是一种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但可以“滋养”人“生命”的“枯燥”应该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层化的精神追求,是个体在喧嚣闹腾的世界中对内心的坚守。接受并正确面对“枯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是一种于平凡之处潜心钻研的心态和干事创业坚韧的姿态,追求的是独处的充实、长久的品质沉淀和生命的增色、增值。
考生写作时应抓住“兴趣”和“枯燥”这一对矛盾展开思考:一方面,要重视兴趣,发展兴趣;另一方面,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可列举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型事例,可阐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可剖析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还可探究枯燥如何转化为兴趣或者二者如何兼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有力。
立意:
1.忍受枯燥,成就精彩。
2. 对枯燥的耐受力,筛选着优秀与平庸。
3.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