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A项,“勤俭节约……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错误。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折射出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B项,“克制消费欲望”错误。原文并无此意;“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与原文“不刻意追求”的表意有出入。C项,“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与文中“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意思相悖) 2. B(B项,“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表述不当。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 3. A(A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传统的节俭方式,与新节俭主义观念不符) 4. ①论证思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先提出观点,然后阐释新节俭主义的内涵及其行为表现,最后分析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的原因。②论述充分严谨。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如列举儒、佛、道家等关于节俭的论述,恰切地论证了新节俭主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观点。③论证语言精炼准确。运用“一定的”“客观上”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 (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 ①强化自我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把新节俭主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吃穿住行上不盲目攀比,不追逐名牌,不讲究排场,朴素节俭,理性消费。②积极宣传倡导,带动他人加入新节俭主义者行列。从家人、同学等开始,对身边发生的奢侈浪费现象及时进行说服和劝诫;通过撰写文章、张贴标语、朋友圈聊天等形式,向公众宣传倡导新节俭主义理念。(6分,每点3分,其中结合文本2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意思对即可) 6.D(D项,“交代了成岗独自留在牢房的原因”错误。他留在牢房并不是因为脚又红又肿,而是有革命任务。) 7.A(A.“丰富细腻”错,小说中的对话语言短促简洁,更符合地下斗争场合的特点) 8.①不理解成岗的秘密行为,内心委屈;②看到同志信任的眼光时内心充满期待;③看见纸条、找到集体时兴奋而激动;④对地下革命工作充满热情而在同志的引导下变得谨慎,在对敌斗争中变得成熟而沉稳。(每点1分,共4分) 9.①对事件作补充说明,引出下文关于“小纸条”的情节,使情节更丰富;②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对“小纸条”事件的阅读兴趣,使叙事有波澜;③丰富人物形象,通过这一情节,我们能感受到渣滓洞集中营地下革命者对革命的热情,以及同志间亲密无间的信任,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共6分) 10.B (“仪每从行”,“从行”,词组,随行,之间不断开,排除AC;“自为年宦先琬”,“自为”,自己认为,之前断开,排除D) 11.B (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不是秦初。) 12.D(“杨仪当官爱显摆”错误,原文意思是杨仪因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 13.(1)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数”,多次;“规画”,规划;“筹度”,筹措;“斯须”很快。4分,每点1分。) (2)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徙所”,流放地;“诽谤”,批评指责过失;“激切”,激烈;“收”,捉拿。4分,每点1分。) 14.①心胸狭窄。虽有才能,但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生怨恨。②口无遮拦。对费祎说起投靠敌国之话。③知过不改。被流放仍然公开激烈指责批评朝廷。(3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15.D(D项,“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错误,应是不能尽情地观赏这样的盛景而心生遗憾) 16.(1)写景上,①本诗描写了龙门雄奇壮观的景象(1分),②《登高》描写了空旷苍凉的秋江景象(1分)。 (2)抒情上,①本诗表达了对龙门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2 分),②《登高》表达了漂泊无依、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感伤之情(2 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7.(1)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或: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或: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或: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或: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本题6分,每空1分,第三小题中只要包含“雁”这个意象的唐代诗句均可) 18.C(A项,该引号代表的是引用,属于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B项,“联结”主要用来指一种虚无的或精神上的联结,比如联结的神经元;“连结”:主要用来指物体之间无生命体的连接。根据原文语境,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所以应使用“联结”。D 项,两个词中的“癖”读音都为“pǐ”) 19. C(根据“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而收到茶后,也需以诗相谢”可知,“茶”带动了“诗”,故排除BD项。根据本段文字论述中心为“茶与诗”,故以“茶与诗”为主语,排除A项) 20.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了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3分,把语序不当改对2分,搭配不当改对1分) 21.①中国各地饮茶习惯各不相同②各地的茶馆也各具特色③历史上的茶馆名目繁多 (6分,每点2分,意思对、不超字数即可) 22.①歌谣句句相押、一韵到底,节奏富于韵律,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美感。②运用排比、夸张的手法,将人们已离不开茶饮的日常生活情形展现出来,表达民众对茶饮的喜爱。③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加上篇幅短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利于口头传播)。(5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全对得5分) 四、写作(60分) 【参考分析】 审题时,第一段中的“嫦娥”“鹊桥”“北斗”“天问”都和中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有关。再结合第二段中富有想象力的“传说”即“中国式浪漫”,更是典型的古老文化。薪火相传,传的是学问技艺,材料中指的是我国富有想象力的传统文化。关键词紧抓“幻想、现实、科技、薪火相传”,可确定材料意图,围绕“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现代科技,创造奇迹、实现梦想”等立意作文。 参考立意: 1.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 2.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强国梦 3.传承优秀文化,承担责任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 4.传承古老梦想,利用现代科技,让梦想成真 5.坚守文化自信(或传承),坚持科技创新 6.科技与文化携手,发展与传承并行 7.让科技之花绽放在人文枝头 8.聚科技之光,燃文化之火 【参考译文】 甲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年间,他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奉命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降职,名义上担任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建兴五年(227),杨仪跟随诸葛亮到汉中。建兴八年(230),杨仪被升为长史,同时兼任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爱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遗憾二人不和睦,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建兴十二年(234),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军屯扎在谷口。诸葛亮病逝于沙场。杨仪已率领部队退回,又讨伐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特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卦,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躁胸襟狭窄,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不过是闲职而已。 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建兴十三年(235),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子孩子回到蜀地。 乙 评论说:刘封处于招致嫌疑的地方,而他的思虑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凭借才干而被拔擢进用。李严凭借办事的才干器局而发达。魏延凭借勇敢智略被任用。杨仪凭借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刘琰凭借故旧同宗而任职,都能位尊任重于一时,看他们的举止措施,寻求他们做事的准则,招来灾祸,没有不是始于自身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