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扼踞(jū) ”中的“踞”应读“jù”; B.“黄澄(chéng)澄”中“澄”应读“dēng”; C.“倾泄”中的“泄”应为“泻”。 故选D。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搭配不当,“提高”和“潜力”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释放”或“挖掘”; C.结构混乱,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李子柒”,话未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题,后文主语变成“网友们”; D.成分残缺,“根据”之前应加“除”或“在”,与下文“之外”搭配。 故选A。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感念”,因感激或感动而思念,此处使用得体。 B.“惠赐”,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使用得体。 C.“斧正”,敬辞,用于请人修改自己的文章。这里用于“错误”,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纠正”。 D.“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C。 4.B 5.C 【分析】 4.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脍炙人口: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修饰“名篇”,使用正确。 B.蜕化:意为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此处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C.因而:表示因果关系。此处是因果关系,符合语境。 D.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此处作者意在表明细致有层次地展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使用正确。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让人们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使用顿号错误,此处是谓语之间的并列,故中间的顿号都改为逗号。 故选C。 6.(1)政府颁布“双减”政策,给家长提出新挑战。(政府颁布“双减”政策,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 (2)参考示例:学校教育要从为考试而教,回归到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的教育本质上来。家庭教育要从赶着上各样的培训班、一味追逐分数,回归到在陪伴和身教言传、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中影响孩子,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能够独立生活的健康子女上来。 7.C 8.B 9.①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使其风度体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②孙过庭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③文中说“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表明盛唐书法是由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即“盛唐之音”)支配和决定的,所以书法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以及以李白为代表的诗歌,是盛唐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错误,依据文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推断可知,“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说的是书法,不包括李白的诗。故此种说法张冠李戴了。 B.“盛唐音乐融会中外,遍及朝野,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也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故称‘盛唐之音’”错误。根据第六段第一行“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推断可知,“盛唐之音”指的是“一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故此种说法偷换概念了。 D.“在唐代,绝句、草书、绘画、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错误,依据文句“在唐代,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分析可知,原文不包括绘画。故此种说法无中生有了。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唐初出现了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多种兰亭摹本”理解错误,依据文句“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分析可知,陆柬之模仿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写了行书《文赋》,而不是《兰亭集序》。 10.①喜欢清静,情趣高雅。没有客户的时候,静下心来,看书、绘画或者写字:对“梅花图”念念不忘,细细玩味,表现出对书画有较高的欣赏水平。 ②胸无城府,内心单纯。为感谢吴子奇,答谢之礼任对方挑选:对赵吴的圈套丝毫无察。 11.①通过对徐恺铮的心理描写,交代顾字平的生平与作品特点。②为下文徐恺铮爽快地以菱花壶交换这幅“梅花图”的情节作铺垫。③“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照应开头,暗示徐恺铮想得画而不得的抑郁之情。 12.①小说是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赵儒珍曾评价“这壶不错,古雅、浑朴,看年代,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东西”,吴子奇只要菱花壶作为徐恺铮的答谢之礼等,暗示了菱花壶可能价值不低。③菱花壶是他以500元价格得到的,赵儒珍曾说“其实这壶和你那把是一对,但不是名家所制,所以值不了几个钱”,但最后竞标价20万,实属意料之外。 13.①激发读者兴趣,小说从“菱花壶”起笔来写,用了大量的笔墨,却对“梅花图”引而不发,这样就激发读者兴趣。②从情节上看,“梅花图”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让小说矛盾“买画”“卖画”的冲突得以发生,让后续“送画”、答谢、菱花壶双双摆上货架等情节有了可能。③“梅花图”中的梅花孤寂清冷,暗示了徐恺铮的形象。④从主旨角度说,讽刺赵儒珍的虚伪,讽刺吴子奇为了利益背叛友情。 14.C 15.A 16.B 17.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似为其传较可必耶/又疑诗文之格调气韵可一望而知/而著书之利病/非搜辑万卷不能得其症结/故足下渺视乎其所已知者/而震惊乎其所未知者耶 18.(1)刚刚要舍弃这种二者都要追求的(错误)做法,而追求其中的精要部分(或“致力于做精一个方面”),没想到您却犯了这种毛病并深陷其中。 (2)我本来就不只是写诗作文,与您所说的终身著书立说的人,其内涵有本质的区别吗? 19.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忆昔 20.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上片忆洛中旧游,追忆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兴。②对二十年风雨颠沛、知交零落的个人身世的孤寂和伤感。“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坐中多是豪英” ,但是如今“豪英”已不在,作者抚今追昔,信感伤感。③对人事、历史之沧桑的感慨,“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及功业未成的惆怅。④看透盛衰兴亡的世事以后闲适旷达之情。作者最后“闲登小阁看新睛”,听“渔唱”,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的旷达之情。 2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2.①孔孟都认同安贫乐道。孔子认为心中有“道”“仁”,可以不为物质的艰苦和困窘的状态束缚。孟子也认为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美慕锦衣玉食。 ②孔子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的欲望,肯定人们用正当手段追求富贵,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孟子认为仁义可作食物,美名可作衣饰,具备了仁义就无需关注外在的贫富了。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论语·学而》)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论语·里仁》) 孟子说:“《诗》上说:‘美酒已经陶醉,仁德已很富足。’这是说仁义美德富足,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酒佳肴了;美好的名声与赞誉加于自己身上,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锦衣了。” (《孟子·告子上》) 23.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