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测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8-18 14:54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弦歌之声”的“弦”应读xián。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B.“湎怀”的“湎”应写作“缅”;
C.“售磬”的“磬”应写作“罄”;
D.“弥曼”的“曼”应写作“漫”。
故选A。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灿若繁星: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此处指戏曲剧种丰富多样,应选“百花齐放”。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此处指戏曲在世界戏剧史上的独特新颖,应选“独树一帜”。
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触类旁通:懂得了某一事物或道理从而懂得相关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此处强调“将各个艺术门类”融合,应选“融会贯通”。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精彩绝伦:精彩美妙到了极点。此处用于形容“艺术表演”,应选“精彩绝伦”。
故选C。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甚至赶超的态势”缺谓语,在“似乎”后加上“有”之类的动词;
B.不合逻辑,“要化作”的“要”和“照亮了”的“了”有未然和已然的矛盾,去掉其中一个;
D.搭配不当,“加速……力度”动宾不搭配,应为“加大……力度”。
故选C。
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排序的能力。
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文字,按照观察景物的顺序来排列句序。
由“先入眼的是榆树”可知,先描写榆树的整体形象“一棵棵敦实地站着”,再由“树干”写到“枝丫”“树下的绿荫”,最后写到“落叶”。还可以根据下文的“树叶”推知与下文衔接的最后一句是④。最后的排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选A。

6.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本句意为:憎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讦: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
B.本句意为:跟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撰”:才能,在这里可以译为“志向”。
C.本句意为:只不过表明他不知量力罢了。多:副词,徒然,只是。
故选D。
7.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A.本句意为: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党:类别。
C.本句意为: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躬自厚:多责备自己。薄责:少责备。选项中,“则远恕矣”应为“则远怨矣”,是远离怨恨,而非远离宽恕。
D.本句意为: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何言:宾语前置,言何,说什么话。
故选B。
8.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颔联转写别后重逢的场景……极言今日相聚之欢”错误,根据首联“忆昔征南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可见,此处并非转写别后重逢,也不是今日相聚之欢,而是回忆过去相聚,用以衬托今日离别之悲伤;写今日的应是颈联“论旧举杯先下泪”,“泪”字表露作者面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愁绪。
故选B。

9.A
10.C
11.①各类秩序规范的约束相对困难。②语言趋于庸常(追随媒体流行语),语言不触及问题的本质。③产生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带来语言的“失焦”助长受众对于套路化趣味的追逐和欲望。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青少年是弹幕发展与应用的主力……”错,原文是“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青少年是其发展与应用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创新能力,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弹幕在这类群体的推动下能快速郁勃于网络也不足为奇”,选项中缺少了“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的时间限制。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是一种人性自然的体现”错,原文中“人性自然”是在“‘三位一体’再叠加超级技术,正在强势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固定情境下的消费‘习性’,进而重塑他们的文化趣味与生活方式”这一情况下形成的,而并非真实的人性自然体现。选项中对“人性自然”的概念理解错误。
故选C。

12.第一处写“乞丐”破败的穿着、醉酒的外貌,表现其潦倒落魄;第二处写“乞丐”穿的是“羊羔皮”“ 海狗皮”,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外貌的变化(对比)显示了“乞丐”已经重新走上了正道,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
13.本文写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对“乞丐”的帮助,以及他自以为是,满是骄傲与自豪地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厨娘实实在在地对“乞丐”的帮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厨娘的善良、真诚。律师的视角,使情节展开更为真实、更具悬念,突出了讽刺意味。
14.小说结尾(用补叙)揭开事情真相,原来是厨娘并不是“凶婆娘”,是她真正帮助了乞丐;劈柴的情节照应了前文;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力,令人回味;强调突出了厨娘的形象,强化了真诚的帮助使人痛改前非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
15.小说中律师一心以为自己改变了“乞丐”的命运,帮助他走上了正道,而真实的原因是厨娘实实在在伸出了手,给予了“乞丐”真实的帮助,从而挽救了他的命运。小说讽刺了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气指使的态度。这启示我们帮助他人需要基于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只有实实在在、感同身受、施以援手,才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


