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9-15 21:29
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第一次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只是一些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而不是诗歌创作中存在“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难以共存”的问题,并会导致诗歌不能照亮社会与心灵的问题。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2.D解析:A项,以偏概全,由原文“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可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说法错误。B项,推断有误,不仅是对话,更多的是对抗和超越。情感表达不一致。C项,曲解文意,“材料一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必须避免‘假大空’”错,通读材料一,应是“提醒新诗创作者力避‘假小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合理推断的能力。
3.C解析: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当下的诗歌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C项强调了新时代诗歌写作的方向,与材料二观点吻合。A项,仅指出新时代诗歌写作在“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方面的变化。B项,描述了伟大诗人抱负远大、不畏困难、勇敢搏击的特征。D项,强调重心是诗人的语言技艺问题。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4.答案:首先开门见山亮出观点,指出“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主体部分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然后采用并列式,从“真情”和“思想”两个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进行总结。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5.答案:“放飞想象的翅膀”,指的是新诗可以表现个性体验,通过想象展现诗歌的艺术性。“脚踩坚实的大地”,指的是诗人要心系人民,无私奉献,深入社会生活,通过新诗表现宏大主题,创造出崇高美。新诗写作的艺术性与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要合二为一、紧密结合,尤其要注重表现更为广阔深入的社会人生,避免浅显化、庸俗化。(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材料分析  现代文阅读选取了白龙涛的《深造》,小说讲述了任、朱两个家庭在国家存亡发展的紧要关头,或慷慨赴难或以身许国的故事,赞颂了富有家国情怀的一辈又一辈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的英勇精神。阅读此小说,可引导青年一代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小说的内容丰富、技法娴熟,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学类作品的语言与形式、把握作者的创作倾向和写作意图的能力。
6.A解析:B项,“和下文写他投身新四军形成反差”错,并未形成反差。C项,“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错,更多的是对父亲只图自保的不满并决心离开。D项,“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错,二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理念不同谈不上“前嫌”,且这一矛盾早已不存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
7.B解析:“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分析有误,“扳指”没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8.答案:任蕴清对儿子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反对儿子抗日到支持儿子投身救国。任蕴清的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由只图自保到国土沦陷、难以自保后决意有所作为。(每点2分)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人物形象心理的能力。
9.答案:指在学问上进一步的提升,如文中所说“去国外留学深造”。指年轻一辈的自我砥砺。明少爷和朱家儿子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放弃更多学业上的深造机会,为国家大义而英勇投身,这是更有价值的深造。老一辈在时代大潮的洗礼下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支持儿子报效祖国,也是深造。(每点2分)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主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  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选材出自《资治通鉴》,形式上为史论结合,与2021年新高考试题选材贴近;内容上为才德之判,对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有启示意义。符合读史明理、学史崇德、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10.C解析:“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语义完整,“决”字的宾语是“水”,其间不能断开,排除B、D。“翼而击之”的主语应是“韩、魏”,“智伯军救水而乱韩”或“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逻辑不通,排除A、D。“襄子将卒犯”中的“犯”是动词,缺少宾语,需在“其前”后断开,排除A、B。故选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11.D解析:应为“古代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右担任警卫”。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2.B解析:桓子和康子“恐惧到手足失措”理解错误,魏桓子用胳膊肘碰韩康子,韩康子踩一下魏桓子的脚,有恐惧成分,但更多的是两人都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危险,心照不宣地互相示意要有所谋划。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观点的能力。
13.答案:(1)两人于是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关键词“阴”“期”“遣”各1分,句意1分)
(2)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他们,一概称之为贤明,这是人们找不到贤人的原因。(“莫之能辨”宾语前置1分,“通”“所以”各1分,句意1分)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4.答案:待人傲慢无礼,如戏弄韩康子及其家相;不听从谋士(智国及疵)的劝谏,刚愎自用;肆意向韩、魏、赵索要土地,贪婪强横;轻易把自己谋士的话透露给对手,愚蠢昏昧。(答对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
材料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选取的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李纲的作品。作者一生爱国忠正、锐意图新,作品风格沉雄劲健,适合学生阅读欣赏。这首诗为作者因力主抗金被排挤外放时期的作品,主题思想具有代表性,因为内容上兼顾了赏春和忧国两个层面,作品呈现出一种既明快清新又深沉峻洁的格调,能较深入地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15.B解析:“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错。由全诗来看,作者无时无处不在牵挂国运,首句中也有“干戈”的字样,故“宠辱偕忘”理解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16.答案:“应笑”二字是调侃之语,表面上是以拟人手法写春花、溪山、蜂蝶等美好之景对“我”的嘲笑,实质是诗人借以表明心志。尾联借“应笑”二字写出了诗意的转折变化,由前文的写景转为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更富意蕴。“应笑”二字又自然联结了前后诗意,让前面的景中情和尾联的事中情贯穿联合,深化和升华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人忧心国事、立志抵御外侮、守护山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17.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示例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示例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示例三: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
材料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的选材落足于传统文化,以热点综艺为切口,剖析传统文化在当下如何焕发新生的问题,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借以考查学生知识储备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18.B解析: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愁恨得到消除。从语境看,是节目令人赞美,故选择“叹为观止”。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从语境看,主语是人,故选“耳目一新”。厚积薄发:大量地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从语境看,形容“传统文化”应选“厚积薄发”。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从语境看,形容“文明”应选“熠熠生辉”。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19.C解析:“围绕……为”,句式杂糅,排除A。“激荡”“激扬”“激活”与“热爱”搭配不当,排除A、B、D。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20.答案: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3分)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2分)
【命题意图】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材料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选自热点新闻“火星探测”,属于通俗的科普类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动态、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引领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此题设置了补写和衔接两道题,旨在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和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21.A解析:首先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就前后文的“因为火星”和“其他星球”看,这一句的叙述对象,应该是“火星”;B、D两项改换了主语,与前文衔接不当,排除B、D;且D项强加了因果关系,与上下文逻辑不符,故排除。C项强调的重点是火星能反映问题,与前文“科学价值”衔接不紧密,故排除。A项强调的是探测火星对人类的意义,既承接前文“科学价值”,又与后文描写金星“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相照应,故选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衔接与连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2.答案: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之所以进行火星探索我们想“移民火星”(每空2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材料分析  本题是一道结合社会热点现象的材料作文,材料针对“躺平”这一网络流行语折射的社会现象给出了多种评价和观点,表达了对“躺平”一族的重大关切,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
23.【写作指导】学生需要综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并准确立意。立意时,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参考立意:“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起而行,“涨”青春姿势,壮时代声威。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要求,运用联系、发展、辩证、全面的观点观察并分析、思考并领悟问题,进而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写作的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