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B.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C.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D.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后统称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 C.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中的“山东”就是这个意思。 D.区区,一般形容数量少或者不重要,后也为自谦词,如“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外部威胁的形势下借古讽今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战。 B.苏辙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有所不妥。 C.苏洵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是对北宋统治者“以贿求和”的妥协政策予以讽谏。 D.苏辙文从各诸侯国着笔,指出山东诸国如“厚韩亲魏以摒秦",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 14.苏洵的《六国论》从________的角度立论,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苏辙的文章则从 的角度立论,论证六国相继破灭的原因,批评六国之士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15.下面是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颔联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上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B.李诗尾联想象楼高风急,凉风四起,虚写诗人醉后的感受,着笔仍然在写楼高。 C.杜诗首联以“昔”字起句,写早闻洞庭盛名,然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之愿望。既有初登之喜悦,又有今非昔比、世事沧桑的伤感,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D.杜诗颔联的妙处在“坼”“浮”两字,一“坼”一“浮”,以动写静,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16.有人说,李杜两位诗人不露斧凿之痕写尽了岳阳楼的宏伟壮丽、洞庭湖的浩荡开阔,可谓自然生成。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情感的异同。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中占地之广,楼宇之高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擅长描写战争场面,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其词风的突出个性。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________”五个字描绘出盛大的阅兵场面;又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这个比喻句形象的描绘出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常听见有些《红楼梦》读者说:“我爱史湘云!”这是说黛玉和宝钗各有其不可爱的地方。 有谁不喜欢天真明朗的情调呢?在冻云阴雾低压、病柳愁花缭绕之下,忽见一片鲜艳的朝霞,辉煌天际,人会顿然觉得眼前一亮,心胸开朗。大家正在吃酒行令,忽然不见了云姑娘。众人走到山子石后头一看,原来她吃醉了,________在一个石板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脸和衣襟上是________,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这是多么出人意外的一幅美妙的图画啊! 湘云在大观园诸少女中能发出新鲜美丽________的光彩,就在于她既天真又热情的性格。湘云听见别人结社吟诗,就抢着参加,对自己的兴趣和才华不加掩饰。吃了别人的酒,就要还席,也不计算自己有钱没有。得到了几个绛石戒指,就________分赠给朋友们,也不管别人是否看得重。宝钗没有她真情,黛玉没有她浑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酣睡 红香零乱 不同流俗 专程 B.鼾睡 红香零乱 与众不同 专程 C.酣睡 红香散乱 不同流俗 专诚 D.鼾睡 红香散乱 与众不同 专诚 19.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七、名著阅读 22.清代纳兰性德的词《金缕曲》写到“葬花”,原句是“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这是亡妇忌日的悼念之作,满是伤春之感,悼亡之思。《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读来也可谓字字浸泪,句句含悲。请你概括黛玉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读大学时信奉王阳明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于是自己取名“知行”。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改名“行知”。 “知行”观一直是中华民族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孙认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说:“所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就是知和行的关系。”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