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史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来纤离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吗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②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③今迳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树然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B.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C.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D.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合纵”,与“连横”相对应,是指战国六国联合抵抗秦国的联盟战略。 B.“丹青”,本指丹砂青雘,因不易褪色,常为史家所用,后成为书法艺术的代称。 C.“瓮”“缶”,皆为小口大腹的器皿,常用以盛酒浆,秦人宴饮时击之以和歌。 D.“宾客”,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宾客”,“客”指寄居之人,“宾”指所敬之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将秦王发布逐客令说成是“吏议”,能够避免触怒秦王。又历数四个秦国先君起用客卿的例子,说明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之大。 B.李斯先反面论述各类珍宝并非来自秦国却受秦王喜爱,再正面论述没有这些珍宝,秦王的生活质量将大受影响,劝谏秦王不要重“物”轻“人”。 C.李斯以“太山”“河海”设喻,排比铺陈,道明“王者不却众庶”的道理,并揭示出“五帝三王”无敌的原因是不拒绝广大民众。 D.司马迁的看法与“俗议”不同。他认为李斯出身平民,后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位列公,但最后却受五刑而死,是其咎由自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②③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4.选文划横线的①句在总结客卿对秦国的贡献时,通过哪些句式或语气变化来步步蓄势?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思相见知何日?”是设问也是反问,既有日日相思之苦,又有不能见不如不见之怨。 B.在这首诗歌中“难为情”并非“不好意思”之意,而是相当于“情何以堪”。 C.“长相思”与“短相思”、“长相忆”与“无穷极”两两对应,抒发了对远人浓烈的相思之情。 D.此诗从题材看可以是“羁旅思乡”,也可以是“闺怨”,因为抒情主人公可以是“游子”,也可以是“思妇”。 16.该诗打破了一般唐诗齐言的特点,有人认为有民歌之风。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理由。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静女》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男女约会时,女子故意躲藏令男子独自徘徊的活泼画面。 (2)苏洵在《六国论》里总结六国败亡教训,警告统治者“______________”,又借古讽今,劝诫当朝统治者,莫要以大宋天下“______________”。 (3)青春正好,但是封建时代的女子不被允许自由地表达爱情,所以当林黛玉听到汤显祖《牡丹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就被击中心事,引发深深的共鸣。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没有用,尽管有无数人曾经试图去描述它的好处。莫言说,“文学让人心中有爱。叶圣陶说,“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但坦率地讲,也许文学只是一种纯粹的享受。 文学为生活打开了一个逃离的出口,你可以跳进一个故事里,不费力气和代价地开始一场历险,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儿了。生活还是那个生活,你却有可能成为不一样的你。谈及爱,你会想到___________;谈及美,你会想到___________;谈及真,你会想到___________;谈及善,你会想到___________。虽然文学没有用,但它让你回归甚至感受到生活本身的意义——享受。 又或许,文学可以成为我们经常熟视无睹的可靠导师。当我们遇到困惑时,文学用一种静默的力量给你回答。文学作品里,有你没走过的路,没经历过的事,没悟透的道理。在人生的某一瞬间,它们会成为一道光,照亮你的前路。 18.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 B.趋向 C.熟视无睹 D.静默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③“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④“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0.下列诗句与“红杏枝头春意闹”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七、名著阅读 22.阅读下列有关大观园景物的题诗,完成两小题。 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蝉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薛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1)四首诗分别对应了大观园中的潇湘馆、_____①_____、衡芜苑、____②______,主人分别是林黛玉、____③____、_____④_____和_____⑤_____。 (2)馆名与主人的性格、命运有着紧密联系,请从四馆中任选其一,说说其馆与其主人之间的关联。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小贾喜欢物理,但物理成绩中等水平;他的历史成绩拔尖,但兴趣不在历史。高一期末高考科目选课时,他和父母的意见不能统一。他想从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物理,父母却认为历史比物理更易博取高分而要求他弃物理选历史。 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任务一:请你选择一种身份(家长或者小贾),给对方写一封信,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任务二:你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在班级里组织了一场以“理想和现实”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体验感受写一篇发言稿。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文体特征明显;⑧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