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2-01 10:2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汉武帝征和元年。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巫蛊始起。久之,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皇后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为使者,治巫蛊狱。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太子将往之甘泉,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计不知所出,遂从石德计。太子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长安扰乱,言太子反。上曰:“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进,归报云:“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上大怒。赐丞相玺书曰:“捕斩反者,自有赏罚。”太子驱凡数万众,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庚寅,太子兵败,亡,藏匿泉鸠里。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B.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C.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D.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和,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而年号也正是汉武帝首创的。
B.方士,可以指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而文中则指掌管狱讼的官职。
C.幸,皇帝亲临为幸,也特指皇帝对女子宠爱,“希幸”指很少受到宠幸。
D.少傅,在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称“东宫三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因见男子带剑进入宫中,怀疑他有所图谋,下令抓捕却未能抓获。武帝大怒,处死门候。巫蛊事件开始兴起。
B.江充奉命处理巫蛊案,在皇后和太子宫殿挖地,致其无地放床。最后江充说于太子处得木人、帛书,并要奏告皇上。
C.太子向少傅石德寻求摆脱困境之计,石德怕被牵连,建议太子先斩后奏,不要蹈秦扶苏覆辙,太子立刻采纳其建议。
D.巫蛊之祸牵连甚广,后妃、公主及大臣多牵连其中,而太子兵败逃亡,藏匿于泉鸠里,最终落得个被围自杀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
(2)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二)
孔平仲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
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
但存漆室葵心①在,莫学荆山玉泪②哀。
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注释】①漆室葵心:《列女传》载,漆室有少女忧念国事,倚柱而啸。葵心,指葵花向日而倾之心。②荆山玉泪:《韩非子》载,卞和献璞而被刖足,后又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友人虽然满腹经纶,但是通过“半通、卷蓄”可知友人并未受到重用。
B.颔联运用比喻,表现友人品行的高洁,同时也传达了友人向往神仙的出世之感。
C.颈联用典故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纳忠方式,“但存”“莫学”二词表明了作者的取舍。
D.本诗是融说理与抒情有机统一,在喻人以理的同时,还能起到感人以情的作用。
15.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感到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诗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是因为:“               ,               。”
(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通过“               ,               ”两句动作细节的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10年前,孙中山先生怀着“振兴中华”的梦踏上“医国”之路。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传播广泛的革命思想、进步热潮,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   );建设岁月,中国人民艰苦创业、       ,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迈进!铿锵的话语,豪迈的宣示,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中国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新时代的青年应该       ,勇立鸿鹄志,争做奋斗者,将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战天斗地    同心同德    饱经沧桑    踌躇满志
B.战天斗地    戮力同心    饱经风雨    信心百倍
C.能征能战    同心同德    饱经沧桑    踌躇满志
D.能征能战    戮力同心    饱经风雨    信心百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传播广泛的革命思想,兴起进步热潮,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B.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传播广泛的革命思想、进步热潮,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C.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兴起进步热潮,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D.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兴起进步热潮,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革命年代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B.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C.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在革命年代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D.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在革命年代筑起捍卫民族尊严、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国际法为基础,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明确提出了以上四点关于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主张。自然是生命之母、文明之根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摆脱“守着绿色银行没钱花”的窘迫,真正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