16.C
17.C
18.A
19.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 / 故先自治其身 / 使天下皆信其言 / 曰 /此人也 / 其言如是 / 是必不可不如是也
20.(1)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终究(到底)是用的什么方法呢?让人感到羞耻罢了。
(2)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心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辈,没有看出他们跟我有什么差异。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坐:席地而坐,坐着。句意:并且又知道坐着是安逸的。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是/“为所”结构,表被动;
B.代词,他们/语气词;
C.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D.结构助词,的/取独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首先需要加强百姓的道德修养”错,“故先自治其身”指的是先加强圣人(统治者)自身的修养。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古时候的圣人将要用礼去治理天下,所以一定会先修养好自己的身心,让天下人都信服他的言论,说道:这个人,既然他说的话是这样,那么事实就一定会是这样。
“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主谓宾齐全,“故”作连词,用于因果复句的句首,“故”前断开;
“自治其身”与“使天下皆信其言”是两套谓语结构,中间要断开;
“曰”前句意完整,“曰”后一般断开,故“曰”的前后均断开;
“此人也”的“也”表停顿,其后断开;
第一个“是”作前一句的宾语,第二个“是”作后一句的主语,两个“是”之间要断开。
最后的断句是: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 / 故先自治其身 / 使天下皆信其言 / 曰 /此人也 / 其言如是 / 是必不可不如是也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然则,这样那么(既然这样);果,终究(到底);耻,使动,让人感到羞耻。
(2)得分点:以为,以(之)为;侪,类、辈。

参考译文:
人之常情往往是安于惯常的所为,如果没有什么原因就改变他们的风俗,那么情势必定是不行的。圣人开始作礼书的时候,没有凭借那些危亡困辱的局势而使百姓信服,却只想轻易地让他们去掉他们旧有的习俗,而乐意依从自己的法则,那样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什么缘由就让他们去侍奉君王,没有什么缘由就让他们去侍奉父亲,没有什么缘由就让他们去侍奉兄长,那么在他们最初的时候,并非像现在的人一样知道君王父兄都是一定要侍奉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幡然醒悟听从我的教导,是因为我是让他们通过懂得羞耻而感到信服的。
他是我的君王,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兄长,圣人说:他是我的君王父兄,那么他和我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便让君王父兄坐下,而自己立于旁,并且低着头,曲着膝,走到他们前面施礼,而所谓的拜,就是率领天下的人,让他们对他们的君王父兄作拜。如果没有什么缘故就让他们拜他们的君王,没有什么缘故就让他们拜他们的父亲,没有什么缘故就让他们拜他们的兄长,那么天下的人就又会嗤笑,认为这种行为是迂腐怪异而不会服从。然而君王父兄又不能不得到他们的臣子子弟的拜见,而只是白白地做他们的君王父兄,于是圣人便又有了权术,让他们的心为之信服,让他们肯于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终究(到底)是用的什么方法呢?只是人的羞耻之心罢了。
古时候的圣人将要用礼去治理天下,所以一定会先修养好自己的身心,让天下人都信服他的言论,说道:这个人,既然他说的话是这样,那么事实就一定会是这样。因此圣人说:天下人中那些对自己的君王父兄不拜的,我将不会和他们同列。而且也让全天下人也都说:他将不能和我同列。于是人们便争相率领着去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以求得能够和圣人同列。虽然这样,那些圣人必定要让天下人去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小小的权术吧。他是我的君王,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兄长,圣人的拜见之礼不应用在世上的话,我便和他全都坐在这里,全都站立在这里,一同并肩在这里行走,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一旦我发怒了,用手举着大木棒去追赶击打他们也是可以的。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心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辈,没有看出他们跟我有什么差异。
圣人知道人民都安于逸乐而苦于劳作,因此便让尊贵的人得以逸乐而卑贱的人去劳作,并且又知道坐着是安逸的,站立着并且拜是劳苦的,因此便让他的君王父兄坐在上面,让他站立着并且在堂下拜。一旦心中发怒的时候,自己慢慢地思量,必定会说道:“这是对着我坐着而我对其拜,并且我站立在他下面的长者。圣人原本就让他们享有安逸而我去劳作,这就是说明我比他要卑贱,如果手举着大木棒去击打追逐他们的话,我的心就会不安。”将木头雕刻成人,朝夕对它作拜,一旦日后将它劈开当作木柴烧火用的话,尚且会对它有所顾忌。当他最开始劈开这木头烧火的时候,会想我已经对它拜怎么敢把它当作木柴烧火用,因此圣人动用小小的权势而让天下人都去尊奉自己的君王父兄。而那些权势又不能够去告诉别人,因此便先以羞耻之心相告。
哎呀,事情既是这样的,而后君王父兄才得以安享尊崇一直到了今天。如今的这些匹夫匹妇,没有人不知道拜他们的君王父兄,于是便说:“拜起坐立,这些都是礼节中的末枝。”却不知道圣人在刚开始教导民众拜起坐立是如此的辛劳呀。这就是圣人所忧虑的,于是便作了《周易》来使其教义显得神圣。
2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2.图片主体部分是一只砍掉了三根指头的手,剩余的两根手指构成一个“胜利”的标志;但是,这表面的胜利无法掩盖乱砍滥伐的危害,突出了题目中“这并不是胜利”的寓意;巨大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简洁形象,警示性强
23.①有完整的木撑架式主拱骨架;②有很好的受压性能;③廊屋能让桥梁更加稳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