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①,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三十年,拜为太常。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①俞:叹词,表示允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B.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C.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D.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 B.朝会,古代称君见臣为朝,臣见君为会,合称朝会,分大朝和常朝两种。 C.印绶,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不同位份官爵对应不同的印绶。 D.太常,官名,位列九卿之首,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桓荣家境贫寒,刻苦自励。桓荣很小就到长安求学,学习古学;因家境困厄,常给人做佣人养活自己,在外十五年,直到王莽篡权才回到故乡。 B.桓荣通晓经籍,深受器重。世祖召见桓荣,授官议郎,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让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任用他做博士以补空缺。 C .桓荣熟谙古事,被委以重任。皇帝为太子选拔太傅、少傅的时,在博士张佚的力荐下,桓荣因熟习古事,被选为少傅,并得到丰厚的赏赐。 D.桓荣被待以师礼,深受尊崇。显宗继位后,拜桓荣的儿子为郎;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者慰问,派太医诊治;死后,皇帝亲自为他送葬。 1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每小题4分,共8分) (1)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4分) 译文: (2)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4分) 译文: 14.桓荣在太学时,太祖评价他为“此真儒生也”,其依据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 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诗人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16.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释了他眼中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抒写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并营造了一种凄婉迷离的意境。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虽有“ ”之雄心,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徒留“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当詹姆逊们对文化研究成为超级学科 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文化研究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文化研究既直接与西方当代理论批评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距;同时又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经过文化研究的洗礼,文艺学又开始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 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好不容易抓住“西马”,不料却是一匹“野马”。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批评,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 的怪诞。当代文学确实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造成的,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耐心、信心和热心。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代的文学逊色。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忧心忡忡 兼容并包 理直气壮 歪门邪道 B.惴惴不安 包罗万象 问心无愧 歪门邪道 C.惴惴不安 兼容并包 问心无愧 旁门左道 D.忧心忡忡 包罗万象 理直气壮 旁门左道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3分) A. “一带一路”倡议,为帮扶沿线国家提高粮食生产提供强大助力。 B. 每年9月到次年5月,这里的田间地头会出现一群追逐阳光的“候鸟”,他们是从事南繁工作的科技人员。 C.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D. 餐桌上的巨大变化折射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20.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过的正确的句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一段时间以来, ① :一方面认为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无脑剧”“傻白甜”“雷人风”;另一方面认为传统文化都是“高冷范”“夫子腔”“古董货”。( ),无法创造出有效触达当下年轻人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方式。久而久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转而在“二次元”等潮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甚至价值坐标。由此可见, ② 。 然而,搭建这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非易事。都说传统文化是宝藏,可那些宝物都深藏在历史的泥土中,距今动辄几百年、几千年,有的已变成坚硬的化石,有的身上布满了尘埃,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 ③ ,还要为其穿上亮丽的外衣。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文化的传播因为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 B. 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的正是这种认知上的错位 C. 这种认知上的错位是造成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的重要原因 D. 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地”里打转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也一直都没有停过。 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管理先行。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持另一立场的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