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昆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6-20 09:34
答案以及解析
1.B
2.C
3.D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是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传播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说法错误,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强调合理的制度架构的重要性。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中观点态度能力。A.“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说法片面,原文为“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原文有个前提是“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C.“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的灾难”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故选D。
4.C
5.A
6.相同:①发行主体相同,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②功能和属性相同,都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不同:①支付方式不同,纸币采用现金支付,数字人民币采用电子支付;②使用便捷度不同,数字人民币使用起来比纸币更方便快捷;③安全性能不同,纸币不易追溯,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货币的追踪;④耗费的成本不同,数字人民币不需印制、贮藏,纸币更节约成本。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没有任何价值基础,缺乏必要的价值特性,无法保证价值稳定”错误。结合材料一“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材料三“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数字人民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本质一样,都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可知,DCEP数字人民币与法定货币等值,有价值特性,安全性高;B.“DCEP所提供的挂失功能可为失主挽回全部损失”错误。范围扩大了,由材料二“对实名钱包还可进行挂失”可知,实名钱包才可以进行挂失;“为失主挽回全部损失”说法无依据;D.“通过第三方平台”错误。由材料二“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材料三“使用数字人民币时,只存在付款方与收款方两个点,不需要经过任何第三方平台”可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时,不需要第三方平台。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中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在数字货币这场竞赛中取得了主动权”错误。原文是“无疑也有助于在这场竞赛中取得主动权”,而不是已经取得了主动权;根据材料二首段,“数字货币”错误,应是“法定数字货币”。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目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的纸币相比的异同。解答时先从材料中找出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的纸币各自的特点,然后分别概括它们的异同即可。相同:结合材料一“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此次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在功能、属性上与纸币相同”、材料三“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数字人民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本质一样,都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可以概括出二者的相同点:发行主体相同,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功能和属性相同,都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不同:由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名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指的是数字货币,EP指的是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此次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可知,纸币采用现金支付,数字人民币采用电子支付,可见二者支付方式不同;由材料三“数字人民币有自己的专属APP—数字人民币APP,而且这个APP据说用起来非常方便,上滑付款,下滑收款,右上角扫码付款”可知,数字人民币使用起来比纸币更方便快捷,可见二者使用便捷度不同;③由材料二“纸币和硬币具有易伪造、难统计、匿名不可追溯等缺陷,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货币的追踪,对实名钱包还可进行挂失”可知,纸币不易追溯,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货币的追踪,可见二者安全性能不同;由材料二“使用DCEP法定货币构建一个理想的虚拟交易环境,免去纸钞和硬币的发行,省去货币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的成本”可知,数字人民币不需印制、贮藏,纸币更节约成本,可见二者耗费的成本不同。
7.B
8.①好喝懒做:在合唱团任职时酗酒被赶出,找借口不工作。②不诚实,少尊严:假冒老师、大学生之名行乞。③落魄无依:穿破衣,沿街乞讨。④本质善良,理解人意:经别人帮助挽救决定痛改前非戒酒、愿工作。⑤懂得感恩:感激帮助过他的斯克沃尔佐夫,更感激善良高尚的奥莉加。
9.①叙述手法:插叙,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②人物塑造: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③主题: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错误,原因是“酗酒”;“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错误,由原文“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可知,是他什么都不会,没有手艺。C.“可怜身世感动了”不准确。应该为斯克沃尔佐夫为卢什科夫被自己说服且能够帮助卢什科夫感到高兴。D.“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错误。有同情,因为同情才替他劈柴。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可知,在合唱团任职时酗酒被赶出,找借口不工作,可见他好喝懒做。由原文“‘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可知,假冒老师、大学生之名行乞,可见他不诚实,少尊严。由原文“‘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可知,穿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沿街乞讨,可见他落魄无依。由原文“‘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可知,经别人帮助挽救决定痛改前非戒酒、愿工作,可见他本质善良,理解人意。由原文“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可知,感激帮助过他的斯克沃尔佐夫,更感激善良高尚的奥莉加,可见他懂得感恩。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使情节更完整,“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一小时后奥莉加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小说中主人公斯克沃尔佐夫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奥莉加的行为更加反衬出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气指使的人物形象特征。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的一言一行,永生难忘。“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使主题更深刻,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奥莉加真诚平等的帮助挽救了卢什科夫的心灵。
10.A
11.C
12.B
13.(1)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名)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
(2)(陆光祖)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
