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洛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6-01 11:09
洛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
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挖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彰显了三星堆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强化的是文化自信的力量。申言之,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锦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
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因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之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虽处于所谓“华夏边缘”,但却与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南面可通过滇、缅、印之间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沿海各地,甚至可以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与该地域文明发生交往。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它关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的探寻,对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理解,对中华文明世界贡献的把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历史主体性、民族凝聚力的认知与塑造,意义堪称重大。80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我们相信,此次的考古发现,也仅是辉煌博大的中华文明遗存之冰山一角,今后的发掘研究前景更可期,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事业定当再上层楼。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2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众关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挖掘,表明了三星堆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这种关注也强化了中国人所具有的文化自信。
B.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有力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持久、厚重、包容,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
C. 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而三星堆文明便属于这棵大树的根脉,它奠定了巴蜀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地位。
D. 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为了证明三星堆不仅仅是一个遗址,更是一种文明的展示。
B.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由国内到国际逐层深入论述了三星堆遗址对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C. 作者在文中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性,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深刻透彻。
D. 文章末段在前文对三星堆遗址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考古工作更深层次上的意义,跳出了纯历史学术的圈子,富有深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蜀文明自夏代起就和中原文明有了交流,受到中原文化的很大影响。这种不断的交流融汇促进了古蜀文明的发展。
B.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谱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明,有关蜀王杜宇和五丁开山等故事传说都点缀着中华文化的璀璨星空。
C. 中华文明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明,这可以从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具有西方文明的特质这一现象上得到证明。
D. 考古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文化事业,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必会使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错。原文是“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
C.“三星堆遗址奠定……地位”错。原文是“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另外,原文有“早期”。
D.“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逻辑错误。原文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头和殷墟文化的影响”,可见“有相似之处”不是因为“受二里头……的影响”。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逐层深入”错。原文主体部分有总领句,分别论证了“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可见是并列关系,不是“逐层深入”。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必会”混淆时态。原文是“80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可见“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是已经做到的事实。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材料二:
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2月16日仅单个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就累计观看千万次。“河南春晚出圈”“河南春晚真中”等留言活跃在各大网站。
《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以黄河文化、中原精神、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一组黄色、绿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乐俑为原点,对唐代服饰、色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更出彩的是,《唐宫夜宴》将《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名画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鹗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融于场景,舞者犹如穿行于古画之中,将观众带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彰显出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如果说文化自信为《唐宫夜宴》注入了灵魂,技术赋能则让这场河南春晚变得活灵活现。《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改编后的《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打造出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效果。不少人点赞其“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让民族艺术、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
专家认为,《唐宫夜宴》这个节目把传统的文化资源以“现代表达”的形式呈现,完成了非常好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发现、挖掘、讴歌黄河文化之美,呈现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国故事的拓展与补充。
(摘编自王胜昔等《<唐宫夜宴>为什么能火》,《光明日报》2021年2月22日)
材料三:
嘉宾: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廖昌永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主持人:刘梦(光明日报记者)
主持人: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人们发现传统文化正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近期《唐宫夜宴》等节目火遍全网,B站上各类国风和国潮视频弹幕刷屏。您心中的文化强国什么样?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潘鲁生:要建成文化强国,首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查、调研、发掘,发扬工匠精神,在此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变成当代的财富。当然,要加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廖昌永:我心目中的文化强国,有着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特质,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首先,它们应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不但有适合年轻人的,同样也有适合老年人的。其次,它们也一定是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能够生动反映当前人们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刘梦《看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光明日报》2021年3月8日)
4. 下列对《唐宫夜宴》“出圈”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宫夜宴》从演员妆容、服饰再到文化之美,对唐代文化元素进行了高度还原,将观众带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中,令人赞叹。
B. 《唐宫夜宴》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呈现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彰显出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C. 《唐宫夜宴》的改编者并没有对《唐俑》进行大的改编,演出后迅速“出圈”的结果出乎编创和演员的意料,但专家表示它实至名归。
D. 如果说文化自信使《唐宫夜宴》有了灵魂,那么现代科技手段就是它的翅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辉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B. 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好的中国故事,用适合的方式“讲好”,才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C.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基本国策,《唐宫夜宴》等就是这一国策的鲜活实践。
D. 专家认为,只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才能创作出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
6. 在传统文化领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请结合“《唐宫夜宴》现象”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通过“现代表达”等形式,使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讲好中国故事。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遗产成为当代的精神文化财富。大量创作既能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又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 “没有对《唐俑》进行大的改编”错,原文是“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另外,“结果出乎编创和演员的意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改编后的《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打造出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效果”。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 “只有……才”逻辑错误,原文只是说“还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唐宫夜宴》现象”简要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材料三。
材料二提到专家对《唐宫夜宴》的看法,“专家认为,《唐宫夜宴》这个节目把传统的文化资源‘现代表达’的形式呈现,完成了非常好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启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通过“现代表达”等形式,使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中对《唐宫夜宴》进行了解读,“《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唐代服饰、色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专家还指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发现、挖掘、讴歌黄河文化之美,呈现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材料三中潘鲁生也说“要建成文化强国,首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查、调研、发掘……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变成当代的财富”。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遗产成为当代的精神文化财富。
材料二分析《唐宫夜宴》成功的原因不仅是挖掘传统文化,还有时代特征,“改编后的《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打造出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效果”,从而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不少人点赞其‘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让民族艺术、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材料三中廖昌永也说优秀作品“一定是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能够生动反映当前人们的精神面貌”。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大量创作既能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又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