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C。A选项应为颠簸(b);B选项“售磬”应为“售罄”,恰当(dàng);D选项应为亲密无间(jiàn)。 2.【答案】B。巍然形容的对象为山或建筑物,在此处是修饰对象误用。 3.【答案】B。引用部分末尾的句号改为逗号,放置于引号之后。 4.【答案】D。A选项中途易辙;B选项“甚至”前后语序不当,C选项介词残缺,在“加强人社系统经办能力建设形成有益补充”前加入“对”。 5.【答案】共同的印象是“沉郁顿挫”“摸着如有筋”是什么一种感觉就显得特别拗折(3分,意思对即可) 6.【参考答案】(1)“打投”追星。(2分)(2)答题要点:对追星的客观认识。对消息中行为的态度,追星要理性。对倒奶行为的批评,浪费,不符合社会正确理念。倡议,提出正确做法建议。(说明倡议的原因及目的,分条写出倡议内容,要求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7.【答案】D。偷换概念,太极拳具有追求和谐、倡导内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 8.【答案】C。A.曲解文意,技击之术仍然主要用于格斗。B.无中生有,标志着中国武术已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同,原文没有提到。D.强加因果,“最熟悉的陌生人”是指“存在于课表,但没上过几回”。 9.【答案】弘扬武术中的传统文化,重视培养武德。推动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将武术元素融入中小学课堂。 10.【答案】反复的修辞手法,文章用“一方”“一排”进行重复,生动表现士兵伤亡数量之多;对比,将“一”与“成百上千”进行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极具视觉冲击力;多用数量词“一”,聚焦伤亡场景,“每一”“一层”等数量词突显士兵伤亡的惨重。(答满任意2点得满分,1点2分) 11.【答案】铁塔是文章线索,尖谷堆上的铁塔贯穿全文,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铁塔是作者观察的立足点,便于描写双堆集朦胧的月夜景象,营造寂静朦胧的氛围;铁塔是双堆集今昔变化的见证,引发作者抚今追昔的思考与感受。(答满任意2点得满分,1点2分) 12.【答案】淮海战役早已结束,双堆集已经持续了三十六年的和平,表现作者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由衷珍惜、热爱之情;重回双堆集,作者发现人民仍然生活贫困,作者真诚鼓励、期盼人们争取富裕、幸福;双堆集重新成为村庄,战争遗迹逐渐减少,作者呼吁建立淮海战役战场博物馆,提醒人们应该认识、铭记特殊的中国现代史。(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3.【答案】作者以战地记者身份通过回忆历史再现淮海战役真实场景,表现战争的残酷,增添文章的历史厚重感、沧桑感;现实中双堆集朦胧的月夜和宁静的村庄景象,渲染氛围,与回忆中淮海战役的厚重相反相成,增加文章的艺术张力;回忆历史突出双堆集的历史意义,描写现实反映双堆集的历史意义得不到重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突出文章主题。(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C。C.坐:席地而坐,坐着。 15.【答案】B。A.是/为所结构,表被动。B.都为表目的连词,来。C.语气词,啊/代词,他。D. 结构助词,的/取独。 16.【答案】B。B.“故先自治其身”指的是先加强圣人(统治者)自身的修养。 17.【答案】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其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 18.【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终究(到底)是用的什么方法呢?让人感到羞耻罢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果:终究,到底。术:方法。而已:罢了。(2)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心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辈,没有看出他们跟我有什么差异。何则:为什么。以为:把......作为。侪:同类,同辈。异于:同......相比,有什么差异。注意句式。 19.【答案】柳永《长恨歌》 20.【答案】运用比喻,含蓄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以“云散星离”比喻分别,昔日朋友都如云散星离,这一别南国北地竟是十余年,诗人在往日的欢情与今日的清冷的对比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深沉的今昔之感。