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8-17 18:16
参考答案
1.D
2.B
3.(1)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研发方剂。
(2)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进入国际医药体系。
(3)利用大数据,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效率推动理论创新,以及推进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及重大中药新药创制等实践创新。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曲解文意,“打破了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种特定疾病的局限”错误。由原文“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可知,在青蒿素之前还有如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做法,不是青蒿素“打破”的。
B.“中医药的价值是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错误。由原文“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的价值再次受到世界瞩目,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可知,涉及的“中医药的价值”受到世界瞩目的条件不成立,与原文材料二“再次受到世界瞩目”的意思相悖。
C.张冠李戴,“来自世卫组织为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发布的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错误。由原文“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为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保障中医药的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已发布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可知,发布制定标准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因果逻辑颠倒,由原文“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和巨大空间”可知,原文的逻辑关联是“‘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促使需求增长,从而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营造环境和空间”,而选项的逻辑关联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增长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营造环境和空间”,两者逻辑关系相悖。
 
4.D
5.A
6.(1)结构更加完整,把葫芦的故事讲完;(2)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掀起新的情节波澜;(3)通过写葫芦卖出高价,侧面表现清兵卫审美眼光的独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4)肯定了清兵卫的才能,揭露了世俗对天才的扼杀;(5)让读者了解葫芦的去向,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7.这篇作品看似平淡,实际上包含了多重悲剧:(1)清兵卫的艺术天赋被大人蛮横剥夺,儿童天性受到伤害;(2)扼杀清兵卫天性的居然是其最亲人——他的父亲;(3)以培养学生品德为已任的修身课教员居然也参与扼杀清兵卫的成长;(4)成人的世界强大,儿童的世界弱小,面对压制只能无奈承受;(5)清兵卫天性被扼杀而不自知,只是转向下一个兴趣;(6)清兵卫作品的价值居然让不懂艺术的人得益;(7)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重演。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D.“不惜挑战教师父亲权威”错误。清兵卫是个被压制的对象,不是“挑战权威”的形象。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A.“特意设置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错误。《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局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促织》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却掩盖不住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8.贾雨村    刘姥姥    冷子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一空应填贾雨村,在整部书中,贾雨村是一个串起人间世事的线索人物,从小说开头冷子兴对贾雨村介绍荣国府,使贾家众人整体亮相;后做了黛玉老师,间接与贾府有了联系;后受贾府的照顾重新为官;在贾府败落时又落井下石,他见证了贾家的兴衰变迁。
第二空应填刘姥姥,刘姥姥一进贾府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就是“乞食”是“朝扣富儿门”,她想着曾从豪门贵族贾府借到一些衣食,暂时帮助一家人度过最艰难的寒冬,此时的贾府还算兴旺。第二次进贾府是元春封妃之后,此时的贾府因为元春封妃而再次重返巅峰,刘姥姥也因此得以进入大观园,参与贾母设的家宴,得以窥见贵族豪奢的一面。第三次进荣国府的目的是为搭救巧姐,此时贾家败落。她三进贾府,是见证贾府盛衰变迁的线索人物。
第三空应填冷子兴,他是周瑞的女婿,熟谙荣宁二府家族人物关系,都城中的古董商,和贾雨是好朋友。他对贾雨村介绍荣国府,使贾家众人在他口中整体亮相。
9.(1)“脂粉队里的英雄”是对王熙凤的褒扬,体现在她杀伐决断,陟罚臧否,有管理才能上。“协理宁国府”情节中,她敢于接下宁府的烂摊子,面对乱作一团的宁府一定要“先理出一个头绪来”,针对时弊,对症下药。大小事宜安排井井有条,上下人等无不调服,竟让无数须眉男子折服。 相比于贾珍的荒淫无能,宝玉的“中看不中用”,王熙凤可谓真正的豪杰。
(2)但是王熙凤又阴险、毒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让人“恨”,招人“骂”。“弄权铁槛寺”便显出了她的狠毒贪婪。她为了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的婚事索要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假托别人的名义写信给长安节度使迫使守备忍气吞声收回聘礼,使得张金哥用麻绳自缢,守备的儿子跳河自尽。



 
10.A
11.C
12.C
13.(1)如果放弃灭亡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供应缺乏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害处。
(2)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合乎秦穆公内心所想,怎么能像这样呢?