14.①陆光祖对皇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②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这是“朝章”规定;③不因皇帝“特旨”而迎合认同,这是“不阿”皇权。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蔡时鼎”“陈登云”是两个人,二者之间应有一个顿号,由此排除BC;“时鼎”为人名,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子遭母丧,为丁外艰;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为丁内艰”错误,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在担任吏部验封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错误,由原文“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译为“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也就是说陆光祖在担任吏部文选郎中的时候,致力于荐推人才。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中,“专擅”,独揽权势;“时已迁太常少卿”为省略句,主语为陆光祖;“迁”,调任。(2)句中,“尝”,曾经;“迕”,抵触;“卒”,最终;“徇”,顺从。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的“时行谢政,特旨用赵志皋、张位,时行所密荐也。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译为“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可概括出前两点:陆光祖对皇帝授旨起用申时行暗中推荐的赵志皋、张位这件事不认同;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这是“朝章”规定。从这里可看出陈光祖并没有因为是皇上的“特旨”而听从皇命,这就是“不阿”皇权的表现。
参考译文: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河南濬县知县一职。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交纳雇工的工钱,老百姓于是安定下来。郡王夺取百姓产业,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补任祠祭主事,历任仪制郎中。严讷为礼部尚书,十分尊重光祖,建议没有不被采纳的。等到严讷改任吏部尚书,就调陆光祖为验封郎中,不久调任文选郎中。更加致力于荐举人才,升用了几乎所有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又破格提拔廉洁而有能力的官吏,有的是由乡试举出的贡士,有的是由书吏中选拔上来。由此下面的僚属竞相勉励,严讷也真心信任他,所以陆光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左侍郎朱衡忌恨陆光祖,在背后说陆光祖的坏话,御史孙丕扬就用独揽权势(的罪过)弹劾陆光祖。当时陆光祖已调任太常少卿,因此被削职闲居。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谋划倾轧徐阶。徐阶的宾客都躲避隐匿,只有陆光祖替他调解。等到高拱被罢职,杨博接替掌管吏部,赞许陆光祖讲正义,特别起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为大理卿。半路上遭遇父丧(就回家奔丧)。万历五年,被起用为原来的官。张居正因为居丧未满出任官职,杖责议论的人,陆光祖写信(寄信)规劝他。等到王用汲弹劾张居正,张居正将要用大罪加害他,陆光祖极力解救使他得以幸免。张居正与陆光祖同年考取进士,相互友好,想引荐他做助手,陆光祖不曲意相随。万历十一年冬天,他被举荐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才过十天,就被征召担任吏部职。他把张居正所摒弃的成熟稳重的人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李植、江东之极力请求治张居正的罪,陆光祖称张居正辅佐的功绩不可抹杀,与舆论相反。吏部尚书宋纁去世,于是起用陆光祖代替。当时部中的权力被内阁夺取了,宋纁极力矫正,遭受挫折,陆光祖不因此惊惧。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申时行辞职,神宗特意授旨起用赵志皋、张位,都是申时行暗中推荐的。陆光祖称,辅佐大臣应当由朝廷推荐,不应当由宫内降旨。皇上这次的命令应下不为例。
陆光祖为人耿介有骨气,见识高明,通晓朝廷典制,每当议论大政方针,他一言确定要害。孙丕扬弹劾罢免陆光祖,后来孙丕扬两次在吏部任职,陆光祖极力推荐支持他。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将陈登云当作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视察盐政,因为提建议被罢免,商人到南方刑部攻击他,陆光祖当时担任尚书,替蔡时鼎洗刷了被诬陷的罪名,惩处了胡乱诉讼的人,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15.D
16.①直抒胸臆。“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诗人直接抒写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来表现彼此的友情深厚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夜晚灯火已残,天气寂静寒冷,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③用典抒情。把杨元素比作深受百姓爱戴的羊祜,表达了对友人人品的钦佩。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和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本词是送别唱和之作,虽然风格豪放,语言铿锵有力,但所表现的感情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很大的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本词则是表达对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对杨绘人品的敬佩、赞赏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悦。故选D。
16.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词的下阙以“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开篇,诗人直写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这一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苏轼词的豪放特点,表现了与杨元素彼此的深厚友情和分别后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一句,为此次的分别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离别的夜晚灯火已残,天气寂静寒冷,作者在此是借景抒情,以抒发作者对与将要分别的不舍情谊。最后一句“堕泪羊公却姓杨”作者巧妙的运用“羊”与“杨”的谐音,将杨元素比作西晋名臣羊祜,既说明了杨元素深受百姓爱戴的事实,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人品的钦佩之情。
17.国脉微如缕君莫道投鞭虚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缕”“鞭”“凰”“芙”“蓉”“乳”。
18.B
19.C
20.D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坐失良机,观望等待,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根据文意,“他始终坚守使命,追逐飞天梦想”等可知此处应该选用“失之交臂”。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根据文意,这里的表述对象是“面貌”,应该选用“焕然一新”。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这里是说“国家民族的事业”,应该选用“蒸蒸日上”。掷地有声,扔在地上能发出声响,形容话语豪迈有力;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此句是用来表述“誓言”的,应该选用“掷地有声”。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根据与前后语句的衔接、语义的侧重点以及转折关系复句的主句位置,应该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放在后面,排除答案B、D两项;因为上句的表述中心为“航天人”,那么下一句应该承应上文用“他们”等词语来照应,A句与上一句的衔接显然不够紧密,排除答案A。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主语残缺,根据后一句“不仅有……还有……”的提示,可在“真正担负起航天人这一群体的使命”后加上“的”,作为“不仅有……”与“还有……”的主语;“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并列不当,可将其改为“科研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故选D。
21.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蜘蛛也没有总是头朝下趴着光会影响蜘蛛织网的方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要根据语段第一句话来推敲。第一句话讲“在正常的重力状态下”蜘蛛是怎么织网的,反推回来,后文应该是说“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蜘蛛是如何织网的,这样前后文才能形成照应。再联系后文“到国际空间站进行该项试验”,可以得出①空应填“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之意的句子。第②空,前文主要阐述了“在重力消失后”的情况,需要和第一句话中在正常重力情况下的普通情况进行比较,由此可知,②空的内容应与“蜘蛛总是会头朝下趴在网上”相对,故应填“蜘蛛也没有总是头朝下趴着”之意的句子。第③空,前文“这表明”三字说明是对前文实验内容的总结。前文提到“国际空间站里的蜘蛛在没有灯光照射时,织网的方向是任意的;而开灯时,蜘蛛就借助光进行定向织网”,这里的变量是“有没有光”,产生的结果是“织网的方向不同”,由此可知,③空应填“光会影响蜘蛛织网的方向”之意的句子。
22.①“莅临”改为“来临”;②“贵方”改为“你们”;③“告诫”改为“提醒”;④“俗务缠身”改为“琐事繁忙”;⑤“先睹为快”改为“认真阅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