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注】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的三位友人。灵隐寺:佛教名寺,在杭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叠词“矗矗”和“田田”突出了山峦耸立、田野葱翠的景物特征,且富于音乐美。 B.颔联视听结合,耳畔是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眼前是武陵源丛花与流水相映衬的美景。 C.尾联写诗人因看农夫田间插秧而流连忘返,流露出对农事活动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D.全诗写诗人于初夏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见闻和感受,语言质朴自然,意味隽永。 15.请解释颈联的意思并分析其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只有“ , ”,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才能彻底摆脱一切依赖,实现真正的“逍遥游”。 (2)杜甫在《望岳》中,通过描绘泰山之巅苍茫空阔的景象,抒发胸中浩然之气的两句是: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典故,以“ , ”两句,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矢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7·20”暴雨会成为郑州人一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科学走来了,盲目走开了。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看到,( )。在全民求知的氛围中,科学传播发挥出巨大能量。 在灾难中,科学传播犹如站在船桅杆顶的哨兵,指引我们避开冰山和漩涡。科学传播不仅能稳定人心,还能够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增强社会的危机意识,指引大家在下一次危机中做出正确的行动。我们愈发感受到,建立灾前、灾中、灾后科学传播的长效机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前,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正进一步觉醒;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正进一步提升;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全社会抵抗自然灾害的力量也正在进一步增强。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些受到热烈追捧,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秉承人本主义精神 B.那些秉承人本主义精神,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受到热烈追捧 C.受到热烈追捧的是那些秉承人本主义精神,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 D.那些秉承人本主义精神,受到热烈追捧的是服务于大众利益的科学知识 21.请分别使用一个因果复句和一个单句概括第三、四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 每个句子不超过4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立身特别注重“已”“人”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也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大意都是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小人则专在他人身上做文章,“已”与“人”畛域分明。但《论语》又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认为“已”和“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结合你对新时代的理解与新青年的期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