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龙岩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24 09:20
参考答案
1.A
2.B
3.C
4.①材料一围绕小说插图与叙事链条的关系,先提出问题,然后用例证法从现象世界的确证分析出小说插图的超语言功能并进行了理论阐释;②再通过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来分析叙事插图和诗意图像的不同,突出小说插图被牢扣在故事链条中的特性。
5.①插图直观展现了当时枪林弹雨和攻打襄阳城的战争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②插图使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视觉张力和感染力③多幅插图对故事情节的关键和节点起到提示作用,使情节内容呈现更加直观。

6.B
7.D
8.①使用比喻。如“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生动形象地写出冬捕队伍凌厉的气势。
②“割”“闯”“跑”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刻画出查干湖冬捕恢弘壮阔的场面。
③以短句为主,简洁明快,渲染出查干湖冬捕紧张的气氛。
9.①在主题上,这种叙述方式既能表现渔猎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又能看出文化传承的脉络,使主题内蕴更加深刻。
②在人物形象上,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鱼把头的形象,师傅是鱼把头形象的有机补充,鱼把头的形象因此更加立体。
③在情节上,这种叙述方式使行文富于变化,避免情节单调,叙事平淡。
④在读者阅读感受上。现实与回忆交织,产生时空转换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

10.B
11.D
12.A
13.(1)谢安的棋术一向比谢玄差,这一天谢玄由于内心恐惧,致使两人旗鼓相当,无法取胜。
(2)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以等待刘牢之。
14.仇敌所献的谋划不可靠;良家子弟不熟悉军事事务,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愿。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晋兵且至”做“以为”的宾语,应在“且至”后断开,排除AD;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对称结构独立成句,其中“草行露宿”为固定成语,“重以饥冻”中“重”是“再次、又”之意,句中作状语,放到后句,说明秦兵的遭遇有“草行露宿”“忍饥挨冻”两方面,是“死者什七八”的原因。据以上分析确定停顿位置为“重”前,排除C。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错误。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与原文不符。结合“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可知,文章第一段用谢玄、桓冲的紧张反衬谢安的镇静,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刻通谢安的大将风范。谢安在下棋、漫游之际实则早有深谋远虑,故而部署得当,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棋”,棋术;“劣于”,比……差;“为敌手”,旗鼓相当。
(2)题得分点有:“帅”,率领;“趣”,通“趋”,奔赴,开赴;“阻”,扼守;“陈”,通“阵”,兵阵。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原文“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的意思,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
第一个理由,“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仇敌所献的谋划不可靠;
第二个理由,“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良家子弟不熟悉军事事务,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愿。
参考译文:
秦王苻坚专注于要夺取江东,下诏大举入侵。阳平公符融对符坚说:“鲜卑、羌虏,我们的仇家,常渴望战乱兵变以实现他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谋划,怎么可以听从?清白人家的子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悉军队事务,随便用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您的意愿。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更有后患呀!”符坚不听。这时前秦军队强盛,京城建康震动恐惧。谢玄入室向谢安询问计策,安坦然无事,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命令。”谢安接着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把别墅作为赛棋的赌注。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安接着登山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深地为京城建康感到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进入京师守卫;谢安坚决不接受,说:“朝廷安排已确定,将士没有缺少,荆州适合留下来作为防守。”桓冲对僚属叹气道:“谢安石有庙堂的才干,不熟悉军事谋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正游玩清谈不停,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他们,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穿外族的服装了!”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紧靠肥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战报,知道秦兵已经战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结束后,返回屋内,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
15.A
16.①本词结尾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
②虽是送别词,却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象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比喻繁华与隐逸两种不同生活”错误。“钟鼎”与“山林”二词不是比喻,而是用了借代的修辞。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词的结尾在写景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意思是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般清澈无波,生动细致的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在写景时对景色描写的细腻、柔美的特点。
本词的最后三句写到: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写佑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所以本词虽然是送别词,但是在抒情上却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写得洒脱、豁达。
1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阴”“翳”“凫”。
18.D
19.C
20.增文势:句式相对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广文义:由人到馆,由中华文明到中国精神,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的概括出此次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的现实意义。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第一处,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此处是说深切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故选用成语“深入人心”。
第二处,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此处是说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连续出现,选用成语“层出不穷”。
第三处,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此处是说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种风气,选用成语“蔚然成风”。
第四处,写照:画人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描写刻画。见证: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此处是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证据的物品,选用词语“见证”。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划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语序不当,应改为“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
二是关联词位置不当,“为观众”作“带来”的状语,把“不仅”调至“为观众”前;
三是搭配不当,“激起”和“共情”搭配不当,可以将“激起”改为“引发”。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增文势:指排比句,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本题划线句子中“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几个同为动宾结构的短句,句式相对较为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
广文义:指排比句的运用逐渐扩大了文句的意义。结合前文“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本题划线句子,连用“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几个动宾结构的短句,写出了人们通过网络短视频的推广活动由人到馆,由中华文明到中国精神,逐层推进地了解珍贵文物的现实意义,也就是通过“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几个动宾结构组成的排比句全面地概括出此次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的现实意义。
21.D
22.示例:①很多人认为有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文意理解与语言衔接的能力。
“奸诈”是理解动物学家测试方式的关键词,说明这次的实验测试和之前的测试不同。从前后文来看,狗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关键不是因为自己的判断,而是来自主人不自觉的传递信息,狗通过对主人的细致观察从而获取有关答案的信息。所以应该是主人看到另一个算式并得出答案后把错误答案传递给了狗,所以狗才会答错。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是对前一句问题的回答,与下文“但动物学家不这么认为”相对应,这里填的是一般人的看法,与动物学家的观点相反,所以可以填:很多人认为有。
②处要填的是狗的主人所看到的道具,是卡片,但这次测试与之前的测试不同。动物学家在道具上做了手脚,他们把卡片正面给狗看,而狗的主人看到的是通过透明纸在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和狗看到的算式是不同的。所以可以填: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
③要填的是动物学家的结论,即狗自身并不具备计算的能力,有时候它们能“计算”正确是源于对人类的细致观察。所以可以填: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注意表达精简,不要超过字数。
23.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1.分析材料。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释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内容,第二部分列举其中一句台词,台词的内容就是本次写作的重心。台词阐述了拥护公理、抵抗被人压迫与自卫的强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大家对个人、民族自卫的强力问题的思考。考生写作时既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进行写作,阐明对个人、民族自卫的强力问题的思考,展现“自强”的重要价值。
2.分析要求。
这句台词极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考生需要从材料提供的台词中提炼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来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立意】
①民族复兴路,我辈当自强;
②公理昌明来自自卫的强力;
③人生需要有自卫的强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