14.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鄙:边邑”错误。句意: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解释错误。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对。/介词,在。
B.“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C.“而”两句均为连词,表修饰。
D.“其”,语气词,表祈使。/代词,指宫车。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秦曾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错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可见应是晋国曾经答应用割让焦、瑕两地给秦国。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供应;“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2)“利害”,利益与危害;“中”,合乎,符合;反问句,怎么能……呢? “若是”,像这样。
1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秦穆之于晋”为名词短语,做后一句的主语,因为主语的名词短语较长,故应在其后停顿;
“相与之久也”为动补结构,“也”为句末语气词,故它后边应该停顿;
“相信之深也”为动补结构,“也”为句末语气词,跟“相与之久也”相对出现,故它后边应该停顿;
“一怵于烛之武之利”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烛之武之利怵”,故“利”后应该停顿;
“弃晋如涕唾”为比喻句,“弃晋”为本体,“涕唾”为喻体,共同构成主谓宾结构,故应在“涕唾”后断开。
正确断句为: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句子含义: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时间很长久了,相互信任很深厚了,相互结盟很牢固了,(秦穆公)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
参考译文:
(一)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郑伯。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二)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合乎秦穆公内心所想,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时间很长久了,相互信任很深厚了,相互结盟很牢固了,(秦穆公)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15.B
16.①注意炼字,“尽”“万”这些副词的使用,要吸尽江水,要让万物作陪,产生了一种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②意象宏大,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凸显豪放之气。③想象奇特,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④采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能一口吸尽西江水,以北斗大勺作酒器,表现了词人豪迈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借代的修辞手法”“良田美景”错误。由“着我扁舟一叶”可以推断“玉鉴琼田”是指洞庭湖湖面广阔,没有“良田美景”;没有用到“借代”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17.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暴霜露    斩荆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让、鉴、亦、暴、荆、棘。
18.答案:
文段中的错误类别或填空要求 指出或描述错误 写出正确的字音、字形、词语或表述或填空
注音有误  椽(yuán)错误 应为chuán
字形有错  阑  斓
词语运用有误  滋长  滋养
有语病的句子  “可以堪称”成分赘余(重复累赘)  去掉“可以”
标点有误  后一个破折号  改成逗号或句号
“载歌载舞”的“载”有以下几个义项:①装载;②充满;③又,且;④记载,刊登;⑤年。
选段中应该是哪个义项呢?试作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择义项(③),理由:①解释为连词“又”,连结动词“歌”与“舞”,意为“又唱歌又跳舞”,②表现土家人欢乐的情景,符合语境表达需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注音有误的是“梁椽(yuán)”,“梁椽”的“椽”应读“chuán”;
字形有错的是“阑”,“色彩斑阑”的“阑”应为“斓”;
词语运用有误的是“滋长”,与“艺术形式”不搭配,应为“滋养”;
有语病的句子的是“可以堪称”,成分赘余,“堪”就是“可以”的含义,应去掉“可以”;
标点有误的是后一个破折号,“傩愿戏、摆手舞、芦笙舞、铜铃舞”是列举的“艺术形式”,此处不能用破折号,可以改为逗号、句号或省略号;
“载歌载舞”的含义是“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其中“载”的含义应为“③又,且”即“一边……一边……”,原因是解释为连词“又”,连结动词“歌”与“舞”两个艺术活动,意为“又唱歌又跳舞”,表现土家人欢乐的情景,符合语境表达需要。
19.这则新闻不可靠,理由如下:(1)来源不可靠,没有指明哪家媒体;(2)时间不明确,没有写出10万“鸭子大军”出征的具体日期;(3)原因写清楚了,但是10万鸭子派遣到巴基斯坦在操作上有很大难度;(4)新闻中特意提及到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有植入广告的嫌疑;(5)“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种语言表述有太强的主观性,不符合新闻语言客观性要求。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信息的真伪辨析的能力。
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资料、史实、引语、数字,新闻中涉及的人物姓名及其职务、职称以及有关单位部门的名称等应准确无误。这则材料中,如“有媒体报道”没有具体交代清楚;“随后,10万‘鸭子军队’也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时间不明确;事理上讲,10万鸭子派遣到巴基斯坦在操作上有很大难度,不太现实;“是的,你没有看错”,语言表述不符合新闻语言客观性要求。
20.电影《红船》海报:图文结合,文字直接体现建党100周年的主题:船行海上,以旭日东升为背景,体现领航意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破浪前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