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蛩音 颓杞 强劲(jìn) 彳亍 (chì,chù) B.蛰居 涟漪 窗扉(fēi) 迂(yú)回 C.雾蔼 遐想 慰藉(jí) 挥斥方遒(qiú) D.甬道 蜿蜒 召唤(zhào) 虹霓(ní)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为《小石潭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作品。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因谥号“文”,故后人又称“韩文公”。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二人并称“苏辛”。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朴素明朗、隽永清新,诗人将多种艺术手法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愿每一个人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美好祝愿。 B.“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中的“粪土”在此处作动词用,意为视权贵如粪土一般,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学生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 C.《致橡树》中诗人先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木棉、春雨等形象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了否定,然后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D.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对“教养”的追求应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的冬景》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文章多次引用古诗,为描写江南冬天的景致添加了韵味。 B.《想北平》中老舍用平实、朴素、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北平的思念,他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入手,描写了他心中的北平,全文情真意切。 C.《我心归去》中作者表达了对故乡内涵的理解,作者认为故乡是每个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血,泪,还有汗水,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之处。 D.曹文轩的《前方》中认为“人的悲剧性实质”主要在于人总要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从而通过离开故乡,闯荡世界来获得生命的快感。 5.下列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根据) 而绝江河(横渡) B.善万物之得时(羡慕) 悟已往之不谏(借鉴) C.请事斯语(实行) 摄乎大国之间(夹) D.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居则曰(过了一会儿)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诸侯以惠爱为德 B.方其破荆州/余嘉其能行古道 C.因之以饥馑/因坐法华西亭 D.感吾生之行休/郯子之徒 7.下列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石之铿然有声者 B.不吾知也/复驾言兮焉求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农人告余以春及 D.遂见用于小邑/既自以心为形役 8.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归家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远离官场、固穷守节的决心。 B.《师说》中采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手法进行论证,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及择师的标准。 C.《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苏子在客人的洞箫声中愀然感伤,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后在客的劝导下,逐渐领悟到投身自然的快乐。 D.《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夸张的手法凸显西山的高峻雄伟,借此表达出诗人不与世俗苟同,追求自然与自我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9.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林海音在《窃读记》中记录了自己曾站在书店里看不花钱的书,在读书中长大的经历;而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也记录了自己偷看父亲书的经历。 B.在《站着读与跪着读》中,陈四益用清晰有力的语言告诉读者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而刘烨园的《大地重现》则用优美的语言告诉读者:经典总是久久地感动着全人类。 C.叔本华在《读书与书籍(节选)》中主张读严肃的作品,通过经典阅读获取思想资源;王开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也强调青年应当与好书为友。 D.黄永玉在《书和回忆》中记录了自己童年时的阅读经历,他从小就酷爱读书,阅读兴趣广泛;而严峰《好书》则介绍了他二十多年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一本经典《苏菲的世界》。 10.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的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黄昏到夜晚的几个片段渲染离情似梦的气氛,情意绵长。 B.北岛的《生命幻想曲》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将儿童眼中美好的童话世界和现实黑暗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 C.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中,以泥土及其衍生意象为情感载体,象征人民卑微而博大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D.《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向往。 11.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何以为家》专题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苏雪林从家的观念起笔,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表现出作者对家和家园的认识和思考。 B.方令孺选择了一个中秋夜晚,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在月光山水与人的情景交融之中,完成了对家的感悟。 C.丰子恺从居家的角度全文详细记录了他在南京缘缘堂的生活,结尾直指内心,展示了无家可归和到处为家的对立与统一。 D.周国平则从“家是一只船”写起,述说了一条条人们念家的理由,抒情与议论相结合,文章十分耐读。 12.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一)》中《域外故事》专题的情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两块面包》中,女主人公玛莎认定巴姆勃格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画家,于是偷偷给他的面包上抹了黄油,这导致巴姆勃格的作品完全毁了。 B.《芳邻》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邻居家的描述和自己家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展示了男权主义压迫下女性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C.《最后一便士》全文记叙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蛋糕店老板为一位穷苦的老人提供免费蛋糕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D.《大卫的机遇》中,主人公大卫在路边睡着之后,先后有美丽的姑娘、绅士夫妇和他的仇人来到他身边,但所有人最终都和他没有交集。 13.下列契诃夫小说中,主人公和篇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约纳——《苦恼》 B.奥莉加·伊万诺夫娜——《嫁妆》 C.切尔维亚科夫——《一个文官的死》 D.安德烈·叶菲梅奇——《第六病室》 14.下列对契诃夫小说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万卡》中,万卡因为受不了鞋匠学徒的生活,写信给爷爷请求把自己带回农村。 B.《渴睡》中,小保姆瓦丽卡因为受不了自己所带孩子的哭泣,自己想睡觉,就把孩子掐死了。 C.《醋栗》中,伊万内奇的弟弟买了一个有二十棵醋栗树的庄园,和妻子过起了地主生活。 D.《约内奇》中,医生约内奇被伊万诺芙娜的那份娇嫩、眼睛和脸颊的天真神情迷住了,向她求婚,但是失败了。 15.下列对契诃夫小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文官的死》中,主人公的死亡是因为将军的权力压迫他,让他无路可走。 B.《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主要反映的是夫妻实力地位不对等造成的家庭分裂。 C.《农民》通过尼古拉一家从城市回到农村的遭遇,反映俄罗斯农村生活相对于城市生活的优越性。 D.《第六病室》中的病室,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具体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国暴政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