(对比也可)颔联将洪昇比作宋朝的诗人洪炎和词人柳永,盛赞其才情,含蓄地点明其戏剧创作上的令人叹服的成就。用典抒情。借马援遭人诬陷的故事讲述洪昇因《长生殿》而被革去国子监生,离京师而南归的不幸遭遇。笔墨之间流露出深切的同情与隐隐的哀婉,含蓄表达了对当政者扼杀人才、听信谗言的不满。同时表明对《长生殿》的诽谤也只得逞于一时,对友人加以宽解。 21.【答案】小步快走(以示谨敬)孔子对自己儿子是否有所偏私 22.【答案】学《诗》是外交人员从容应对的必要条件,可以增进交流,助力外交。(1分)可以兴、观、群、怨,有助于激发心志,认识社会,培养群体观念,学得讽刺方法。(2分)懂得事父、事君之道,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培养品德,增加知识。(1分) 23.【答案】(1)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素不闻诗书之训蹈死不顾(3)俯雕甍川泽纡其骇瞩(4)小乔初嫁了强虏灰飞烟灭(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4.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人之常情往往是安于惯常的所为,如果没有什么原因就改变他们的风俗,那么情势必定是不行的。圣人开始作礼书的时候,没有凭借那些危亡困辱的局势而使百姓信服,却只想轻易地让他们去掉他们旧有的习俗,而乐意依从自己的法则,那样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什么缘由就让他们去侍奉君王,没有什么缘由就让他们去侍奉父亲,没有什么缘由就让他们去侍奉兄长,那么在他们最初的时候,并非像现在的人一样知道君王父兄都是一定要侍奉的,而他们之所以能幡然醒悟听从我的教导,是因为我是让他们通过懂得羞耻而感到信服的。 他是我的君王,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兄长,圣人说:他是我的君王父兄,那么他和我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便让君王父兄坐下,而自己立于旁,并且低着头,曲着膝,走到他们前面施礼,而所谓的拜,就是率领天下的人,让他们对他们的君王父兄作拜。如果没有什么缘故就让他们拜他们的君王,没有什么缘故就让他们拜他们的父亲,没有什么缘故就让他们拜他们的兄长,那么天下的人就又会嗤笑,认为这种行为是迂腐怪异而不会服从。然而君王父兄又不能不得到他们的臣子子弟的拜见,而只是白白地做他门的君王父兄,于是圣人便又有了权术,让他们的心为之信服,让他们肯于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既然这样,那么圣人终究(到底)是用的什么方法呢?只是人的羞耻之心罢了。 古时候的圣人将要用礼去治理天下,所以一定会先修养好自己的身心,让天下人都信服他的言论,说道:这个人,既然他说的话是这样,那么事实就一定会是这样。因此圣人说:天下人中那些对自己的君王父兄不拜的,我将不会和他们同列。而且也让全天下人也都说:他将不能和我同列。于是人们便争相率领着去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以求得能够和圣人同列。虽然这样,那些圣人必定要让天下人去拜见他们的君王父兄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小小的权术吧。他是我的君王,他是我的父亲,他是我的兄长,圣人的拜见之礼不应用在世上的话,我便和他全都坐在这里,全都站立在这里,一同并肩在这里行走,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一旦我发怒了,用手举着大木棒去追赶击打他们也是可以的。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的心常常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同辈,没有看出他们跟我有什么差异。 圣人知道人民都安于逸乐而苦于劳作,因此便让尊贵的人得以逸乐而卑贱的人去劳作,并且又知道坐着是安逸的,站立着并且拜是劳苦的,因此便让他的君王父兄坐在上面,让他站立着并且在堂下拜。一旦心中发怒的时候,自己慢慢地思量,必定会说道:这是对着我坐着而我对其拜,并且我站立在他下面的长者。圣人原本就让他们享有安逸而我去劳作,这就是说明我比他要卑贱,如果手举着大木棒去击打追逐他们的话,我的心就会不安。将木头雕刻成人,朝夕对它作拜,一旦日后将它劈开当作木柴烧火用的话,尚且会对它有所顾忌。当他最开始劈开这木头烧火的时候,会想我已经对它拜怎么敢把它当作木柴烧火用,因此圣人动用小小的权势而让天下人都去尊奉自己的君王父兄。而那些权势又不能够去告诉别人,因此便先以羞耻之心相告。 哎呀,事情既是这样的,而后君王父兄才得以安享尊崇一直到了今天。如今的这些匹夫匹妇,没有人不知道拜他们的君王父兄,于是便说拜起坐立,这些都是礼节中的末枝。却不知道圣人在刚开始教导民众拜起坐立是如此的辛劳呀。这就是圣人所忧虑的,于是便作了《周易》来使其教义显得神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