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褚遂良,字登善。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荐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扦四方。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麴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节选自《新唐书》[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攰: guì疲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B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C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即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瘦长,起源周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刺史”,古代官职名。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剌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突厥”,中国古代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后又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D.“显庆”,唐高宗年号。汉武帝起开始用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楷。曾得到唐太宗的称赞,唐太宗曾广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他能准确地鉴别王羲之的书法真伪,没有错误。 B.褚遂良坚守职分,秉笔直书。他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如实记录。 C.褚遂良耿直忠诚,敢于谏言。他多次向唐太宗进言,都被采纳,如皇子外任都督刺史、劝立麴文泰子弟等。 D.褚遂良晚景凄凉,屡遭贬谪。他一度因事获罪出京担任同州刺史,尽管第二年就回京任职,但后来还是被贬,最后死在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2)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14.褚遂良认为皇子的教育很重要,他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① 唐·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自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15.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旧是”一词暗示五原这片草丰景美的土地,曾被吐蕃占据,后又失而复得,透露出诗人庆幸失地得以收复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对昔日国难的感慨和忧思。 B.诗中写到了夜宿五原的见闻,既有皎皎明月,又有声声笳鸣,还回顾了一路走来由冬到春的变化,喻指边关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 C.这首七言律诗,语言凝练自然,韵律和谐明快,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一样,整首诗的感情基调都充满了欢乐与昂扬之情。 D.诗人寄情于景,景中融悟,一系列景象的描绘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渐次展开,脉络清晰,构成了一幅有意味的边塞风景画。 16沈德潜曾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夲诗颔联“言备边无人,句特含蓄”,请简要分析下颔联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中央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中央领导人援引了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如果不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就不可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李白那积极用世的强烈意愿,使他唱出了充满自信与展望的强音“_________,__________”他相信自已有一天会像刘宋时的宗悫一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着100多年前英国学者托马斯德昆西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昆西说,在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及其夫人借助黑夜在城堡中杀人篡权,突然,城堡中响起了敲门声。这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_________,也历来使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心动魄。原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结论是:清晨敲门,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衬出黑夜中魔性和兽性的可怖,它又宣告着一种合乎人性的正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而正是这种_________让人由衷震撼。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铺上,听到了江南小镇的敲门声,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却声声入耳,灌注全身。 好多年过去了,生活应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敲门声还时不时地响起于心扉间。为此我常常喜欢找个江南小镇走走,但一走,这种敲门声就响得更加清晰而催人了。 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_________、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靴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_________。可惜终究要返回,返回那科嚣和喧嚷。 如眼前一亮,我猛然看到了名扬海外的那幅著名的旅美画家胨逸飞先生所画的《故乡的回忆》。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惊恐万状 反常 喧嚣 迷途知返 B.惊恐万状 反差 烦器 流连忘返 C.措手不及 反差 烦嚣 迷途知返 D.措手不及 反常 喧嚣 流连忘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听到了江南小镇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敲门声,声声入耳,灌注全身”,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对很多人来说,吃穿住用行或者工作、休闲、教育、社交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在线”成为常态,(1)________。由此带来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生活,(2)________?失去与实体、具象、丰富的社会现实的联系,我们的文化是否会成为无源之水? 实际上,线上与线下并非泾渭分明,反而趋向彼此融合,那种认为线上费的时问越来越多、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就会越来越少的看法,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观念;(3)_______、线上是虚假的,两者格格不入,彼此在进行一场争时间的博弈,但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互联网形成的社交关系很多都是“上传”线下的好友,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看,五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尤其对社交圈中的异地“弱关系”,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成本极低的交往方式,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都被不断压缩,互动性显著增强,这无疑有助于提高社会交往的效率。 社交如此,我们工作生活的其他方而也是如此,“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虚拟生活又在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21.在上文(1)、(2)、(3)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 2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观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愚公”毛湘林带领乡亲们用了7年的时间凿出绝壁天路;执着追求一辈子的张桂梅点燃1800多名大山女孩的希望;98岁的夏森一生省吃俭用,资助182名贫图生圆了大学梦…这些脱贫英雄,将被党和人民永远铭记,被共和国永远铭记。 ②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以上两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